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斜趋汉津”与赤壁大战
(0 次评价)4852 人阅读0 次下载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 我们还须首先考察一下刘备斜趋汉津的过程 。 在《三国演义》中 , 刘备斜趋汉津的具体描写在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阪桥, 刘豫州 败走汉津口 ” 。对这 一过程 ,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 且说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 , 不敢追赶 , 速唤回原 随二十余骑 , 解去马尾树枝 , 令将桥梁 拆断 , 然 后回马来见 玄德 , 具言断桥一 事 。 玄德日 : “吾弟勇 则勇矣 , 惜失于计较 。” 飞问其故 。 玄德日 : “曹 操 多 谋 。 汝不合拆断桥梁 , 彼必追至矣 。” 飞日 : “他被 我一 喝 , 倒退数里 , 何敢再追? ”玄德日: “若不 断 桥 , 彼恐有埋伏 , 不敢进兵, 今拆断了桥 , 彼料我无军而怯 , 必来追赶 。 彼有百万之众 , 虽涉江汉 , 可填 而过 , 岂惧一桥之断耶? ”于是 即刻起身 , 从小路斜投汉津 , 望 污阳路而走 。 却说曹操使张辽 、 许褚探听长阪桥消息 , 回报日 : “张 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 。” 操日 : “彼 断桥而去 , 乃心怯也 。” 遂传令差一万军 , 速措三座浮桥 , 只今夜就要过 。 李典日 :“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 不 可轻 进 。”操 日 : “张飞一勇 之夫 , 岂有诈谋卫 ”遂 传下号令 , 火速进兵 。 却说玄德行近汉津 , 忽见 后面尘土大起 , 鼓声连天 , 喊声震地 。 玄德日 : “前有大江, 后有追 兵 , 如之奈何? ” 急命赵云准备抵敌 。 曹操下令军中日 :“今刘备釜 中之鱼 , 阱中之虎 , 若不就此时摘捉 , 如放 鱼归海 , 纵虎归 山矣 。 众将可努力向前 。” 众将领命 , 一个个奋威道赶 。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 ’一队军 马 飞出 , 大叫日 : “ 我在 此等候多时了I ” 当头那 员大将 , 手执青龙刀 , 坐下赤兔马 。 原来是关云长 , 去江 夏借得军 马一万 , 探知当阳长阪大战 , 特地从此路截出 。 曹操一见云长 , 即勒住马回顾众将日 : “又 中 诸葛亮之计也1 ” 传令大军速退 。 云长追赶十数里 , 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 , 已有船只伺候,云长请玄德并甘夫人 、 阿斗至船中 坐定 。 云长 间日 : “二嫂嫂如何不见?” 玄德诉说当阳之事 。 云长叹日 : ” 级日猎于许田时 , 若从 吾意 , 可 无今日之患 . ’ 玄德日 : “我于此时亦‘投鼠忌 器 ’耳。” 正说之间 , 忽见江南岸战鼓大鸣 , 舰船如蚁 , 顺风 扬帆而来 。 玄德大惊 。 船来至近 , 只见一人白袍银恺 , 立于船 头上大呼日 :“叔父 别 来无恙,小侄得 , 罪? . 玄德视之 , 乃刘琦也 。 琦过船头拜日 :“闻叔父困于 曹操 , 小侄特来接应 。”玄 德 大喜 , 遂合 兵一 处 , 放舟而行 。 在船中正诉情由 , 江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 , 乘风呼哨而至 。 刘琦惊日 : “江 夏之兵 , 小侄已尽起至此矣 。 今有战船拦路 , 非曹操之军 , 即江东之军也 , 如之奈何? ”玄德 出船头视之 , 见一 人纶巾道服公坐在船头上 , 乃孔明也 , 背后立着孙乾 。 玄德慌请过船 , 问其何故却在此 。 孔明日 : “亮 自 至 江夏 , 先令云长于 汉津登陆地而接 。 我料曹操必来迫赶 , 主公必不从江陵来 , 必斜取汉津矣, 故 特 请公子来接应 , 我竟往夏口 , 尽起军前来相助 。” 玄德大悦 , 合为一处 , 商议 破曹之策 。 · 一 书中所描写的内容 , 有四个层次 : 第一层 , 曹操以精兵追杀刘备 , 刘备当阳长阪战败 , 张飞有勇无谋而断了长阪桥 , 刘备在紧急中立改直奔江陵的行军路线 , 几十骑人马斜抄小路 趋推汉津 , 从汉水取道转移 , 第二层 , 曹操当阳架桥渡河 , 紧追刘备到汉津 ; 第三层 , 刘备 节羊羽汉津会师 , 汉津口外山坡关羽出奇兵拦击曹娜曹操以为又中了诸葛亮之计 , 而匆匆 回军 , 关羽还追杀了十几里路 ; 第四层 , 刘备汉津口上船 , 于汉水中顺流而下 , 喜遇刘琦 、 诸葛亮 。 第四层中又有三迭 : 第一迭 , 关羽回忆许田行猎 , 一缓, 第二迭 , 江中喜遇刘琦 , 一惊一喜,第三迭 ,“江 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 ”, 大惊 , 待一细看 , 船头上端坐着诸葛孔明 , ’ 顿时众人便有宛若救星下降之感 , 大喜 。 此四层三迭 , 真是荡气回肠的精彩描写I我们看到 . 的是活脱麟的人物形象 , 熏点突出的自然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 赵云 、 张飞 、 关羽的勇武 , 诸葛亮于三迭中突然出现 , 都闪现着一个指挥若定的战略家—诸葛孔明形象 。 这里 , 刘备 虽说是 “败走汉 津口丫 , 但他 “败” 得有条不紊 , 行动环节丝丝入扣 ; 字里行间透露出 , 刘备斜趋 汉津并非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衬更没有落荒而逃的狼狈之相!而俨然是诸葛孔明早已算计 在胸的必然行动 ,“败” 中有 “胜” 。 那三个 “必”字的连续, 清晰地描幕出了诸 葛亮神机妙算的 行进轨谁 。 从而 , 也在人物形象行为的前屏上显示出 ,“斜趋汉津”这一战 事 行动 , 犹是诸葛 亮早在樊城 、 襄阳时便已谋画而定的战略决策 。 68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4-28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5 , Processed in 0.44337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