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人指出《三国》一书有着浓郁的浪漫传奇成份。这实则是作家罗贯中作意
好奇的尽兴发挥。无论全书的情节设计亦或人物形象的塑造,他都做到了
“以文章之奇,而传其事之奇”。在情节设计上,小说波涛跌兴,笔端惊
澜,尤其是有关战事的描绘,更是奇谋妙策千奇百变,争战场面瑰丽多姿,
是为“全景军事文学”的奇观,达到了愉悦读者的“不力凉则不大喜,不
大疑则不大快,不太急则不大慰”的审美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刻绘上,作
品不仅塑造了垂范千古的“三奇”“三绝”诸葛亮、关羽和曹操,而且展
示出了一大批文臣、武将、谋士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其人物形象较定
型、性格鲜明突出,即学界所评的“类型化”或“特征化”,也显然与创
作构思中的传奇意识有一定的关系。这种作意好奇的创作构思恰好证明了
“中国古代小说主要是以传奇模式构筑的一部传奇的历史,一个传奇的世
界”。
(二)再看潜在动机。创作的潜在动机是创作家能朦胧地感觉其积极作
用,却又无法清楚了解它的存在状态的深层心理因素。其性质是深潜的、
内藏的,往往还与显在动机形成某种矛盾、相悖的态势。在文学创作特别
是长篇叙事性作品的创作中一般表现为集体潜意识转换为创作的潜动机。
一旦潜动机掌握了艺术家,艺术家就成为一个“集体的人”。集体潜意识
便有可能通过他而外化为惊人的可感触形象。但其自我意识却无法明确知
晓。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表面写的是桑地亚哥不服年老拼命出海
打鱼最终只拖回一具巨型鱼骨架的故事,实则却表现了美利坚民族坚韧、
顽强、进取的精神品质;歌德创作《浮士德》,自认为动机是“为了讽刺书
斋生活”,但其潜在原因却是曲折地表现了大革命时期向往革命又无 法革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