退
,
曹操也在充州站定了脚跟
,
袁
、曹就合
力
对付公孙琐
,
保卫冀州
,
并企图达到进一步夺
取充州的目的
。
刘岱统治充州
,
主要依靠的
,
是济北相鲍
信
。
《三国志
·
魏志
·
鲍勋传》说
:“
鲍勋字叔业
,
泰山平阳人也
。
勋父(鲍)信
,
灵帝时为骑都
尉
,
大将军何进遣东募兵
。
后为济北相
,
协规
太祖(曹操)
,
身以遇害
。”
泰山是充州的属郡
之 一
,
济北又是充州的属国
,
说明鲍信在充州
有特殊势力
。
鲍信
“少有大节,
宽厚爱人
,
沈
毅有谋
” ,
在洛阳参加何进诛灭宦官的策划
。
当他回泰山募兵
,
率领千余人回到成皋时
,
何
进已为宦官所杀
。
他又率军返回泰山
,“收徒
众二万
,
骑七百
,
轴重千余乘
” ,
拥有一支较为
强大的队伍
。
不久
,
鲍信即以济北相名义参
加讨伐董卓的战争
。
鲍信既是刘岱的朋友
,
又
是曹操和袁绍的朋友
,
他们之间的结识
,
应当
追溯到在洛阳从事反宦官斗争的 时候
。
“
时
(袁)绍众最盛
,
豪杰多向之
” ,
鲍信所倾服
的却是曹操
。
“
夫略不世 出
,
能总英雄以拨乱
反正者
,
君也
。
苟非其人
,
虽强必毙
。
君殆天
之所启!
”
这是鲍信对曹操所作的评语
。
这
时
,
曹操不但有袁绍的支持
,
张邀的配合
,
还
得到鲍信的拥护
,
而且公 孙珊的势力退却
,
充
州已处于袁绍
、
曹操的控制之下
,
因 此
,
曹操
据有充州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
《三国志
·
魏志
.
武帝纪》注引
《世语》
说
:“
(刘)岱既死
,
陈宫谓太祖(曹操)
日
:
‘州
今无主
,
而王命断绝
,
宫请说州中
,
明府寻往
牧之
,
资之以收天下
,
此霸王之业也
。’
(陈)宫
说别驾
、
治中日
:‘今天下分
裂而州无主
,
曹东
郡命世之才也
,
若迎以牧州
,
必宁生民
。’
鲍信
等亦谓之然
。”
这里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间
题
,
即曹操取得充州
,
主要 由于地方势力的拥
戴
,
还是由于袁绍的支持?看来
,
后者是符合
实际情况的
。
《文选》卷四四陈琳《为袁绍檄
豫州》指出
,
这时袁绍大力支持曹操
,
不但表
为行东郡太守
,
又任为领充州刺史
。
李善注
引谢承
《后汉书》说
:“
袁绍以曹操为东郡太
守
。
刘公山(刘岱)为充州
,
公山为黄 巾所杀
,
乃以(曹)操为充州刺史
。”
这表明
,
曹操乘刘
岱战死之机取得充州
,
是出于袁绍的大力支
持
,
充州刺史一职也是出于袁绍的任命
。
当
然
,
充州地方势力也有真正拥戴曹操的
,
首先
就是在充州具有特殊势力的鲍信
,
其次则是
陈宫
。
鲍信其人已如上所说
,
至于陈宫
,
《三
国志
·
魏志
·
吕布传》注引鱼豢《典略》说
:
“
陈宫字公台
,
东郡人也
,
刚直壮烈
,
少与海内
知名之士皆相联结
。”
说明陈宫是一名游侠之
士
。
曹操是东郡太守
,
陈宫是东郡人
,
从陈宫
对曹操的说词看来
,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
的
;
同时
,
袁绍是
“海
内知名之士
”,
陈宫和袁
绍当然也有
“联结”
。
具有游侠身份的陈宫与
袁绍
、曹操是属 于 同一类型的人
物
。
因此
,
曹
操取得充州
,
一方面(这是主要的一 面)是充
州地方势力屈从于袁绍强大的军事压力
,
另
一方面则是一部分地方势力如鲍信
、
陈宫等
人的拥戴
。
从上引《世语》看来
,
出面游说的
是陈宫
,
充州地方势力加以拥护的主要是鲍
信
,
但在《世语》中没有表达
,
却是隐藏在文字
之外的有力人物
,
这就是袁绍
。
袁绍的大力
支持是曹操取得充州的根本因素
。
曹操的主要谋士荀或曾经将充州比作当
年刘邦的关中和刘秀的河内
,
认为
“若高祖
(刘邦)保关中
,
光武(刘秀)据河内
,
皆深根 固
本
,
以制天下
,
进足以胜敌
,
退足以坚守
,
故虽
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
可以看出
,
充州对曹
操得以统一北方的重要性
,
历史的发展也 正
是如此
。
以袁绍
、
曹操为代表的这个政治集
团
,
是曹操起家的支柱
,
应该说
,
这是符合历
史实际的
。
《三国志.
魏志
.
鲍勋传
》注引《魏
乡
”。
《
三国志
·
魏志荀或传
》。
l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