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 聚 集 吴兵之聚集,或由胁诱, 例一 陆逊传:“遂部伍东三郡(丹阳,吴郡,会稽,)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例二 全琮传:“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余人。” 附言 胁谓胁取,如例一;诱谓招诱,如例二。 或自俘获, 例 孙权传谓XIAO(犬旁加虎)亭之役,大破蜀兵,“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 或从招募, 例 潘璋传:“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 或以徵集。 例胡综传:“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 其自胁诱俘获招募而得之兵甚众, 案 可参看前兵数节。 至徵集在汉虽为常法,(文献通考兵考二)而吴则以平民畏苦兵役,(骆统传统疏)料取之兵,为数实微, 案 吴料取兵数见於纪载者,仅胡综料出之六千人,(综传)陈表料出之数百人。(陈武传)} 故吴兵之分子以异族,旧兵,俘虏,及勇健之徒应募从军者为多云。吴兵多为世兵,有三特点:} 一. 兵民有别, 案 陆逊传谓:“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又贺齐传谓:“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又陈武传谓“初表(武子)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表……皆辄料取以充部伍,所在以闻,权甚嘉之,下郡县料正户羸民以补其处。”均足证。 二. 终身为兵, 案 吴兵鲜见退伍者,骆统传载统疏有云:“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足证吴兵多终身服役不得退伍也。 三. 世代为兵, 案 陈表有复人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表皆料取为兵,孙权令郡县料正户羸民以补其处,(陈武传)是兵既入伍,举家随之,否则壮丁虽去,老弱犹在,何待他料羸民以补其处哉?且表因简视其人,(‘人’当谓成年男子也。)皆堪好兵,故悉料取,劲锐无遗,(陈武传)更知每家被征者或不止一丁,必有父子兄弟同隶行伍。又贺邵传载邵疏有云:“又江边戍兵,远当以拓土广境,近当以守界备难,宜时优育,以待有事,而征发赋调,烟至云集,衣不全短褐,食不赡朝夕,出当锋镝之难,入抱无聊之戚,是以父子相弃,叛者成行。”足证吴兵多世代服兵役也。 盖略同於春秋齐之国兵,(非乡兵)所谓士之子常为士云。(国语齐语) Ⅳ. 统 督 吴中央各种多置有督, 案 可参看前兵种节 其上复有中左右三典军, 证一 张昭传:“休(昭子)……后为侍中,拜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 证二 孙皓传:“左典军万郁” 证三 贺邵传:“孙皓时,入为左典军。” 诸将兵分隶诸将,} 案 可参看后授袭节, 地方统於郡县长吏;此平时统督也。 案 可参看前兵种节。 战时有大都督, 证 陆逊传:“权……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曹)休。” 大督, 证 吴志孙皎传:“以卿(指吕蒙)为大督,命皎为后继。” 左右督, 证一 吴志程普传:“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 证二 朱桓传:“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曹)休。” 前部大督, 证 周瑜传:“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前部督, 证 甘宁传:“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注引江表传:“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 右部督等, 证 凌统传:“从往合肥,为右部督。” 以督出征之兵,不常置,亦不备置。 案 出征之兵,指中央兵及诸将兵而言,中央兵之出征,已见前兵种节,诸将兵之出征,为例颇多,如凌统军之从征合肥,(凌统传)韩当军之从征刘勋(韩当传)吕蒙军之从征皖城,(吕蒙传)……之类是也。} 至诸王兵及准兵之统督,无关宏旨,兹不具论云。 Ⅴ. 授 袭 吴有授兵诸将之制,所授兵数,或为二千人, 例一 韩当传:“授兵二千,骑五十匹。” 例二 朱桓传:“授兵二千人。” 例三 周瑜传:“策亲自迎瑜,……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或为一千人, 例一 朱然传:“授兵一千人。” 例二 周瑜传:“胤(瑜子)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 或为五百人, 例一 陈武传:“修(武子)……拜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 例二 徐盛传:“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 或为四百人, 例 陈武传:“敖(武孙)年十七,拜别部司马,授兵四百人。” 或多至数千人, 例一 全琮传:“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 例二 董袭传:“拜别部司马,授兵数千。” 或人数不可考, 例一 潘浚传:“拜浚辅军中郎将,授以兵。” 例二 周泰传:“署别部司马,授兵。” 