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通俗演义》究意是怎样写成的,我们曾认为,它经历了由平话、民间传说到三国戏,又在此基础上加工和再创造而成。从《三国志平话》里的周瑜于黄鹤楼宴请刘备,到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最后由罗贯中将前人有关故事予以集中、改造、加工,终于创作完成了不朽之作“关羽保驾”和“三气周瑜”,就生动地验证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一创作过程。 (一) 《三国志平话》,系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本,书名为《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上、中、下三卷。另有《三分事略》(别题《三国志故事》),有学者认为该书刊行时间早于《三国志平话;也有学者认为该书刊行时间晚于《三国志平话》;此处不作辩证。两书故事内容相同,但《三分事略》上卷缺2400字,中卷1600字,下卷缺2400字。《三国演义》研究专家陈翔华认为,《三分事略》不可能早于《三国志平话》(见《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三分事略》)。就在《三国志平话》里,最早出现了周瑜于黄鹤楼宴请刘备企图谋杀刘备的故事。 小说写周瑜在赤壁之战胜利以后,自思曹操乃篡国之臣;而刘玄德隆准龙颜,乃帝王之貌。又思诸葛亮乃命世之才,他辅佐玄德,天下有可能为刘备所得。因思如何囚了刘备,捉了诸葛,天下即可为吴所有。鲁肃也同意周瑜的看法,点头称是。恰好第二天刘备宴请周瑜及周瑜以下众将,周瑜乃回请刘备,说江南岸有黄鹤楼(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乃吴地绝景,就在那里宴请他。刘备当即应允。来日,刘备过江上了黄鹤楼,在楼上欣赏四面胜景。周瑜醉后一面夸说自己在赤壁之战中救了困厄在夏口的刘备;一面又威胁刘备:今在黄鹤楼,诸葛虽强,也无法使皇叔过江回去了。刘备闻言大惊,此乃周瑜醉后实辞,如何是好。却说,赵云在刘备过江后,心中烦闷,派人请诸葛、关公回营。诸葛回寨,不见刘备。赵云对军师诸葛诉说张飞之过。诸葛有意斩张飞,众官告免。诸葛乃派梅竹为参,驾船过江至黄鹤楼,送一纸条给刘备,上有八字:得饱见饱,得醉即离。刘备读了,将纸条撕碎。他对周瑜说,若公瑾率兵讨曹,他愿作先锋。周瑜大喜,刘备又作诗称颂周瑜,周瑜更加高兴,命左右将焦尾(琴)横于膝上,弹夫子坛之曲,琴声未尽,周瑜因酒醉不能弹琴。众皆交错起坐喧哗,刘备乃潜身下楼,至江岸,把江人问:皇叔何往?刘备道:无帅醉也,会我明日准备宴会。来日小寨中回宴,请你众官。周瑜酒醒后得知刘已走,乃碎琴高骂众官,命甘宁凌统率三千军追杀刘备。却被张飞拦住,吴军只好退兵,其后,写周瑜与曹璋大战,被曹璋射中左臂;药贴金疮。他听说被诸葛夺了荆州,叫一声,金疮血出。周瑜又用计,让孙权之妹与刘备结亲。刘备与孙夫人回荆州,周瑜追赶,孙夫人令人搭起车帘。周瑜见是孙夫人,叫一声,疮血如涌泉,众官托起周瑜。周再取西川,所夺州府,皆被张飞所收。周瑜大骂,此乃牧牛村夫之计,金疮气破,疼痛不能忍。庞统往见,周瑜在袒臂让庞统觑他金疮时死去。 《三国志平话》在这些叙写里,实际上只写了两件事,一是周瑜宴请刘备于黄鹤楼,准备将他囚禁,结果却让刘备跑了。二是周瑜中了曹璋之箭,左臂负伤。三次金疮破裂。但在这两件事的叙写中漏洞不少:一、既然周瑜要囚禁刘备,刘中计来了,为何不严加防备刘走失?二、赵云与张飞为何严重交恶,以致在诸葛面前告张飞的状,诸葛亮要杀张飞的的头?三、梅竹给刘备递纸条,就在周瑜眼皮底下,周瑜为何不查看?四、即使周瑜大醉,把江人不见任何凭证怎肯让刘备一人回江北?五、孙夫人令人搭起车帘,周瑜为什么一见孙夫人即金疮血如涌泉?庞统看望周瑜,周瑜让他看臂上金疮,怎会在此时死去?总之,《三国志平话》在这些故事的叙写中,作出贡献的主要有两条:一是写了周瑜宴请刘备于黄鹤楼,但却被刘备逃脱;二是写了周瑜宴请刘备黄鹤楼之后的周瑜受箭伤致死。传奇色彩虽较浓,但漏洞颇多,表现了民间传说的说话艺人的优点与缺失。 (二) 元杂剧《黄鹤楼》就完全不同了。 据《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以下简称“黄鹤楼”),乃朱凯所作(该书,又说《太和正音谱》略作《醉走黄鹤楼》,未题作者名氏。《也是园书目》著录此剧正名,亦列入元无名氏目。)“朱凯,字士凯,里居及生率年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锺嗣成称其小品极多。所编《升平乐府》及隐语《包罗万象》、《继语》等,皆锺为之序。杂剧两种(按:另一种为《放火孟良盗骨殖》),并传于世。从黄鹤楼看出,朱凯是个大手笔。