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艺术形象的诸葛亮
,
都是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
、
并已经为实现这个抱负作了长期努力的政
治家
。
诸葛亮出生于小官吏家 庭
,
其父为秦山郡水
,
早卒
。
从其叔玄
,
玄曾领着诸葛亮兄 弟
在袁绍所 委的官位上任职
,
去职后
,
又领着他们 给刘表当幕僚
。
这段衙门生活
,
对矛诸葛充
熟悉断狱听讼
,
治理百姓的封建社会管理方式极有帮助
。
玄卒后
,
亮 与弟躬耕南阳
,
不仅饱
读各种书籍
,
而且广交贤良
,
讨论天下大事
,“每常
自比管仲
、
乐毅
,
只才不可址也
。
”
管仲
是春秋 初期 的政治 家
,
在齐国实行政治与经济改革
,
帮助齐桓公以
“
俘
_
}三袭夷”
为号召
,
哎
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 主
。
乐毅是 当时 的名将
,
曾率军 连下齐国七十余城
。
诸葛亮以管
、
乐自
喻
,
正是希望自己能象管
、
乐那样有机会辅佐一个有为的君王成就 一番大事
。
中国古代优秀
的 知识 分 子大多具有这样的思想
,
他们深受儒家
“兼济天下”
思 想的影响
,
重进 取而 轻功
利
,
不求封侯 陛爵
,
只求自己的 人生超越生命
,
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价值
。
诸葛亮你为在 汉
代儒学盛行 的余绪中董陶 出来的 知识分子
,
显然也有这种抱负
,
他出山时嘱托弟弟
, ’ j 女 可躬
耕于 此
,
勿得荒芜田亩
。
待我功成之日
,
即当归 隐
。
”
卜1 J I 可为佐证
。
诸葛亮愿意出山
,
为什么选刘备为主 呢?我们看到
,
建安十二年
(公元20 7
年
)
,
诸葛
亮离开隆中辅佐刘备时 只有二十七岁
,
曹操则早在光和末年
(公 元18 3
年)已拜骑都尉
,
经
二十多年征讨
,
已经成为身边文臣如 云
、
武将如雨的北方霸主
,
诸葛亮投魏不一定会得到重
用
,
更不可能从心所欲地施行自己的政治纲 领和军事方略
。
更为霓要的是
,
诸葛亮认为曹操
是 汉贼
。
“
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
,
以权御已移
,
汉作将倾
,
方将翔赞宗杰
,
以兴 微继 绝
克复为己任故也
。
”
①诸葛亮也不投东吴
,
因为东吴虽国险民富
,
却不是正统的刘汉天下
,
更 因为吴主孙权只是一个坐地守成
、
不善进取 的君主
,
孙策在临终时即对孙权说过
:
“若举
江东之众
、
决机于两阵之间
,
与天下争衡
,
卿不如我
,
举贤任能
,
使各尽力以保江东
,
我不
如 卿
。
”
观孙权属下周瑜
、
吕蒙
、
陆逊等将帅
,
也都没有提过扫荡群雄
、
浑一宇内的战略决
策
,
后来 东吴始终摇摆于蜀
、
魏之间
、
毫无进取
,
直到为司马氏所灭
。
亮长兄诸葛瑾为吴卜
幕僚
,
诸葛亮应 当是了解东吴的情形的
。
至于刘表
、
刘璋等割据军 阀
,
早已成为诸葛亮谋算
的 目标
,
自然也不会去辅佐他们了
。
相反刘备虽然手下只有几千人马
,
但在诸侯中已有一定的声望
,
尤其他打着
“皇
室宗
亲
”
的招牌
,
以及
“仁义
之师
”
的旗 号
,
`
对诸葛亮最具吸引力
。
“
贤臣择主而事”
,
他早已
把辅佐有为的君 主统一中国
,
匡复汉室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
,
而刘备的身份
、
声望
,
以及政
治宗旨正适合他的择主 标 准
,
于是
,
他自然地 把刘备作为主要的选择对象了
。
了解了刘备作为帝王的素质
,
诸葛亮还想了解刘备有没有用人的气度和容人的雅量
,
于
是
,
刘备很快地知道了诸葛亮
。
首先
,
是诸葛亮的同乡好友司 马 徽向刘备介绍
:“伏龙
、
凤
雏
,
两人得一
,
可安天下
。
”
接着
,
诸葛亮的另一好友徐庶向刘备夸跃
:“以
某比之
,
譬犹
鸳 马并麒麟
,
寒鸦配莺凤耳
。
”
并一再嘱咐
,
“此
人不可屈至
,
只可亲往求之
。
”
再接着
,
司马徽以访友为 名
,
又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有吕尚
、
张良之才
,
从而激起刘备求贤若渴的欲
望
。
但等刘备三顾茅庐 时
,
初次却受到书童不冷不热的接待
,
再次则受到诸葛均的热储接
待
,
最后一次见到了诸葛亮
,
他却又高卧不起
,
起身后 推说更衣
“又
半晌方整衣冠来迎
。
”
三顾中还夹写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好友及岳父的先后相遇
,
谈论天下大事
,
这即使不是诸葛亮
的着意安排
,
也是一连串凑巧而又自然的
“失之
交臂
”
。
而在《三 国志 评话》中
,
则直接写
明 了诸葛亮在刘备第一
、
第二次来访时
,
都是故意避而不见
,
直 到 第三次来访时
,
诸葛亮这
才真正看清了刘备的诚意及明主的雅量
。
小说中经过 层层辅垫
,
这才引出一番隆中决策和一
冲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