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
下安黎庶
”
的事业
。
在当时诸侯林主
,
竞相争霸的严重局面中
,
刘备东奔西突
,
时而报
靠曹操
,
时而依附袁绍
,
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
后来只好逃奔荆州依附刘表
,
又遭到刘表属下
的排挤
,
在一次宴席中差点被害
。
小说第三十五回写刘备逃避蔡婚的追捕
,
单人匹马跃过植
溪
,
来到水镜先生庄上
。
水镜问他为什么总是如此狼狈
,
刘备抱怨说
,
因他
“
命途多赛
”
,
就是说他命不好
。
水镜给他解释说
,
不是他命不好
,
而是
“左右不得其人”
。
刘备强辩说
:
“备
虽不才
,
文有孙乾
,
糜竺
、
简雍之辈
,
武有关
、
张
、
赵云 之流
,
竭 忠 辅 相
,
颇 赖其
力
。
”
水镜说
:
“关
、
张
、
赵云
、
皆万人敌
,
惜无善用之人
。
若孙乾
、
糜竺辈
,
乃白面书
生
,
耳
,
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
`’
他向刘备推荐了
“卧龙”
、
“凤雏, ,
,
认为这才是
“天下之
奇才
”
。
刘备这才如梦 初 醒
,
如饥似渴地寻 访人才
。
“三
顾茅庐
”
正是他礼贤下士的具体行
动
。
诸葛亮为刘备的立诚态度所感动
,
答应下山帮助他
。
他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确定了
发展的战略
,
这就是著名的
“隆中决策”
。
其基本思想是
:
先奇荆州
,
再战益州
。
东和孙
权
,
南抚彝越
,
北抗曹操
,
乘机夺取中原
。
在当时 的形势下
,
这是唯一切实可行 的发 展 战
立
。
刘备依照这个战略方 针
,
在诸葛亮辅佐下
,
迅速摆脱了困境
,
事业一步步发展
,
终于建
略了蜀汉帝国
,
与东吴
、
魏国鼎 足而立
。
所谓事业
,
从来就是人干出来的
。
《三国演义》很强调人的能动性
,
正如诸葛亮在评论
曹操所以能取得对袁绍的胜利时所说
。
“非淮天时,
抑亦人谋
”
。
但是
,
并非所有的人都
能干出一番事业
,
对事业成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才
。
“得人
者昌
,
失人者亡
,
”
《三国演
义》以无数的生动事例演述了这条真理
。
人才的种类 与 识 别
人才是多种多样的
。
就好比矿藏一样
,
具有不同的品位
。
而且
,
才能与品德也不是一回
事
。
有的是有才无德
,
有的是才德兼备
。
关键是领导者如何选择和识别
。
三国的时代
,
是一个诸侯割据
,
靠武力来称浦
、
实行统一的时代
。
因此所有的人才都是
为战争服务的
。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人才分文臣与武将两类
。
毛宗岗在第七十二四的总评
中
,
将文臣又分为
“谋士之才”
和
“文士之才”
两类
。
谋士之才
,
如郭盛
、
程豆
、
荀或
、
荀
收
、
贾诩
、
刘哗等(这里专指曹操方面)
,
文士之才如杨修
、
陈琳
、
王集等
。
文士之才大概
是真正的文人
,
搜长写文章
,
不 懂什么军事
。
在《三国演义》中文士远没有谋士那样重要
。
谋士之才也有不同的等级
。
首先是水镜先生所谓的
“经纶济世之
才
”
,
或
“天下之奇才”
、
“英才”,
即超一流的
人才
,
如他所举的诸葛亮
、
庞统
。
这类人才的主要特点就是远见卓识
,
具有战略家的眼光
,
能统观形势
,
预计整个形势发展的方面
。
诸葛亮已如上述
。
庞统在赤壁之战中为孙权献连环
计
,
崭露头角
。
周瑜死后
,
鲁肃把他推荐给孙权
,
但是孙权以貌取人
,
见他长得丑陋
,“浓
眉 掀鼻
,
黑面短髯
,
形容古怪”
,
因而t t ,乙中不喜”
。
又问他生平所学
,
庞统流露了轻视周
瑜的语气
,
更引起孙权的反感
。因此孙权不想用他
。
鲁肃无法
,
将他推荐给刘备
。
刘备同样
以貌取人
,
只 叫他当了来阳县的县令
。
后来还是张飞发现了他的
“大才”
,
加之诸葛亮极力
推荐
,
庞统才受到刘备的重用
。
鲁肃
、
诸葛亮都说他是
“非百里之才”
,
生平所学
,
超过他
们十倍
”
,
可谓赞誉备至
。
庞统对蜀汉的贡献主要是劝刘备下决心图取西川
,
并随同刘备进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