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人才观简论——兼谈改革开放时期之人才管理
(0 次评价)5856 人阅读0 次下载
协 有 “恨 不逢其会” 之说 。 李肃之说是第一次在书中出现 。 周瑜劝鲁肃 为孙权效力 , 援引的是马援对汉光武帝说过 的话 .“ 当今之 世 , 非 但君择 臣 , 臣亦择君 。 ” 东吴据此 , 网罗 了大批人才 。 袁绍的谋士田丰自姻前曾说 :“大丈夫生于天 地间 , 不识其主 而事之 , 是无智也!今日 受死 , 本无 足惜 ! ” 满宠对徐晃 说 “遇可 事之主 , 而交臂失之 , 非丈夫也 。 ” 择主择臣 , 在《三 国演义 》作者看来是普通的十分正当的事 , 是一种明智的人才观 , 是 一种有识见有决断的表现 。 因而作者总是给予热情的赞扬 。 得其主得其臣的事态发展 , 被视 为人才之应有归宿而受赞美 。 当然 , 择臣择主 , 又决非易事 。 所以 , 才竭力鼓吹宣扬 。 择臣择主 , 是以尊重个人意愿为前提的 。 . 择 , 即比较选择 , 这就有一定的自由度 。 从君 臣双方来说 , 都有相 当的 主 动权 , 可以对 各自的选择对象进行必要的考察了解 , 然后确定是 否将 自己的 命运与之结合 , 或用 之 , 或被用 , 去留都在于自己 。 这种选择是以识为基 础的 。 不识其主而事 , 自然要演人才悲剧 , 不识其臣而用 , 亦会铸 成大 错 。 《三国演义》以生动的人 物形 象和曲折的故事 情节证明了这一点 。 何进 、 袁绍 、 刘 璋 、 吕布 、 黄祖 、 曹爽等人的失败都在于他们的不善于 识才而用 , 贻 误时机 , 招致复亡 。 而 田丰 、 沮授 、 陈官 、 王累 、 张任 、 桓范 、 辛敞 、 鲁芝等人的殉 主悲剧 , 却由于不识 其 主而 事 , 又不愿改图择主 。 诸葛亮是择主而事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 他居南阳耕于陇亩 , 就在刘表眼皮子底下 , 却不 为所用 , 他在等待 , 也是在选择明主 : “凤翱翔于千初兮, 非梧不栖 , 士伏处一方兮 , 非主不不依 。 乐躬 耕于陇 亩 、 兮 , 吾爱吾庐 , 聊寄傲于琴书兮 , 以待天时 。 ” 他高空飞翔 , 伏处一方 , 期望的是可以栖息的梧桐 , 可以发挥奇才的英主 。 刘备正是他 理想的明君 , 他选择刘备使他的聪 明才智有了施展的可能 。 而徐庶屈事刘表 , 便被水镜先生 深责为不识主轻身而事 , 说他怀王佐之才 , 宜择人而事 。 而徐庶被曹操挖去的这一事例 , 从 一个侧面说 明人才争夺之 激烈 。 曹操曾说 : “惜乎贤士 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 ” 他的 办法就是设计让徐庶归顺自己 。 曹操对关羽 的一片苦心 , 也说明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 。 择主择臣 , 包涵着一种竞争的机制 。 各种人才都以合则留 , 不合则去的态度对待其 主 , 而 用人者亦可以合则 用 , 不合则不用的态度对待他所招揽的 人才 , 这 就形成了人才的自然流动 性 。从 思想观念上说不受是否忠于其主的道德约束 , , 而成为自己的可以成为明主所用的独立主 体;从实践上说 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 若水之趋下不断地改变流向 。 这就迫使统治者要创造一 种好 名声 , 以引吸招徕四方贤士 。《 三 国演义》里曹 、孙、 刘三家 , 无不以爱人爱将 、求贤 若渴 、 纳奇录 异相标榜 , 招揽各方人才 。 事实上 , 这三家也不仅是一种姿态 , 他们之所以胜利 , 主 要还 是大量团结网罗 了 人才 。 当然 , 也有不个中三 昧 , 任意而行并不 修德增誉以招揽人才的 , 他们巳得之才也会流失 , 即使不改图 他事者也不能施展抱负或不愿拼命效力 , 造成 人才的 严 重积 压 和浪费 , 而他们所企盼建立的功业也就化为泡影 。 此类庸主的失败是必不可免的 。 常语云 :“ 树挪死 , 人挪活 。 ” 择主择臣 , 造成的人才流 动的趋势 , 给人才的成长发 展 , 特别是人才的发挥作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 使一个历史时 期的人才群体充满生机和活 力 。 因为选择成为可能 , 此处不合适 , 无有可以为之效命的条件 。 就 他处寻求 , 必求明主而 事之 。 这将把人才个体内部潜在的各种能德因素发挥到最高限度 , 爆发出巨大的难以预料的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5-2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4 , Processed in 0.54447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