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南民族学 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一 九
九 一年第
三 期
《
<
隆 中 对
>
质 疑 》
的 质 疑
一一与邱文
、 杨反 同志商榷
辛
渝
邱 文
、 杨员 同志 《(隆中对) 质疑 》一文 ( 以下 简称 《
质疑 》 )
,
① 对诸葛亮 在 建安 十二 年
(公 元 2
0
7年 ) 是否 有 《
隆中对 》 表示 怀疑
,
又 指 出 《
隆中对 》 的几点
“可疑 之 处
”
,
最后
得 出 《
隆中对 》 系陈寿编造 的结论
。
尽管邱
、 杨二 同志旁征博引
,
反复论 证
,
但该文值得 商
榷 之处 颇多
。 本 文对 《
质疑 》提 出商榷 意见
。
一
、 建安十二年时 诸葛亮是 否能 作 《
隆中对 》
。
《
质疑 》在 列举
“可疑 之处
” 前
,
先谈了一个观点
:
建安 十二 年时
,
“诸 葛亮 也 只有二
十 多岁
”
,
“只 是一个阅 历不深的年轻人
”
,
不 可能
“ 准确地把握 后 来 的形势发展 方 向
,
具
有如此超 人 的判 断力
”
,
也就不 可能提 出著名 的 《
隆中对 》
。
笔 者认 为
,
《
质 疑 》这 一观点
不正确
,
没 有事实根据
。
诸葛亮 生 于 东汉 光 和四年
(
1 8
’
1 年 )
,
到建 安 十二 年刘 备 三顾茅庐时
,
已二 十七岁
。
二
十多岁 的年轻 人是 否就 不可 能 比较准确 而 又深刻 地把 握后 来政 局发展 的方 向呢 ? 是否 就 不可
能提出立 国方 针呢 ? 无 数事例告诉 我们
:
思想 的成熟程度
、 经 验的丰富与否往往 与年龄 的大
小 是不 成正 比关 系 的
。
古今 中外卓 有建树 的年 轻 人 举 不 胜 举
。
《
质疑 》 一 文多 次提到 的周
瑜
,
不 也是 二 十多岁就 担 任 东吴 的前 部大 都督
,
成 为与张 昭 同辅孙权 的杰 出人物 吗 ? 不 论 以
事 实还是 从人 才 学的理 论 来看
,
若仅 以年龄的 大小来 推论是 否能提 出 《
隆中对 》
,
是 难 以令
人 信服 的
。
那么
,
当时 的诸葛 亮是 否 还是 一位
“ 阅历 不深
” 的年轻 人 呢 ? 否 !
诸 葛亮 幼 年 早 孤
,
随叔 父诸葛玄 生活
。 诸 葛玄 任豫章太守时
,
诸葛亮也随 之 去 豫 章
。 诸 葛玄 不久 丢 了太守职
务
,
只好投 靠刘 表
,
诸 葛亮 又 随 之去 荆州
。
1
9
7年
,
诸葛玄去 世
,
十 七 岁 的诸葛亮 便迁居 隆
中
。 从 这一 段烽 烟 四起 的年 代 中过 的颠 沛流 离的生 活来 看
,
诸葛亮 的经 历 已远 非一 般的 同龄
人所 能 比了
。
刘 备 三 顾 茅 庐时
,
诸葛亮 尚无从 政经 历与经 验
, 但决 非
“不 出 门
” 的秀 才 与
“ 隐士
”
。
荆州 当时 为刘表 控制
,
长期 比较 稳定
,
成 为北 方 士人 的避 乱圣 地
。刘 表
“安 慰娠 赡
”
, 荆州 一
时学者 名 流 云集
。
“士 之避 乱荆州者皆海 内之俊 杰
”
。
② 这使诸葛 亮 的政治思 想 的形 成有 了
一 个 良好 的环境
。在荆州 十多年 中
, 诸葛亮既注 意 观察
、
了解和分 析现 实政治 斗 争 形势
,
与荆
州 学者名流 及 地主集团 的代 表人 物 庞德公
、 司 马 徽
、 黄 承彦
、 徐 庶
、 崔州 平 等交 往
,
谈论 世
事 时务 与治 国之道
,
总结 各 种政 治势 力 斗争胜 败 消 长 的经 验教 训
,
也注 意用
“观 其 大略
”
③
的 方法
,
从 经史诸子 百 家的 著作 中去 研 究历 史 上的政治斗争 规律
。 这 极大 地丰富 了 他 的 阅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