朱凯十分懂得,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所以《黄鹤楼》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贯串全剧。 该剧一开始,就写周瑜在赤壁这战胜利后即将孙刘矛盾视为主要矛盾,必除刘备而后快。他听说诸葛亮领众将往华容路追赶曹兵去了,于是定下一计,在黄鹤楼设一碧莲会,请刘备过江赴会。若刘备来时,“头一计酒至半酣,席间问其强弱,应答不合某心,用剑斩之”;“第二计着大将于樊,把住楼门,一切人等不放上下,若无某令箭,不许下楼”;“第三计酒酣之际,要刘备顺情归吾。意有不从,击舍金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刘备,困于江东,不放回赤壁连城。”所以,只要刘备一来赴会,饶使天大本领也逃不出周瑜布下的天罗地网。刘备看罢鲁肃送来的邀请书后,思想很矛盾:“我待不去来,想当初赤壁鹿兵之时,多亏了周瑜元帅助俺破曹;我待去来,争奈孔明师父与两个兄弟不在。”后决定找他的义子刘封与大将赵云商议。刘封怂勇刘备与会,赵云反对。但刘备竟听了刘封的话。“子龙将军,你放心,不妨事。”刘封又为什么一口主张刘备与会呢?原来他心怀叵测:“为什么我斋发的俺过江去?那周瑜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俺父亲若有些好歹,他这个地位,就是我承袭。”他指望着刘备出事后,由他来接班。正是在外有周瑜算计,内有刘封不怀好意的情况下,刘备去了黄鹤楼。剧作《黄鹤楼》一下子把观众、读者带进了“后事不知如何”的的悬念之中。 诸葛亮得知刘备去黄鹤楼赴宴以后,知道周瑜一定会加害刘备,便立即采取反措施。一是令关羽送暖衣柱佛子给刘备,暖衣内藏令箭一支。这支令箭是诸葛亮借东风时向周瑜借来镇坛的。“贫道留到今日,我将此箭藏在柱佛子里面,凭此箭著主公无事而回。”二是派姜维扮做一渔翁,手上写八字是“彼骄必褒,彼醉必逃。”“主公见了,自有脱身之计”。三是着关羽、张飞,于芦花深处,“接应玄德公去”。周瑜的定计,诸葛亮的反击,使这场戏剧冲突更加尖锐。观念、读者更加高度关注,“且看下回分解”。 戏剧冲突终于爆发,先是周瑜在席间威吓刘备,但刘备应对得当。饮酒期间,关平送暖衣柱佛子来,刘备懂了,接着周瑜传令于樊上楼,交代他:“你见我这对令箭吗?”“你将着一支,我收着一支,你与我把着楼门,一切人等,不许放上放下,对上我这支箭的,你便放他下楼去;如无令箭者,休道是别人,就是我,你也不许放下楼去。”此时,观念、读者更为刘备的命运担心。而姜维却在这紧张时刻扮作渔翁,献上一对金色鲤鱼,由于攀禀过周瑜,上得楼来。在渔翁(姜维)切银丝鱼的过程中,渔翁让刘备看了他手心里的八个字。渔翁下切 楼后,周瑜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依孔明之计,尽给周瑜带高帽子。“褒”得周瑜满心欢喜,喝得大醉,甚至把他手中的令箭折为两段,丢在江里,来表示他对刘备并无“歹意”。就在周瑜大醉睡着时,刘备在暖衣柱佛子里发现令箭,遂拿着令箭下楼。大将于樊验箭,“正是一对”,给刘备放行。及至周瑜醒来,刘备已下楼多时。当周瑜盘问于攀为何放走刘备时,于攀答说刘备手持令箭,不得不放,这才使周瑜想起是诸葛亮“祭风时,问我要支令箭镇坛”。周瑜乃统兵领将追赶刘备。诸葛亮见刘备已平安回还,决定不与周瑜交锋,“追日间俺向东吴借军破了曹操,不争俺与地交锋呵,则显的俺忘恩负义也”,《黄鹤楼》至此结束,一场尖锐、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也在观众、读者的悬念中得到皆大欢喜的解决。 《黄鹤楼》与平话中的黄鹤楼宴请刘备相比,不但堵塞了平话中的漏洞,而且把这场戏剧冲突集中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展开和解决,显得极其紧凑。剧中的几个人物,无论是主角周瑜、刘备、诸葛亮,还是配角刘封、赵云、姜维、于樊都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剧作者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剧作语言则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它能传留到今天,绝不是偶然的,但深究起来,《黄鹤楼》也有不尽如人意处。刘备身为全军统帅,他只身赴会,怎能没有一将保护?周瑜既然决心谋害刘备,怎么听了刘备几句好话,就晕呼呼地酒醉入睡,以致被刘备逃脱?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不仅弥补上《黄鹤楼》的缺失,而且大大发展了平话,写出了“关羽保驾”和“三气周瑜”的流传千古的精彩文章! (三) 在罗贯中看来,刘备赴宴,不带大将护卫,是不合理的。这是一。周瑜宴请谋害刘备,绝不是在赤壁之战胜利之后,而是在赤壁之战前早有此心,因为孙刘矛盾是客观存在,更何况周瑜量窄,他怎能迟至赤壁之战后才有杀刘备之心呢?这是二。因此,他把周瑜设宴害刘备的故事提前。