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心理——关于《三国》谜的一种阐释
(0 次评价)5084 人阅读0 次下载
宋无不有演义 , 则无不可覆瓶者 , 大约列国 、 两汉 , 不过抄袭史事 , 代为讲 说 , 而其人不通 文法 , 平铺 直叙 , 惊人之事 , 反弃去之 , 隋 、 唐 、 汉 、 周 、 宋初诸 书 , 则其 人并不 曾一见正 史 , 直是信 口随意 , 捏造妄说 , 有全无情理 , 一 语不 可究洁 者 。” ④这段话 有偏颇 之处 , 但 说明了一个道 理 : 要写好历史演 义 , 一是 要有广 博的厉史知识 , 二是要有高超的艺术才 能 。 鲁迅在《中国小 说 的历史的变迁》中更说 : “ 后来做历史 小 说的很多 , 如《开辟 演义》 , 《东西汉演义》 , 《 东西晋 演义》 , 《 前后唐 演义》 , 《 南北 宋演义》 , 《清史 演义》 都没有一种跟得住 《三国演义》 。 所以人都喜欢看它 : 将来也 仍能保 持其相 当价值的 。” ③ 《三国演义 》广泛流传的原因 为什么 “ 人都喜 欢看 它 ” 呢?我们可以毫不 夸张地 说 , 《 三国演义》在 中国已经是家 喻 户晓 , 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 也晓得诸 葛亮 、 张飞 、 关羽 、 曹 操 , 所以古 人说凡有饮 水处 , 都 有《三国演 义》的读者 , 加上日本 、 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读者 , 人数 之众 , 恐怕与世界上任 何一本文学名著来比较 , 都毫无逊 色 。 这 本小说流行得如此广泛 的原因 , 可以加以分析 : 首先 , 三国时 代是 一个争斗复杂尖 锐而 又英雄辈出的时代 , 它的故事 、 人物 非 常吸引 人 。 鲁迅说 : “ 因为 三国底事情 , 不象五代那样纷乱 , 又不 象楚汉那样简 单 , 恰是不简不 繁 , 适于作 小说 。 而 且三 国底英雄 , 智术 武勇 , 非 常动人 , 所以人都喜欢 取来做 小 说 底 材 料 。” ⑥ 胡 适之在《三国志演义考证》 中 , 虽 然极力否定《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 , 但也同 时采用了鲁迅的观点 , 认为在 中国历史上七个分裂时代中 , 三 国时代 “ 成了演义家的绝好题 目 ” 。 ⑦ 其次 , 前 人作 了很 好 的铺 垫工作 , 产 生了良好的社会影 响 · 阵寿 的《 三 国志》本身 就是一部有很 高水平 的史 学著作 , 南朝 裴松 之的注增补了很多 具有故事 情节的材料 , 从此三 国故事在民间甚为流传 , 到了宋代的说书 ,“ 说三分 ” 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目 , 迄至元代 , 京剧中三国戏就有四十多种 . 三国故事在《 全相三国志平话》中即已初具梗 概 , 一 些主要人 物的性格在戏剧中已经 逐步丰满起来 , 引起人们强烈的爱 憎情 感 。 罗 贯 中就是 在 这些人 民集体 创作的基础上写成 《 三国演义》的 。 同样是罗 贯中创作的《 隋唐志传》 、 《残唐五 代 史 》和《 三 遂平妖传》 , 由于没有以上那么好的基础 , 比起《三国志通俗演义》来 , 影响就 差多了 。 最后 , 重要 的还得 力于罗贯中本人的学识 、 阅历和艺术功 力 。 艺术 天才罗贯中 关于罗贯中的生 平事迹 , 目前 我们知 道的还很 少 。 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 初郑振铎等先生 将 署名无名 氏的《录鬼簿 续篇》发 掘出来以后 , 才找 到了最早的比较可靠的 文字记载 。“ 罗 贯中 , 太原人 , 号 湖海散人 。 与人寡合 . 乐 府 、 隐语 , 极为清新 。. 与余 为忘 年交 , 遭时多 故 , 各天一 方 。 至正甲辰复会 , 别来又六十余年 , 竞不知 其所终 。” ⑧ 这个无 名 氏就是元末 明初 的贾仲明 。 既然作者自称罗贯中与他 为忘年交 , 那 自然是比较可 信的了 。 罗 贯 中生 平事迹 , 有两条重要材 料 。 明人王沂 在 《 史汇编 》 中说 : “ 宗秀罗贯中 , 国 初葛可久 , 皆有志 图王者 ; 乃遇真主 , 而葛寄神医工 , 罗 传 神稗史 。” ⑨ 明人王道生撰的《 施 耐庵墓 》 中说 : - “ 盖公死之年 , 七 十有五 , 而余尚垂者 。 及长 ; 得识其门人罗 贯中于闽 , 同寓逆旅 , 夜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4-28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5 , Processed in 0.39733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