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刘备而贬孙权
:
说刘备不可降
,
惟孙权可降
,
显然是有意激之
。
如果孙权听了无 动于衷
,
说明其有降意
;
孙权却闻言变色
、
拂衣而起
,
说明其不甘居人下
,
不愿降曹
。
这么一 激
,
孔
明便摸透了 孙权的内心世界
,
懂得怎样向他下说词
,
并料到联合孙权以抗曹 操的可能性是存
在的了
。
鲁肃不知孔 明用意
,
责他
“藐视我主甚矣。
”
孔明仰面 笑说
:
“何
如此不 能 容物
耶
) I ,
我 自有破曹之计
,
彼不问我
,
我故不言
。
鲁肃将此告知孙权
,
权回慎作喜说
:
“原来
孔明有良谋
,
故以言词激我
。
我一时浅见
,
几误大事
。
”
乃 置酒招待孔明
,
向 他 请 教
。
这
时
,
孔明才对孙权说
:“曹操之众,
远来疲惫
;
近追豫州
,
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
,
此所谓
`
强
弩之末
,
势不能穿鲁镐者也
。
且北方之人
,
不习水战
。
荆州 士民 附操者
,
迫于势耳
,
非本心
也
。
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
,
破曹军必矣
。
操军破
,
必北还
,
则荆
、
吴 之势强
,
而鼎 足
之形成矣
。
成败之计
,
在于今日
。
惟将军裁之
。
”
权大悦说
:“先生之 言,
顿开茅塞
。
吾意
已决
,
更无他疑
。
即日商议起兵
,
共灭曹贼!
”
孔明的 屈人心的
“攻心”
术终于奏效了
。
周瑜是个机智的儒将
。
他是主 张抗战的
,
但表面上却不 动声色
。
鲁肃引孔明和周瑜相见
时
,
周瑜和鲁肃谈论战和 之事
,
鲁肃讲其主战的道理
,
周瑜却佯谈其 主降的理 由
,
两 人争得
耳红 脸赤
。
孔明只在一旁袖手冷笑
。
周瑜征求孔明的意见
,
孔 明说
:
“将军决计降
曹
,
可以
保妻子
,
可以全富贵
。
一
国柞迁移
,
付之天命
,
何足惜哉
1 , ,话是赞成周瑜降曹
,
实是对
他讽刺
。
鲁肃不知孔明用意
,
大怒说
:
“汝教吾主屈
膝受辱于国贼乎
”
1
孔明乃献 出一退兵
妙计
:
如果能送上乔公二女
-
一大乔和二乔
,
“曹操百
万之众
,
皆御甲卷旗而退矣
。
”
瑜
问
:
“
操欲 得二乔
,
有何验证?
”
孔 明说
:“曹
操幼子曹植
,
字子建
,
下笔成文
,
操尝命作
一赋
,
名日《铜 雀台赋》
。
赋中之意
,
单道他家合为天子
,
誓取二乔
。
”
孔明 当即诵 此赋
,
将原赋的
“连二桥 于东西
兮
,
若长空之蟋辣
”
,
改为
“揽二乔于东南兮,
乐朝夕之与共
。
”
这一改
,
便把
“
二桥
”
变成
“二乔”
,
曹操要取二乔是无疑的了
。
孔明早 知大乔是孙策主
妇
,
二乔是周瑜之妻
,
却装作不知
,
巧改赋意
,
用以激用瑜
。
一贯善于以智计愚人的周瑜
,
竞被孔明所愚
,
相信孔 明说的话是真
,
于是勃然大怒说
:
“
老贼欺吾太甚!
”
并说明二乔和
他与孙策的关系
,
孔明诈说不知
,
佯 装惶恐请罪
。
这时
,
周瑜才说真话
,
承认他刚才跟鲁肃
说降曹是用以试孔明
,
其实他早有北伐之心
。
他要求
“孔明助一臂之
力
,
同破曹 贼
。
”
一激
,
使周瑜跟曹操更势不两立
,
孔明的 目的达到了
。
三伤敌心惑敌心死敌心
在 战争上
,
孔明运用
“
攻心
”
战略更得心 应手
,
变化莫测
:
或伤敌心
,
或 惑敌心
,
敌心
,
不战而胜 之
。
这么
或 死
孔明 三气周瑜
,
是奇特的伤敌心 的
“
攻心
”
战
。
这场奇特的 战争是在这样的背景 之下进
行的
。
孙
、
刘联军大败曹操后
,
荆州三分
:
孙
、
刘各占一部分地区
,
曹操仍占有南郡和荆州
城
、
襄阳地区
。
对 曹占区
,
刘备要夺之
,
周瑜也要取之
,
连刘占区亦想据为己有
,
这样周瑜
和刘备
、
孔明 已处于敌对地位
,
双方就非较量 一番不可
。
但孔 明与周瑜的战略不 同
:
周瑜是
只要能全据荆州
,
不借使用一切手段
,
已把孙
、
刘联盟置之九霄云外
;
孔明则既要争夺曹操
尚占有的原 荆州部分地区
,
又不致使刘
、
孙联盟破裂
。
因是时曹操正在厉兵株马以雪赤壁战
败之耻
,
刘
、
孙相争
,
只 是对操有利
。
孔 明便极力避 开 与周瑜正面作战
,
从侧 面对周瑞进行
“
攻心
”
战
:
先是采 取
“鹉蚌相
争
,
渔人得利
”
之计
,
让周瑜与 曹仁拼得你死我活之际
,
袭
取南郡
,
接着破周瑜美人计
,
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
,
最 后破周瑜
“假
途灭貌
”
之计
。
这
“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