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大 学报 )
第1
9 卷 ( 19 9
1 年 ) 第 3 期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1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公i t v
V o l
.
zg
N 。
“乱 山 何 处 葬 将 军
”
?
—
周 琦 墓所 在考
叶
孟
明
周 瑜 ( 公元 1 7
5 一2 1
0 年 ) 是 三 国 时期 东吴 的名将
,
在
“赤壁 之战
” 中大破 曹军
,
是
人 们熟知 的
。 他死 后葬 于何地
,
却有几种不 同的记载 ,
究 竟哪 一种记载 是准 确的?
今考
证 如下
:
《芜湖县 志 》引 《古今图书集成
· 职 方典 》
载
:
在 ( 芜湖 ) 城 北 周 村 铺
,
吴置 守
家
。
又 芜 湖 县 东外大街 古巷 内有大 家
,
相 传为周瑜 墓
。
考 此 说 之 由来
,
是因 《三 国
志
· 周瑜 传 》载
:
周瑜
“于 巴丘病 卒
,
时年 三 十七
。
( 孙 ) 权 素服哀
,
感 动左右
。 丧当
还吴
,
又迎之 芜湖
”
。
以后 未提 周瑜棺 是否
“还吴
”
,
似为 到芜湖 为止
。 但周瑜墓 在芜
湖有两 处
,
均不 见 史书
,
《安徽通 志
·
陵墓 》也未载
,
可见这 只是 传说 而 已
。
《安 徽 通 志
·
陵 墓 》载
:
周 瑜 墓 在 宿 松 县 圭 山
。
注 引 《
江 南 通 志 》
:
周瑜
卒于 柴桑 ( 今江 西九 江市西 南 )
,
移葬 宿 松
。 又 《明一 统志 》
载
:
周瑜墓 在宿 松县 北 三
十 五 里
。 考 此说 既认为 周瑜 卒于 柴桑
,
就带 出葬于 附近 的宿 松了
。 然 而 《三 国 志 》
明 确
记 载
:
周瑜 卒于 巴 丘
,
孙权 亲往芜湖迎其棺
,
与 此说 不合
。
《庐 江县 志 》载
:
江西新 淦县有周 瑜墓
。 考 此说之 由来
,
是因周瑜卒于 巴 丘
,
而 孙
吴 置的 巴 丘县
,
隋代 并入 新淦 县 ( 今樟树镇 )
。 其实
,
周瑜卒 地之 巴丘 城并非新淦 县
。
裴 松之 《三国 志注 》载
:
“案瑜 欲取蜀
,
还 江陵治 兵
,
所 卒 之 处应在今之 巴 陵
,
与前 所
述 巴丘
,
名 同处异 也
”
。
胡 三省 《资治通 鉴注 》载
:
“据 《水 经注 》
,
巴丘 山在湘 水右
岸
,
晋 武 帝 太 康元 年立 巴 陵县
,
宋文帝元 嘉 十六 年置 巴 陵郡
,
今 岳 州 也
”
。 顾 祖 禹
《读史 方舆 纪要 》
卷 7
:
“ 巴 丘城今 岳州郡 治
,
相 传孙吴所 筑故 城也
。
” 可知 周瑜卒 处
在 今湖南 岳 阳币
,
卒葬 于新 淦县是 错误 的
。
《明一 统志 》及 《安 徽通 志 》
俱 载
:
周瑜 墓在庐 江 县东十 里安斗乡
。
《庐 江 县志 》
引之
,
并 载
:
明 正 统 间
,
提 学御 史 彭助命知 县 黄金生 立石 碑
,
题 日
“吴 名将 周公瑾 之
墓
”
。 考 此说之 由来
,
乃因 周瑜是
“庐 江 舒人
”
。
据 《清一 统 志 》
:
“今之 庐江 郡古之
舒 县
”
。
周瑜应是 今庐江县人
。 按照 古礼
,
《礼记
·
檀 弓 》载
:
.
’
t L
,
不 忘 其本
。 古之
人有 言 曰
:
狐死 正邱 首
,
仁 也
”
。
即指 古人不 忘故 土或死 后 归葬故乡
。 但考当时形势
:
孙曹 双 方在安徽境 内相 争战之 地
,
曹 兵 以 合肥 为 据点
,
一路南下 据巢县
,
再 进为东吴
、
无 为 ,
孙 权则据 东关
、 濡 须 以 拒之
。 再
一
路南下 刊 皖城 ( 今 潜 山县境 )
,
退 据砂石 ( 今
3
工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