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之地
,
被人赶得东奔西走
,
赵云不投袁
、
曹
,
却一心一意投奔刘备
,
忠心耿耿追随刘备
,
历尽艰难危急却始终不改初衷
,
这是为什么?这不能不说刘备谙于知人
、
交人的艺术
。
刘备
交人交心
,
至诚相见
,
以情相感
,
对人才给予在当时所能 达到的最高的敬重
,
使人才对他由
内心生发出一种知遇之情
,
士为知己者死
,
诸葛亮
、
赵云等人还怎能不皆尽全力为刘备卖命
呢?今天的领导者能否象刘备识赵云 那样
,
在人才
“不得其主”
之时
,
能够大 胆交结
,
给其
大开方便之门?
识别人才不仅要识其特长
、
优点
,
同时还应当了解那个人才的短处和不足
,
以免使用不
当给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
刘备对于 马诬就有清醒 的认识
,
尝告诫诸葛亮
,
马议言过其
实
,
不可大用
,
可是诸葛亮没有牢记刘备的这一告诫
,
在关键 时刻
,
他重用 马 议
,
造成 了无
可挽回的军事损失
。
《三 国演义》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雄形象
,
对这个人物多有贬词
,
但是作者在很多地
方的描写又突出了这个人物的远见卓识和他巧妙的用人艺术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人所共知的
情节
,
曹操讲道
:“今天下英雄,
唯使君与操耳
”
。
当刘备还在寄人篱下之 时
,
曹操就看出
了刘备是一个不凡的人物
,
其识人之力不为不高
。
故而当其大宴铜雀台时
,
听说汉 上九郡大
半巳属刘备时
,
竟手慌脚乱
,
连铜雀台诗也写不下 去了
,
竟投笔 于地道
:“刘
备
,
人 中之龙
也
,
生平未尝得水
,
今得荆洲
,
是困龙入大海
”
。
当徐庶归刘备所用后
,
曹操又道
:“惜乎
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
”
曹操深知刘备不同凡人
,
为其获得谋士而忧愁
,
为其获
得立足之地而震惊
,
所以他要千方百计把谋士徐庶从刘备身边赚到自己身边
,
他太懂得人才
的重要了
。
曹操重才
,
不计人才的出身贵贱
,
慧眼识英雄
。
小说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 段文
字鲜明地表现了袁术和曹操截然不同的人才观
。
袁术以为关羽是个马 弓手小卒
,
竞敢要求出
战
,
是有辱军容
,
命令人将关羽打出帐去
,
赶出帐去
,
曹操却道
:“此 人
既出大言
,
必有勇
略
,
试教出马
,
如其不胜
,
责之未迟
”
,
关羽斩了华雄
,
曹操又道
:
“得功
者赏
,
何计贵贱
乎?
”
袁术对人才有眼无珠
,
不能识别
,
更 只重名位身份
,
宵操却看 重实践
,
不重虚名
。
今天
开放改革中的弄潮儿
,
当千万以袁术为戒
。人
才往 往是来自下 层人中
,
来自原来的无名小辈
。
诱
曹操广泛搜罗人才
,
不仅得到了他称之为
“此
吾之子房也
”
的荀或
,
而且组成了他的智
囊团
,
其中有荀效
、
程显
、
郭嘉
、
刘哗
、
满宠
、
吕皮
、
毛价等等
,
这个智囊团为曹操立下 了
汗马功劳
。
在用人艺术上曹操和刘备
、
孙权是有鲜明 的区别 的
。
刘备几乎全力仰仗诸葛充
,
孙权则是分别内政
、
外事两套人马
,
内有张昭
、
外有周瑜
、
鲁肃
,
而曹操则拥有一个智 囊
团
,
他自己就是这个智囊团的领袖和统帅
。
三国所以能在相 当长一段时间分 足 鼎立
,
除了其 他原因
,
各国都有自己可以倚重的人才
则是一个重要 的原因
。
孙权也是一个能够举 贤用能之人
,
这一点其兄孙策也自叹不如
。
人才
的重要性在小说中是形象地
、
反复强调 的内容
。
第三十五回水镜先生问刘备
:“吾久 闻
名公
大 名
,
何故至今犹流落不偶耶?
”
刘备答
:“命途多赛,
所以至此
”
。
水镜指 正刘备道
:“不
然
,
盖左右不得其人耳
”
。
果然
,
当刘备获得诸葛亮辅佐后
,
局 面立刻发生了变 化
。
当关
羽
、
张飞死后
,
刘备大举伐吴
,
东吴形势紧急之时
,
正由于起用了名不见经传的青年陆逊
,
遂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
,
挽救了东吴 的危亡
。
曹操在节节胜利之 时
,
他对于得地和得人 的 比
较
,
仍是重于人 才的获得
。
第四十一回写曹操迫使刘琼投降
,
占领荆州后
,
竟 说
:
得荆州
,
喜得异度(原刘琼谋士萌越
)
也
”
“吾不喜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