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三国时代,你打算带点什么盘缠?那时候不能用银子,还是多带点铜钱吧,可到了现场,你会发现:铜钱有时候根本买不到东西,甚至还不如一块布。为什么呢?先要从《三国演义》的开篇情节“董卓进京”说起: 董卓造钱:八个抵一个 汉代的主流货币是五铢钱,从汉武帝开始到东汉末年,一直沿用了三百多年,除了王莽折腾过一阵子之外,其余时候货币价值都相当稳定。东汉末年,何进谋划杀宦官,结果引来了军阀董卓。董卓自己要吃喝玩乐,又要对付各路诸侯,钱不够用,先是放纵士兵抢劫老百姓,活人抢完了,再抢死人,挖历代王侯将相的陵墓,还不够怎么办?有人帮他出主意“您大权在握,何不自己造钱?”造钱需要铜,董卓可没耐心去挖矿,他把长安城里的各种铜家具、铜像、铜鼎包括旧的五铢钱通通都化了,铸造新五铢钱。连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铸造的十二个大铜人,也被拉去化了铸钱。别看董卓自己胖,他造的五铢钱特别小,后世叫做董卓小钱。根据考古测量,董卓小钱的平均重量只有0.5克,而东汉晚期的正版五铢钱是2到4克。也就是说,8个董卓小钱才抵得上原先一个五铢钱的分量,而且做工特别粗糙,文字模糊,完全是为了搜刮民财。 这么无节操的滥发货币,再加上天下大乱,物资匮乏,结果是物价飞涨。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一石米要卖几万个铜钱甚至几十万钱,一箩筐钱都换不来一箩筐米。虽然董卓很快被自己的干儿子吕布做掉了,但货币战争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三国货币大混乱的序幕就此拉开。 刘备:我造的钱好,一个抵一百个! 最先在这场货币乱局中嗅到商机的,是以“仁义”闻名的刘备。话说刘皇叔一路征战,最后进军益州,眼看要拿下成都,却发现没钱发军饷了。正在心里犯愁的时候,谋士刘巴替他出主意:“皇叔,依属下看,要发军饷,最可靠的法子还是造钱。”“怎么个造法?”“皇叔啊,当年董卓造小钱、滥发货币坑害百姓,咱造的钱一定要高质量、够分量,不能丢大汉的脸。”“爱卿所言甚是,但是造好钱费用高,亏本怎么办?”“皇叔不必担心,钱币上只需加两字即可。” 果然,刘备版五铢钱是造得又大又好,比先前的五铢钱还漂亮,只是多了两字:直(值)百,就是一个新钱能当一百个五铢钱用。据考古测量,蜀汉“直百五铢”平均重量在 5 克左右,比普通五铢钱重了两三倍,但价值却高了一百倍。通过强制发行注水货币,刘备仅仅几个月便达到了“府库充实”的效果。皇叔就是高,钱也挣了,还显得体面。 政府一旦尝到通胀的甜头,就停不下来。当时虽说是三国鼎立,但鼎的三足并不均衡。全国有十三个州,曹魏差不多占了九个,孙吴占了三州,而蜀汉只有一个益州。益州没有铜矿,也没有前朝留下的铜人铜鼎,为了“复兴汉室”、筹集军费,刘备就“广开铜路”,连老百姓家里的帐钩子都征收了,“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 到了后主刘禅继位,又新造了“太平百钱(金)”、“定平一百”等钱币,都是一个当一百个的大钱,而它的分量,不仅不如先前的直百五铢,连汉代老五铢钱都不如,甚至出现了用铁做的劣质钱。到了这步田地,和明抢也差不多了。 孙权:我造的钱更好,一个抵一千个! 看到刘备玩这一手,孙权心里不平衡了。造新钱,这谁不会,何况东吴还有铜矿呢。公元236年,孙权开始铸造东吴版新钱,一出手就是高起点:大泉五百,一个抵五百个五铢钱,两年后,又铸行了“大泉当千”。一枚新钱顶一千枚五铢钱!伴随而来的还有两项配套政策,一是要求老百姓上缴铸钱用的铜料; 二是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打击民间的盗铸。后来,东吴又发行了“大泉二千”与“大泉五千”,把货币大注水推向了顶峰! (孙权铸造的大泉当千) 这些高面值货币的疯狂发行,直接导致物价飞涨,“既太贵,但有空名”,甚至政府高官都捧着一堆钱买不到东西。孙权发现不对劲,货币战打到自己头上了。赶紧又下令收回这些大钱,重新融铸成器物。这个政策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因此回收得相当彻底,“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钱币后世很难见到,只有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了几枚。 曹魏:我干脆不用钱 相比之下,在货币发行上最厚道的反倒是“大奸臣”曹操。由于曹操的地盘位于北方中原地区,受董卓小钱的冲击最明显。曹操掌权后,首先采取一系列恢复经济、扩大生产的措施,比如组织军队屯田等,同时政府的田租赋税都改为征收实物,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劣质小钱的流通。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正式宣布废除董卓小钱、恢复汉朝五铢钱。但很快新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曹操只恢复了东汉五铢钱流通,并没有自己铸造钱币。而东汉五铢钱被董卓搜刮之后,市面上已经所剩无多,结果随着经济的恢复,反而造成了“钱贵物贱”的通货紧缩现象。 曹操的儿子曹丕登基当皇帝后,认为铸钱会通货膨胀,不铸钱又会通货紧缩,干脆在黄初二年( 221年)下了一条命令,所有交易一律禁止用钱,退回到实物经济,老百姓买东西用粮食布帛当交易中介(“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实物商品当货币虽然没有恶性通货膨胀,但也有弊端,比如粮食难以搬运储存、布匹不能随意分割等等,等到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睿当家后,各种花样掺假都来了,比如粮食里面掺水掺沙子、布匹织得又稀又薄,跟渔网差不多,政府“虽处严刑而不能禁”。曹睿看着太不象话,于是召集满朝文武开会讨论,最终大臣司马芝(司马懿的堂兄)提出:发行货币不光是财政问题,也有利于减少犯罪,方便市场,利国利民。于是魏国在太和元年( 227年)再次发行新五铢钱,重量和老五铢钱差不多。据史书记载,此次铸造的五铢钱一直流通到三国结束都没怎么改变(“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 从总体上看,在三国的货币战争当中,蜀、吴两国滥发货币,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和人民的不满。而曹魏虽然在制定货币政策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倒退,但是总的来说,政策出发点不是剥夺老百姓,特别是曹魏后期恢复了五铢钱的使用,在争取民心,维持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以后魏(晋)兼并蜀、吴两国打下了经济基础。可以说:三国争雄,表面上是拼武力、拼军师的谋略,而本质上是拼经济,拼民心。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4-12-21 21:55 , Processed in 0.1376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