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4
决裂了。临走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竖子不足与谋"(第 6 回)。那么,
他去干什么了呢?跑到了山东的一个偏远的地区,自己出钱组织了一个武
装,而且发明了历史上很出名的练兵方法--"屯种"。我不要你皇帝的钱了,
我也不要你皇帝的什么委任状了。我自己干,我自己招兵,我自己养活自
己。这是一只体制以外的自食其力的地方武装,曹操能够这样去做,正是
他的清醒。你们还记得吗?荀文若弃袁绍去投奔他,他说:"此吾之子房也
",这充分表现了他以汉高祖自诩的野心。再往后,就是官渡之战。《三国
演义》写曹操,可以分成几个时期。第二到第九回那是曹操的觉悟期,那
时候曹操到处联络各路诸侯, 想办事又办不成。 后来发现 "竖子不足与谋"。
第十回到第三十回是他的成熟期。其中官渡之战是一个决定性的环节。他
自己独立操盘,以几万兵就打败了几十万。从此他就开始夺取全国政权了。
而他也很不客气。他说:"天下唯有能者居之"。这个时候的曹操,只要能
够得到天下,什么道德他都是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
教天下人负我",就是他的座右铭。屠城,杀俘,坑降,纵火,掳掠,奸淫,
以杀戮为乐,以杀戮为功,都是出自他手。"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者(曹操语),则是他眼中的英雄。
刘备的"道德"招牌:把假仁假义伪装到底!
第二个"清醒"者是刘备。对于刘备,历史上一般都称他为"有德者"。实
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刘备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德者"。跟曹操
一样,他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因为他有德,而是因为他"失德"。吕布临
死前痛斥刘备的:"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是儿最无信者!"(第
19 回)应该是可信的。刘备一开始确实强调道德,说:"吾宁死,不为不仁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