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可以理解的
。
对于诸葛亮的行法
,
他的部属张裔评价
说
:
“公赏不遗远,
罚不阿近
,
爵不可以无
功 取
,
刑不可以贵势免
,
此贤愚之所以金
忘其身者也
。
”
陈寿在 《三 国志
·
蜀书
·
诸
葛亮传》中称赞说
:
“
尽忠益者虽仇必赏
,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服罪输情者虽 重 必
释
,
游辞巧饰者虽 轻必戮
;
善无微而不赏
,
恶无纤而不贬
。
”
这些话
,
很大程度上 是符
合实际情况的
。
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 下
,
政治清明
,
各
级官吏廉洁奉公
,
认真守法
、
执法
。
例如
,
董和为官
,
豪强惮其
“严法”;
任益州郡
(
治地 在今云南晋宁
)
太守
,
“
与蛮夷从
事
,
务推诚心
,
南土爱而信之
”
。
邓芝
“
为
将军二 十余年
,
赏罚 明断
,
善邮卒伍
。
身之
衣食资仰于官
,
不苟素 俭
,
然终不治私产
,
妻子不免饥寒
,
死之日家无余财
。
”
马忠为
康降都督
,
“处事能
断
,
威恩并立
,
是以蛮
夷畏 而爱之
。
”
吕父历任数郡太守
,
“
治身
俭约
,
谦靖少言
,
为政简而不烦
,
号为 清
能
。
”
杨戏
“职典刑狱,
论法决疑
,
号为平
当
。
”
侍中董允
,
“处事防制,
甚尽匡救之
理
。
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
,
允以为士者天
子 后妃之数不过 十二
,
今殡墙已具
,
不宜增
益
,
终执 不听
。
后主 益严惮之
。
后主渐
长大
,
爱 宦人黄皓
,
皓便辟按慧
,
欲 自容
入
。
允常上 则正 色匡主
,
下则数责于皓
。
皓
畏允
,
不敢为非
”
。
诸葛亮厉行法 治
,
取得 了显著成效
,
史
称
“
自秦
、
汉 以来未 之有也
”
。
原因 何 在
呢?陈寿 认为
,
是 由于他
“开诚
心
,
布公
道
”
,
“
用心平而劝戒明
”
的结果
。
习凿齿
说
:“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
,
镜至明而丑者无
恐
,
水
、
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 怨者
,
以其无
私 也
。
”
诸葛亮执法如清水
、
明镜那样公正
无私
,
所以无人 不服
。
诸葛亮 自己也 说
:
“吾
心如秤
,
不能 为人作轻重
。
”
他把自己
的执法比做一杆秤
,
行赏罚时不扩大或缩小
任 何人 的功 过
。
公止
、
无 私
,
是诸葛亮以法
治国获得成功的关键
。
(作 者单位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本专栏 编辑
:
吴洁生
创造 性思维八法
(
1
)正向法
。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
,
沿
原思路继续推进
,
加以深入
、
丰富
、
发展
。
这是人们通常使 用的方法
。
这种方法有一定
的局限性
,
有时妨碍大的突破
、
创造
。
(
习)
反向 法
。
即朝原 思路相反的方向
前进
。
这是实现突破
、
创造的最重要的方
法
。
(
3
)侧向法
。
即跳出原思维圈
,
似离
而非离
,
到其他领域寻求启 示
,
用
“局
外
”
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
这 叫 出奇制
胜
。
(
4
)螺旋法
。
在某种程度
、
形式上好
象又 回复到始发点
。
哲学叫
“否定之 否定”
。
(
5
)变构法
。
即在原 思路
、
原基础 上
变换一下结构
,
寻求新的效果和创造
。
(
6
)转 化法
。
即在原思想原基础上稍
加改变
,
转作他用
,
以求新效
。
(
7
)否定法
。
即否定原 思路
、
原做
法
,
也就是取消
。
(
8
)综合法
。
即多种方 法的综合利
用
,
集百家之 长于一身
。
中国的改革
,
也是
对外国和本国经验的一种综合
。
(
《 社 会科学论 坛》1987
.
1)
7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