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年,杨洪基老师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仿佛将人们再次带入到了千年前那个乱世纷争的三国战乱时代。东汉末年,皇权旁落,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割据一方,在乱世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往往只有那些身怀绝技、心狠手辣的人才能称霸一方。乱世的生存法则就是残忍无道,冷酷无情。所以,才诞生了类似于笮融这样争议颇多的人物。 01 笮融,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正史里记录都不是很多,他只不过是乱世中的一个小人物,之所以会进入在史学家的视野,完全是因为他残忍无情和忘恩负义的性格以及对佛教近乎于痴狂的热爱。 笮融,这个名字即便是专门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恐怕也难以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史料记载,笮融早年曾经参与了张氏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后来,黄巾军在各路讨伐军的围剿下渐渐没落,而眼看继续留在军中毫无前途的笮融选择追随徐州牧陶谦。 由于参与过黄巾之乱,起初陶谦并不怎么待见他,可是,笮融凭借战功很快确立了在徐州的军政地位,陶谦将广陵、彭城和下邳附近的粮食运输任务交给他,本是出于好意的陶谦怎么也想不到,此举犹如放虎归山一般。得到了三地税赋和运输重任的笮融,很快开始了他不可告人的计划。 首先,笮融充分利用陶谦赋予他的权利和声誉在徐州附近鱼肉百姓,并收取巨额赋税。然而,不同于其他人,笮融将榨取得来的财宝用于建造佛寺,而不是来扩充军队。在徐州大兴佛寺,极力宣扬佛法的笮融,甚至一度成为了东汉末年佛教的领军人物之一。 据传,笮融在徐州、扬州等地斥巨资修建寺庙,这样的举动自然会引起普通老百姓的反感。试想,乱世中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受到了威胁,谁会乐意看到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军阀大搞宗教事业呢? 02 如果说滥用职权、收取巨额利润来充实他的宗教事业仅仅是出于个人信仰的话,那么,笮融亲手杀死一个又一个对他恩重如山的人那么完全就是他个人品质和性格的缺陷了。 在徐州礼佛遭到百姓和陶谦的反对后,笮融南下广陵,太守赵昱对已是处于穷途末路之中的笮融礼遇有加,谁曾想,后者在看到广陵郡富庶的生活后,居然动了歪心思。 此后,笮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太守赵昱杀死,在把广陵洗劫一空后,笮融继续南下逃亡之路。之后,笮融来到了秣陵,太守薛礼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设法款待了他,却遭到笮融偷袭,薛礼不敌而亡。 最后,笮融出现在了豫章境内,太守朱皓同样也是热情好客之人,笮融故伎重施,利用了朱皓的善良将他残忍杀害。一连在南方犯下三次重案的笮融,很快便引起了当地老百姓和周围其他势力的警觉。 在豫章,笮融干脆割据一方自立为王,这样的举动立马引发了扬州太守刘繇的愤怒,原本刘繇是希望笮融南下是帮助朱皓对付诸葛玄的,结果笮融竟然将自己在豫章的势力吞并。刘繇率扬州兵马攻打笮融,种种倒行逆施之策,早就让笮融在江南一带失去了影响力,很快笮融就败给了刘繇,不但丟了豫章,还在逃亡途中被暴怒的山民杀死。 笮融虽然在和刘繇的对抗中兵败身死,但是,他生前热衷于佛教事业,所以,人们对他的印象已经慢慢转移到他“礼佛”一事上,在今天许多信佛之人看来,笮融简单就是“救世主”,被许多信徒当作神明一样供奉起来,殊不知,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在世时不思悔改,数次将救命恩人置之于死地。他嗜血成性,却最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世界里的救星。虽然信佛却极度残忍自私,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结语 从笮融身上,我们可以很轻易看到一个现实,即历史对人的评价具有两面性,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笮融在平常人眼里就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可是,在礼佛之人看来,笮融能够在乱世里带领秃废的佛教前进本身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即便这种成就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痛苦之上的。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4-11-21 23:23 , Processed in 0.1798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