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越潜郡的少数民族首领
。
但对孟获的身
份
、
族 属
,
《华阳 国志》
、
《汉晋春秋》等
早 期史籍 都无明确记载
。
这 些史乘除称孟获
是
“
为夷
、
汉所服
”
的建宁郡 人外
,
只称其
为
“
边民
”
、
“南
人
”
而已
。
至
一
于成书更早
的《三国志》
,
就连孟获这个人也网而不载
。
在后来的有关史籍中
,
出现了两种情况
,
一种是因循早期不 明确的记载
,
另一种是 开
始把孟获比喻为少数 民族首领
。
关于后者
,
如
唐初文学家骆宾王
,
曾把当时西洱河蛮首领
蒙俭比作孟获
“
一战 而孟获己擒
,
再举而
哀牢授首
。
”
又如晚唐时任 剑南西 川 节度
的牛 丛
,
曾以诸葛亮 自居
,
把当时骚扰今四
川 的南诏比作当年的孟获
“
一旦天子赫怒
,
诸侯会 兵
,
长驱渡沪之师
,
深入铁柱之境
,
必不更七擒七纵
,
即须剪蔓除根
。
”
继任
剑南西川节度的高骄也曾以诸葛亮自居
,
亦
把南诏比作当年的孟获
“
昔时汉相有七擒
七纵 之 功
,
今日唐臣蕴 百战百胜之术
。
”
“
南诏
”是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 括 白蛮等族
,
以今云南为中心建立的奴隶制地方政权
“
铁
柱
”
指唐初姚崔道讨击使唐九征
,
与吐蕃争
夺西洱河地区获胜所立之 记 功柱
,
约在今祥
云境内
,
早毁
。
如果说上述骆宾王
、
牛丛
、
高骄只是把
孟获比作少数民族首领
,
那 么自此以后
,
尤
其是元
、
明
、
清时期
,
对于孟获的身份和族
属
,
除继续因循早期不 明确的记载外
,
也有
部分史籍明确地认定他是 少数民族首领
。
例如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云
“
时指
诸葛亮南征时孟获潜为蛮王
,
诱扇诸夷
,
徉
柯
、
越崔皆应
。
孟获其人
,
素为夷
、
汉所 服
,
占据 昆明
、
东川
、
武定
,
以及乌撒
、
沾蒙数千
里 地
,
其众数万
。
”又
如明诸葛元声《滇史》卷
三 也说
“雍 间者
,
益州大姓也
,
为郡臂帅
,
恩信颇著
。
其部下有孟获者
,
建宁蛮也
,
素有
勇略
,
’恃之占
”
诸葛元声甚至认为
,
云南少
数民族地 区中某些 地名以
“
孟
”字为
首
,
似乎
也与当年孟获有关
“
今按徽外夷 自孟养
、
盗
定
、
孟琏
、
孟良之外
,
而陇川为孟宛
,
南甸为
孟底干崖为孟纳
,
景东为孟谷
,
大侯为孟佑
,
顺宁土官 为猛姓
,
要皆孟
获夷种
,
而以
‘
孟
’
为
‘
猛
’
耳
。”
再 如清 冯 苏《滇考》说
“
会先 主崩于白帝城
,
南方 骚动
,
益 州 并帅
雍阎恩信颇著
,
部下蛮孟获有勇略
,
’恃之
欲 反
。
”再如清赵震
《开化府志》卷九说
“
孟
鸡
,
性迟缓
,
自谓孟获之后
。
居深山僻壤
,
择汉人足 迹不到之 处
,
引水于田
,
捕鱼为业
。
男服蓝布
,
腰不 系带
女人短衣青裙
,
头裹
青布若方巾
,
饰银泡于顶
。
”
开 化府
,
约 今
云南东南部地孟鸡
,
系彝族的一支
。
看来
民族民间的传说
,
方志纂修者亦信以为真
。
至于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 国演义》
,
则更
是把孟获描绘成一位
“南蛮王”
、“
番王
”
,
又
有什么
“
木鹿大王
”
、“
八纳洞主
”
、“
乌 戈国
王
”,
骑 着白 象 帮助孟获作 战云 云
。
由上可知
,
雍阁
、
朱褒
、
高定元的身份
、
有的包括 族 属
,
一开始就很 明确
,
但孟获的身
份不 明
,
族属更不 详
。
把孟获比作或明确地认
为是 少数民族首领
,
是唐以后的附会之辞
,
并
非早 期的记载
。
那么
,
历史上 的孟 获其身份究竟是 什么
笔者认为
,
与 同时期雍 阎
、
朱褒一样
,
而 与高
定元不同
,
孟获的身份 不是
‘少数民族
首
领
,
而是南中的汉族大姓
。
据
《华阳国志
·
南中志》所载
,
当时南
中有影响的大姓共有八家
,
即
“
焦疑为罗
、
雍
、
娄应 为雷
、
婴
、
孟
、
量 应为董
、
毛
、
李
”,
可 见孟氏乃南中八家有影响的 大姓之一
。
孟姓 在南中可考者颇多
,
除三 国时期建
宁郡的 孟获外
,
稍后 同郡 尚有牙门将孟通
、
孟
干
、
孟岳 及曾任样柯太守的孟才等
,
他们都
是 领有部曲的大姓
。
除建宁郡外南中朱提
郡也有孟姓
。
最早的如东汉时的孟孝据
孟
漩
,
其碑今犹存于云南昭 通第三中学
三
国与孟获 同时的有孟淡
炎年昭
通二坪寨
“
梁堆
”
出土兽钮铜印一颗
,
刻有
“
孟睦之印
”
四字篆书
年昭通汪家
寨
“
梁堆
”
出土一套子 母 印
,
共三枚
,
刻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