还在孙曹大战之前,周瑜即乘刘备派糜竺慰劳吴军之际,对致邀请刘备相会之意,鲁肃问他:“公欲见玄德,何意?”周瑜说:“刘备世之枭雄,今若不除之,乃东吴之患。吾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国家也。”鲁肃劝之不从,周瑜传下密令:“如刘备至,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壁衣中,吾掷盏为号,便出下手。”糜竺回去后,将“周瑜欲待会面之意说了”。刘备要去,关云长谏阻。刘备对关羽说:“我今结托于东吴,共破曹操,他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两相疑惑,事不谐矣。”刘备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于是关羽建议:“兄长坚意要去,弟亦同去。”刘、关二人一起到了周瑜帐中。时在吴军中参赞军务的诸葛亮听说玄德与都督相会,大吃一惊,急入中军帐,见周瑜面有杀气,孔明思之,“吾主休矣!”后见玄德背后,一人按剑而立,乃是云长,孔明放了心,“复回舡上,江边伺候。”果然,周瑜原想在中军帐中杀了刘备,及见刘备背后站立之人,乃诛颜良、斩文丑的关云长,“汗流满臂”,不敢动作,刘备才得以出帐与孔明再见。鲁肃后来问周瑜何以不下手?周瑜答道:“关云长,世之虎将也,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也。”罗贯中的这一改写,不只弥补了平话中的黄鹤楼宴请和《黄鹤楼》中刘备只身与周瑜相会的漏洞,写得合情合理,而且为后来赤壁之战胜利后孙刘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写“三气周瑜”作了很好的铺垫。 平话中的周瑜之死,过于简单,而且不是诸葛亮把他气死,而是周瑜自己度量狭窄而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把平话中的故事加以改写,大加铺张,因而写成了千古传颂的“三气周瑜”。 第一气,周瑜在赤壁之战胜利后,为争夺荆州,亲自带兵与曹仁交战,结果中了曹操留下的计谋,在夺取江陵时,“被一弩箭正射中右肋,翻身落马”;虽然被众将救回,“将金疮药填疮口,疼不可当,饮食俱废。”及至后来即将取得江陵之时,忽见敌楼上一将叫道:“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不久,探马又报说,关云长已袭取襄阳,乃气伤箭疮,金疮迸裂,半响方苏,伤了元气。 第二气,周瑜设美人计,让孙权同意将妹妹嫁给刘备,“说刘备来入赘,赚到京城,妻室不能匀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了刘备。”不料,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不仅使刘备招亲成功,而且使孙夫人随刘备一起回荆州。“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军。”周瑜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救之,却早不省人事。周瑜元气大伤”。 第三气,周瑜再一次用计,以东吴军马收西川为名,路过江陵,刘备心然出来劳军,乘势拿下,夺取荆州。不料又被孔明识破,四路军马一齐杀到,皆言要捉周瑜。周瑜又气得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这一次可要了周瑜的命了。苏醒后,仰天大叹:“既生瑜,而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比之平话中的周瑜之死来,《演义》中的“三气周瑜”,步步紧扣,层层深入,矛盾冲突有弦有弛,终于达到高潮,以周瑜被气死而告终。随后,诸葛亮器祭周瑜,孙刘再结联盟,共同对付曹操。 从上可见,从平话中的黄鹤楼周瑜宴请刘备到元杂剧《黄鹤楼》再到演义的“关羽保驾”和“三气周瑜”,无论是民间说书人、剧作家,还是小说家罗贯中,他们都是一方面采取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吸取其精华,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艺术想像,丰富、发展、加工、再创造,终于由罗贯中集大成,写出了不朽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一创作经验,即使在今天来说,对于我们创作长篇小说,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4-12-27 14:14 , Processed in 0.1816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