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
。”
又说
:“
游侠之本
,
生于武毅
,
不挠久要
,
不 忘平生 之言
,
见危授命
,
以救时难而济同
类
,
以正行之者
,
谓 之武毅
,
其失之甚者
,
至于
为盗贼也
。”
表面上
,
这里所说的是西汉武
帝时的情况
,
而实际却是指的东汉末年的游
侠
,
主要就是曹操
、
袁绍这种类型的游侠之
士
。
当时
,“
以救时难而济同类
”,
是游侠的最
高准则
。
所谓
“
时难
”,
就是东汉王朝统治危
机四伏
,
封建地 主阶级面临空前严重的灾难
,
而宦官控制朝政
,
则被认为是灾难的根源
;
所
谓
“同类”,
即是指当时所有反对宦官的人们
,
包括游侠在内
。
在袁绍援引下
,
作为游侠的曹操
,
参加了
反宦官斗争
。
前面说过
,
袁绍有五个
“奔走之
友
”,
即张孟卓(张邀)
、
何伯求(何顺)
、
吴子
卿
、
许子远(许饮)和伍德瑜(伍琼)
。
除吴子
卿其人的经历不详外
,
张邀
、
何顺
、许枚
三人
,
也都是曹操的亲密朋友
。
这里有必要对张邀
等三人进行考察
,
从而可以进 一步了解
,
曹操
和袁绍二人
,
不仅具有游侠之 士的共同特点
,
他们还具有共同的政治关系
。
《三国志
·
魏志
·
张道传》说
:“
张邀字孟
卓
,
东平寿张人也
。
少以侠闻
,
振穷救急
,
倾
家无爱
,
士多归之
。
太祖(曹操)
、袁
绍皆与巡
友
。”
《后汉书
·
党锢传》将张邀列为
“八厨”
之
一
。
“厨
者
,
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
张邀是当时
的著名游侠
,
所谓
“
振穷救急
”
、
“
以财救人
”,
也是游侠行为的一种表现
。
他既是曹操的朋
友
,
也 是袁绍的朋友
,
又都是游侠
,
在政治上
当然属于 同一类型
。
《后汉书
·
何顺传》说
:“初,
(何)顺见曹
操
,
叹曰
:
‘汉
家将亡
,
安天 下者必此人也!
’
操
以是嘉之
。 ”
《三国志
·
魏志
·
武帝纪》也说
,
当曹操 尚未 为人所知的时候
,
何顺 是重视他
的少数人中的一个
。何
顺是十分著名的人物
。
《三国志
·
魏志
·
荀饮传》注引张潘
《汉 纪》
说
:“(
何)顺字伯求
,
少与郭泰
、贾
彪等游学洛
阳
,
(郭)泰等与同夙好
。
(何)顺显名太学
,
于
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
、
司隶校尉李膺等皆深
接之
。
及党事起
,
顺亦名在其中
,
乃变姓名亡
匿汝南间
,
所至皆交接其豪杰
。
(何)顺既奇
太祖(曹操)而知荀或
,
袁绍慕之
,
与为奔走之
友
。
是时
,
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
,
(何)顺常岁
再三私入洛阳
,
从(袁)绍计议
,
为诸穷窘之士
解释患祸
。
而袁术亦豪侠
,
与(袁)绍争名
。
顺
未尝造(袁)术
,
术深恨之
。”
说明何顺 不但是
太学生中的一名杰出之 士
,
与太学生 领袖郭
泰
、贾 彪交好,
并得到党人领袖陈蕃
、
李膺的
赏识
。
在党锢之祸中
,
他被迫变姓名
,
逃亡到
汝南
,
所到之处
,
结交当地的豪杰
,
还多次潜
入洛阳
,
与袁绍计议
,
解脱党人们的祸难
。
这
种冒着生命危险的正 义行动
,
正是所谓
“
以救
时难而济同类
”,
是当时游侠的一种最 高准
则
。
《后汉书
·
何颜传》中还记载有他代友人
虞伟高复父仇的故事
,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何
顺是游侠之士
。
他既是曹操
,
也是袁绍的朋
友
,
又都是游侠
,
在政治上 当然也属于 同一 类
型
。
《三 国志
·
魏志
·
崔玻传》注引
《魏略》
说
:“
(许)枚字子远
,
少与袁绍及太祖(曹操)
善
。”
中平五年(1 8
8)
,
当许枚在河北时
,
与冀
州刺史王芬
、
陈蕃的儿子陈逸等人联络当地
豪杰
,
拟乘汉灵帝北巡河间旧宅的时机 起兵
,
废灵帝
,
立合肥侯
,
并一举消灭宦官
。
这 次策
划
,
曾邀约曹操参加
,
可以看出许枚和曹操之
间关系的密切
。
许枚又是何顺的朋友
,
袁术
曾在众人面前
“
数 题三 罪
”
,
其一即是
“
许子远
(许彼)凶淫之人
,
性行不纯
,
而伯求(何顺)亲
之
。”
也可以看出许枚和何顺之间关系的密
切
。
就在这次袁术座中
,
陶丘洪(曾参与过许
饮等人在河北谋废灵帝
、
诛灭宦官的策划)挺
《前汉 纪》卷一O。
《三 国志·
魏志
·
秋
》。
《三国志
·
魏 志
·
武帝纪
》及注引司 马彪《
九州春
荀枚传
》
注引
《
汉末名士录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