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息
中
山
大学学
报
19 5 7
年
就
、
独特贡献及其错误
、
缺点
。
如蜀汉三雄(关羽
、
张飞
、
赵云)
、
二谋士(庞统
、
法正)
,
吴国一公(张昭)
、
二帅(周瑜
、
陆逊)等人的本传
,
写得都较客观真实
。
特别是为诸葛
亮立传时表现出来的公 正
、
不持偏见的态度
,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原来
,
陈寿的父亲曾
在马谈手下任参军
,
诸葛亮出兵攻魏时
,
马误由于不遵守军令丢失街亭这个战略要地
,
被诸葛亮按军法处死
,
陈寿的父亲也有过错
,
受到
“
凳
”
刑(f f l J去头发)的处罚(见
《晋
书
·
陈寿传》)
,
但陈寿并不因个人恩怨而歪曲历史
,
更未由此贬抑诸葛亮整体政绩
,
而是采取实事求是态度
,
直书马诬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以致大败的史实
。
他不仅对诸葛亮
的执法严 明没有异议
,
而且怀着崇敬的心情
,
对诸葛亮的高尚品德与功勋作了高度的评
价
。
作者通过
“隆中对”
、
“说孙破曹”
、
“
白帝城托孤
”
、
“
出师表
”
等事件
,
生动
地叙写 了这位古代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特有的思想
、
品格
、
才能
、
气质
、
节操 及其贡
:
献
,
写得具体
、
真实
、
动人
、
可信
,
使千百年后人们读到这篇传记
,
都无不为诸葛亮的;
高风亮节
、
严于律己
、
勇敢承担责任的品质和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巳
”
的精神所感动
,
激起敬仰之情
。
《诸葛亮传》也成了脍炙人口的传记文学名篇
。
由上述事例可知
,
陈寿
叙写历史人物确是有胆有识
,
写作态度严肃
,
不随意褒贬
,
而能基本按照历史事实
,
比
较客观地公正地写出历史人物的实际情况
,
做到
“务在记实”
、
“语
从其实
”
。
这种
“
实录
”
精神继承了司马迁以来我国人物传记 写作的优良传统
,
是我们首先应 该肯定
的
。
前人评王沈所著 《魏书》时
,
就指出
:“多为时讳,
未若陈寿之实录
”
①
。
通过比
较
,
可以看出《三国志 》叙写人物的求实态度
。
陈寿为三国人物立传不仅力求真实
、
公正
,
而且文字上也颇见功夫
。
他的文笔以简
沽见长
,
不象《魏略》那样
“
巨细毕载
,
芜累甚多
”
②
。
陈寿文笔的简洁
,
不仅是文字
简炼
,
而且取材精审
,
以很少的文字点化出历史情态
、
人物风貌
,
这是《三 国志》许多
人物本传在写作上具有的共同特点
。
如《蜀书
·
先主传》中有这么一段
:“
先主未出时
,
献帝舅车骑将军茸承辞受帝衣带中案诏
,
当诛曹公
。
先主未发
。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
日
:
`
今天下英雄
,
唯使君与操耳
。
本初之徒
,
不足数也
。
’先主方食,
失匕著
。
”
而在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中也写到
:“后刘备诣见孙权,
求都督 荆州
,
淮( 鲁)肃劝
权借之
,
共拒曹公(操 )
。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
,
方作书
,
落笔于地
.
”
这两段有峡曹
操
、
刘备之间矛盾斗争的文字虽很简短
,
却具体写出了刘备在曹操心 目中的地位
,
也写
出了刘备在当时局势中的份量
。
陈寿精选了刘备
“
失匕著
”
和曹操
“
落笔
”
这两个细
节
,
生动地刻画出曹
、
刘紧张的内心活动与争夺的剧烈
,
是精采 的神来之笔
。
刘备
“
失
匕著
”
这个细节
,
后来再经罗贯中艺术加工
,
铺陈发挥
,
编入小说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
酒论英雄
”
,
是 人们传诵的 章回
。
《蜀书
·
关羽传》中写到马超投降刘备后
,
关羽马上写信问诸葛亮
“谁可
与马超的
武艺才能相比
”
时
,
有这样一段
:“亮知 羽护前,
乃答之 日
:
孟起(马超)兼资文武
,
雄烈过人
,
一 世之杰
,
晾
、
彭之徒
,
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
,
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也
。
羽美须髯
,
故亮谓之髯
。
羽省书大悦
,
以示宾客
。
”
这一段也是上等文字
,
特别是
最后九个字
,
把 当日关羽的沾沾自喜
、
骄傲自负的内心状 态与外部神情都生动地表述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