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庐 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建苗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顶呈八角是取诸葛亮巧布八阵之意。木雕回廊,环绕四周。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亭中保存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碑刻一通,上书“汉诸葛孔明旧庐”,背有任义篆书《书指道碑阴》。此亭寓意诸葛亮就是在这里“躬耕陇亩”并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为其提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草庐对面的小亭中,保存有近代书法家河北张秀山所书的《草庐对》隶书碑刻。 小虹桥 草庐之前,有一溪水横流(今涸),上有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所谓“飞虹架桥”即此。 梁父岩 小虹桥西,宁远楼之前,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传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登临此地,鼓琴作歌,悲咏“粱父吟”之处。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于宁远楼前左侧,依古柏置石凳,为“抱膝石”。其造型自成椅状,座面光滑引人入胜。传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依此石,抱膝长吟。 古柏亭 在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古柏一株,高接云天,粗围丈余,龙态虬枝,干枯叶茂,传为诸葛亮所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亭为青瓦挑角,石砌围墙,门窗为木棂组饰的方格。门楣横额“古柏亭”为清咸丰四年(1854)秋月,南阳知县钮雷所书。 野云庵 今在草庐右侧东部。传为诸葛亮会客之所。原系草屋三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建为砖石结构,呈长力体,进深三间,阔6.4米。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树木、花卉、鸟兽皆以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亦系青砖雕成,是一座独特的综合性雕刻艺术建筑物。 诸葛井 引山人桥畔道旁有井一眼,名曰诸葛井”。六角形的井口为一青石凿成,汲绠之迹几不可数,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之处,古籍多有记载,早已是卧龙胜景而广为流传。 伴月台 在草庐右廊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高5.9米,阔3.75米,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阶22道,四周围以砖墙。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 老龙洞 老龙洞和伴月台为一联体建筑。伴月台下有一砖券小门,内有一道弯曲的长洞、传说此洞常有巨龙出现而得名。原来穿越此洞可进入前殿,后惑于巨龙之说,被道人堵塞。洞门两侧,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山阴单家驹所书赞颂诸葛亮的石刻对联: 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躬耕田 《明统志》云:“卧龙岗……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清康熙中知府罗景重修祠宇时,在宁远楼之北,“密栽修竹,竹径逶迤,至东墙,由月窟其外,则平畴嘉禾,绕屋秀实,置…田舍,日躬耕田”(清康熙壬辰《重修卧龙岗诸葛庐记》),成为纪念性处所,后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凤踊又在柯前立“汉武侯躬耕处”石刻一通,作为留念。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4-12-21 23:00 , Processed in 0.1252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