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9187
年第
2
期
—
-
—一一—
—
一
令
—
一
一.巨 脚.
目肠
、
R
分
.
。
0
·
荞
.
荞
又只
」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一一刘备 与诸葛亮关系发微
李
强
f合2
1 1311
七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
并不十分和谐
,
本文想从以下三方面来阐明这个问题
:
即刘
备对
“
隆中决策
”
的态度
、
刘备入蜀后的用人政策及诸葛亮对此的反应
。
我们知道
,
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相契得是否天衣 无缝
,
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刘备是否
能够认真采纳贯彻
“
隆中决策
”
。
在
《隆中对》里
,
诸葛亮为刘备所 制定的战 略 决 策 是
:
t ’.
··
若跨有荆
、
益
,
保其岩阻
,
西和诸戎
,
南抚夷越
,
外结好孙叔
,
内修政理
,
天 下有
变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 军以向宛
、
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①
。
当时刘备满
口称
“善”
,
但实际上他却没有很好地领会
“
隆中决策
”
,
尤其是对外政策上没有很好地东
联孙吴以抗曹操
。
所以当曹操大军压境时
,
还没有意识到要东联孙吴以抗曹操
。
直到鲁肃奉孙
权之命
,
来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
,
这时刘备才派遣诸葛亮过江与孙权共商抗曹大计①
。赤
壁
之战曹操败北
,
以后刘备又占据了益州
,
情况稍有好转
,
刘备就不顾蜀之咽喉汉中还在他人
之手
,
就亲率大军与孙权争夺三郡
,
而曹操却趁此机会攻取了汉中
,
刘备惧失益州
,
才遣使
求和于孙叔
,
更寻盟好⑧
。
这次与孙权的盟好
,
不过是刘备的权宜之计
。
而争夺南三郡的结果
,
正如待中廖立所说
:
”
昔先主不取汉中
,
竟与吴人争南三郡
,
卒以三郡与吴人
,
徒劳役
吏士
,
无益而 还
。
既 亡汉中
,
使夏侯渊
、
张邻深 入于巴
,
几丧一州
。
”
①
由于刘备没有很好地东联孙吴
,
相反地与孙吴寸土必争
,
剑拨弩张
,
以至蜀
、
吴的联盟
频于破裂
。
东吴接还 了孙夫人
,
而刘备则纳刘用 之妻为夫人
。
同时身为大将
、
镇守荆州战略
要地 的关羽
,
则拒绝与东吴结亲
,
并辱骂东吴使者
。
这样便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
终失荆州
。
刘备不 以此 为戒
,
倾力与东吴决战
,
最后又惨败唬亭
。
由此可 见
,
自赤壁之战以后
,
终刘备之世
,
刘备再也不按
“
隆中决策
”
行事了
,
那 么作
为决策人物的诸葛亮
,
也就难为其事了
。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
,
诸葛亮为何未能阻止刘备东征孙吴呢?对于 这一点
,
诸葛亮 很明
白
,
他的处境决定了他还是不言为好
,
同样
,
对刘备来说
,
他对东吴的一系列活动更不愿意让
以诸葛亮为首的荆
、
襄士人介入
。
刘备很清楚诸葛亮等荆
、
襄士人与东吴有着千丝 万缕的关
系
,
在东吴政权中有许多是避乱江东的荆
、
襄士人
,
他们之 间各有亲戚朋友
,
关系密切
。
他
们中又 以诸葛亮最有代表性
,
其兄诸葛瑾在东吴事奉孙权
,
官至大将军
、
左都护
,
豫州牧
。
又其女嫁给张昭的儿 子张承
,
生女
,
孙权为子孙和纳之
。
又从
《三国
志
》卷五十一,《孙松传》
云
,
孙 权侄子孙松死时
,“蜀丛相
诸葛亮与兄 瑾书日
:`
既受东朝厚遇
,
依依于 子弟
。
又子乔良器
,
《三国志,
卷止十五二诸葛亮传
,
第五
②
《资治通鉴》卷六
十五
,
第20盯页
③
《资治通 鉴》
卷六十七
.
第2 13 8页
④
.
三国志
,
卷四十
,
`
座文传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