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诸葛亮道家思想剖析
(0 次评价)4612 人阅读0 次下载
退 , 此和之至也 。 ” 在这 里他又把道家注重修练的情 、 体与儒家提倡的礼 、 性 , 以 “和” 相 谐调 , 由此 可见在诸葛亮的 人生观 上 , 充分体现着内道外儒的杂家思想 。 在《便 宜十六策》中 , 作者分立标题 , 着重阐述为政之纲要 , 其中儒 、 法 、 兵家思想历 历 可数 , 但是透 过现象 , 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道家思 想的信息 。 据统计 , 该 文 引用经典共 十一条 。 其中 《尚书》四条 , 《孝经》三条 , 《论语》二 条 , 《道德经》二条 。 所引儒家经 典大多置 于文尾 , 作为文章的点缀 , 实用价值和意义都不很高 。 而引用《道德经》的 两条 , 却都放在文章中间 , 作为重点发挥的部分 , 借以表达 的思想也 更为 深刻 。 如 《治人》篇引 “ 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不贵无 用之物 , 使民心不乱 。 ” 作者以此来说明统治者不要 与民争利 、 苛剥百姓而使统治 秩序 混乱 。 《诸葛亮集》还保留了一段他为人所作碑铭的残文 即 《司马季主 碑铭》 , 其文曰 “玄漠 太寂 , 混合 阴阳 , 天地交淬 , 万品滋彰 。 先生理著 , 分别柔刚 , 鬼神以观 , 六度显 明 。 ” 考司马季主是 西汉文 、 景 时期著名的卜 盆家 , 司马迁《史记 · 日者列传》即专录 其 事 。 褚少孙补充说 , 他是 “楚 贤大夫 , · 游学长安 , 通 《易经》 , 术黄帝 、 老子 , 博闻远见 ” 。 传中叙述他 与 当时名臣宋忠 、 贾谊关于处世的辩论 , 最后他以老庄哲学使二大夫折服 。 传说 司 马季主死后葬于成都升 盘 山之南 , 后来诸葛亮为他建碑于墓前 。 诸葛亮何以看重这位古 人 , 唯 一的解释只能是 , 共同思想 墓础 之 上所产生的心 理共鸣 , 这种共同思想也只能是道家 思 想 。 再以铭文 看 , 作者以凝 练的 笔法把道家思想 的宇宙观以寥寥三十二个字概括出来 , 这 种 能力从另一个侧面也反 映出诸葛亮所具备的道家思想 的修养素质 。 古人往 往把 “心” 看作是思 维的 器官 , 因之许多哲学家在探索 人生 、 社会和自然界的 时 候 , 不能不涉及 到 “心” 这个主观世界 , 从而提出一系列的命题和概念 。 儒 、 法 、 兵诸家如 此 , 道家亦然 。 例 如老 子把 “心” 和自己的 “无 为 ” 哲学 紧密联系 , 认为 “圣 人无 常声认 以百姓心为心 。 ” ‘ 一 意即达到修养标准的 人 , 自己不需有什么 观点 , 而是以大家的观点作为 自己的观点 。 他 又把这种 人生 哲学与政 治相联系 , 以达 到他所向往的圣 人无为而治的理想 , “圣人 在天下, 款款为天下 混其 心 , 百姓皆注其耳目 , 圣人皆孩之 。 ” 户 至于庄子则 提出 “ 心斋 ” 这样一个新的范畴 , 他 说 “无 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 因为气 是无 形而又 无处不存在的 , 其特性更符合道家虚无宗 旨 ,“气也 者 , 虚而待物者也 , 唯道集虚 。 虚 者 , 心斋也 。 ” 冲 作为人与自然间的媒介物的气 , 只 要用 它来保持心 的虚静 , 便能体验和达到道家提倡的 “无为” 、 “ 无我 ” 的 境界 。 “心 斋 ” 于是就成为道家排除多余 的 思虑 、 欲望的 一种内在的精神修养方法 和认识方法 。 道家关于 “心” 的哲学认识 , 经过 战 国时期政治家们的实践 、 应用 , 又被综 合归纳为 气合术 ”, 这主要表现在后人掇集的 《管子 一书中 。 什么是心术 “心术 者 , 无为而制 窍 者也 。 ” 护 意即使心处于自然无为的 状态里 , 才能控 制感觉官能 , 正确地调节主客观 的和 谐 统一 。 “心 之 中又有心 , 意以先言 , 言然后形 , 形然后 思 , 思 然后知 。 ” 洲 在此 又强调了理 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 。 但《管子》书的 归宿不是哲学 , 而是社会政治实践 , 所以它把这种 理性思维的 “心” 和政治策略紧密联系 , 形成 了这样的 “心术”“圣 人裁物 , 不为物使 , 心交是国安 , 心治 是国治也 。 治 也者心也 , 安也者心也 , 治 心在于 中 , 治言出于口 , 治事加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8-0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4 , Processed in 0.43492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