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创作方法新释
王海洋
一
作为“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长
期以来以其历史史实与传奇故事相结合的方式独展其特有艺术魅力,深受
历代读者称赏, 以至于此书一出, “嗣是效颦日众, 因而有 《夏书》 、 《商书》 、
《列国》 、 《两汉》 、 《唐书》 、 《南北宋》诸刻,其浩翰几与正史分签并架”
①并由此促成了我国历史小说创作极为繁盛的局面。但是,对于历史小说
创作的有关理论问题,特别是史实与现实的关系这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向来
众说纷纭,聚讼不已。这正如老黑格尔所说: “由于不同时代的隔阂就发生
这样一个问题: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怎样表现所写地方的外在方面,例如
风俗人情、宗教、政治、社会道德各方面的情况呢?换句话说,艺术家应
该忘去他自己的时代,眼里只看到过去时代及其实在情况,使他的作品成
为过去时代的一幅忠实图画呢?还是他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要只注意到
他自己的民族和时代,按照符合他自己的时代特点的观点去创作他的作品
呢?”②的确,在苍茫遥远的历史和鲜活逼真的现实之间,如何恰切地衡
量与把握两者的本真和联系, 这是系扣在历史小说创作家面前的一个硬结。
具体到小说《三国演义》的评论史也是这样。早期的论者观点可以庸愚子
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为代表:
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
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
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