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曹操官渡之战兵力考
(0 次评价)5146 人阅读0 次下载
力占其官渡之战兵力的 “至强, , 部分 , 因 此 , 一 当时袁绍已无兵可援 而曹操官渡地区 兵力 , ’只 占其官渡之战兵力的 “至弱’ 部分 因此 , 尽管粮草不支 , 兵力不足 , 处境危 ,急, 但却有兵可援 只要待以时日 , 集合援 军 , 曹操官渡地区 “至弱” 兵力的形势即可 ,改观 。 荀或反复向曹操指陈这一形势 , 目的 是为了鼓舞曹军 士气 , 增强曹操必胜信念 , 劝其固守待援如照其他二种解释 , 则荀或 之言岂不成了强调袁曹兵力悬殊的泄 气之 语这怎么可能是袁绍写这封信 , 说这番话 的本意呢 因此 , 从书信的内容和表达的语 气来看 ,“十分居一” 也只能是第三种 解 释 , 即曹操官渡地区兵力为曹操官渡之战兵 力的 “十分之 一” 二 通过上面的辩析 , 我们发现 , 陈寿提供 的上述三条史料 , 都不是直接记载曹操 官渡 之战兵力的史料 但由于巧合 , 上述三条史 料各自的价值 , 却又意外地使我们恢有余刃 地揭开 了曹操官渡之战兵力这个 中国军事史 上貌似神秘的千古之谜 ’ 由第一条史料 , 我们得知 ,“时公 兵不 嗬万 , ’伤者 十二三 ”, 是建安五年八月曹操 在官渡地区的兵力 由第二条史料 , 我们得知 , 建安五年八 月 、曹操在 官渡地区的兵力 , 是曹操官渡之战 兵力的 “至 弱 ” 部分 由第三条史料 , 我们得知 , 建安五年八 月曹操在官渡地 区的兵力 , 是其官渡之战兵 力的 “十分之 一” 也就是说曹操官渡地区 兵力与曹操官渡之战兵力的 “至弱” 与 “ 至 强 ” 之 比 , 是 “十分之 一 ” 与 “ 十分之九 ” 的比例 。 既然 ,“兵不满万, 伤者十二 三 ” 是建 安五年八月曹操在官渡地区的兵力 , 而建安 五年八月曹操在官渡地区的兵力 , 占其官渡 之战兵力的 “十分之 一 ” , 那 么 , 由 此 推 算 , 建安五年八月曹操官渡之战兵力应该是 十万左右的 约数 二 曹操官渡之故兵力在十万左右 , 这只是 我们根据陈寿记载的三条史料推算得少的数 字 , 为使结论信服可征 , 有必要再从实战过 程作些考察 献帝建安五年正月 , 袁绍于其所辖四州 三十郡国三百余县 中 , 选将精兵十万 , 骑万 匹 , 另有胡骑八千 , 编组 为南征军 以二子 袁尚守冀州 , 中子袁熙守幽州 , 外甥高干守 并州 , 军师审配 、 行军司马逢纪 主后方留守 运输诸事 , 自己率前锋 、 骑前锋 、 左右武卫 营 、 中垒军 、 后军等六部南征大军 , 浩浩荡 荡 , 开赴许都 面对袁绍的强大攻势 , 曹操亦不甘示 弱在次第清除了周围的敌对势力后 , 急忙 ‘ 班师回都 , 部署战略 , 进行战前准备 从当时的战场地理形势看 , 袁绍控制的 冀州首府邺城与曹操许都之间 , 相距约 里 中间最近道路为经中牟 、 官渡 、 阳武 、 白马 、 黎阳之道如以此道 为作战轴线 , 则 其左右又可分为 自北 向南的包围迁回道路四 条官渡以东 , 可取道哪城之南 , 沿济河东 南进 , 这是曹操当年破袁术及取豫州之道 , 袁绍足以步操之后尘袭击曹操 。 另一道是由 青州入徐州以逼豫州官渡以西 , 可资进取 许都之道 , 其近者为渡孟津 , 自僵 师出颖 川 。 再西之路 , 则为取道洛阳之西 , 南出洛 阳 , 或自三辅出武关 、 南阳 , 进击汝南 , 以 柑许都之背 。 很明显 , 在战略上 , 袁绍处于外线作战 的有利态势 , 而曹操处于内线作战的被动局 面 。 如果袁绍兵分几 路 , 从几个战略方向上 分进合击 , 可使曹操兵力 , 穷于应付 , 防不 胜防 考虑到战场地 理形势和袁绍可能进攻的 战略方向 , 曹操不得不 分兵各战略要地 , 置 将驻守这恐怕就是曹操官渡之战兵力不似 意绍官渡之战兵力 那样集中 , 易于统计的原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4-28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2 20:21 , Processed in 3.4880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