例三 蒋钦传:“拜别部司马,授兵。” 例四 甘宁传:“遂授宁兵。” 因才而任,不得一律。 诸将有功绩者,往往增授以兵, 例一 甘宁传:“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例二 凌统传:“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例三 程普传:“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熟,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 例四 吕范传:“后从策……俱东渡,……策……收笮融,刘繇余众,增范兵二千,骑五十匹。” 例五 吕蒙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不必限於原额也。 兵经授给诸将,即为诸将兵;惟诸将兵不尽出於授给,有全部为统将招诱敌军溃卒而得者, 例 吴志孙桓传注引吴书:“桓……从讨关羽於华容,诱羽余党,得五千人,牛马器械甚众。” 案 桓时为武卫都尉,(桓传注引吴书)所领乃中央兵,吴未受兵於彼也。 有一部分为统将受兵前所固有者, 例一 吕范传:“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 例二 甘宁传:“於是归吴。” 案 宁传注引吴书谓宁将僮客八就刘表,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客稍亡,祖都督苏飞白宁为邾长,俾便东去,宁之县,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是宁归吴时,已有数百人也。 有一部分为统将受兵后随时募得者, 案 如鲁肃传谓肃“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是也。 授给复有直接间接之别, 案 直接授给,谓由主授给,前举诸例,均直接授给也;间接授给,谓由长官授给,如锺离牧传注引会稽典录载牧语有云:“陆丞相讨鄱阳,以二千人授吾。”是也。 然出於授给者实较不出於授给者为多,直接授给亦较间接授给为常也。 诸将兵例得归统将私有,生则终身将之, 案 朱异,蒋休等之失兵,皆有其特殊原因。(参看朱桓传,蒋钦传) 没则由亲属袭统, 案 如凌统死,二子幼,孙权养之宫中,命骆统暂统其众,后封凌统长子烈亭侯,还其故兵;(凌统传,骆统传)又吕蒙传谓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王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又孙皓传注引襄阳记载沈莹语有云:“我上流诸军,……名将皆死,幼少当任。”又诸将子弟之得袭兵者曰袭业,(孙奂传,全琮传,朱桓传)其初袭兵后以罪废者曰失业(蒋钦传):均足证亲属袭统,实为当时通则。其亲属弗克袭统者,多有特殊原因,如周瑜临殁,荐鲁肃以自代,(鲁肃传)鲁肃子淑为遗腹子,(鲁肃传)甘宁子坏以罪徙会稽(甘宁传)是也,实无碍於通则。 亲属袭统:一人独袭为常,数人分袭为例外; 案 陆抗五子分将,实为仅见之事,当由孙皓恶陆氏兵多,故分其势也。(陆逊传) 长子袭统为常, 例一 徐盛传:“黄武中卒,子楷袭领兵。” 例二 韩当传:“子综袭侯领兵。” 例三 锺离牧传:“子伟嗣代领兵。” 例四 潘浚传:“赤乌二年浚卒,子翥嗣。”注引吴书:“翥字文龙,拜骑都尉,后代领兵。” 例五 周泰传:“黄武中卒,子邵以骑都督尉领兵。” 例六 蒋钦传:“还,道病卒……子壹封宣城侯领兵。” 长子早死或已别领兵,则由他子袭统, 例一 吕范传:“范长子先卒,次子据嗣,据字世议,以父任为郎,后范寝疾,拜副军校尉,佐领军事,范卒,迁安军中郎中将。” 例二 陆逊传:“长子延早夭,次子抗袭爵。……抗字幼节,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 例三 诸葛瑾传:“瑾……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恪(瑾长子)已自封侯,故弟融(瑾第三子)袭爵摄兵业。” 案 恪不仅已自封侯,且先已受兵,(恪传)又瑾次子乔已出继诸葛亮(蜀志诸葛亮传)故融得袭统也。 例四 全琮传:“赤乌……十二年卒,子怿嗣,后袭业领兵。” 注引吴书“琮长子绪,幼知名,奉朝请,出授兵。” 无子或子幼弱,则多由弟若从子袭, 例一 蒋钦传:“壹(钦子)……临陈卒,……无子,弟休领兵。” 例二 潘浚传注引吴书:“(芮)玄兄良……卒,玄领良兵。” 例三 孙奂传:“兄皎既卒,代统其众。” 例四 朱然传:“叔父才卒,绩(然子)领其兵。” 例五 孙韶传:“权……见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统河(韶伯父)部曲。” 案 孙河凡四子,长子助次子谊早卒,三子桓四子俊当河死时俱幼弱,(孙桓传,桓传注引吴书)故韶以从子袭统河部曲。 亦有由兄袭统者。 例 孙韶传:“越(韶子)兄楷……代越为京下督。” 案 孙河一军,世镇京下,楷代越为京下督,不仅代其职实并袭统其兵也。(参看孙韶传)} 吾人於此,能不以吴诸将兵之授袭为变相的封建乎?作吴诸将兵传袭表。 吴 诸 将 兵 传 袭 表 ⒈孙皎军(据孙静传,孙皎传,孙奂传) 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颢 瑜 皎 ⑴ 奂⑵ 谦 ____|____ 承⑶ 壹⑷ ⒉孙河军(据孙韶传) 孙某 ______|______ 河⑴ 某 韶⑵ ____|____ 楷⑷ 越⑶ ⒊诸葛瑾军(据诸葛瑾传,诸葛恪传,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瑾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恪(已别受兵) 乔(出继亮) 融⑵ ⒋步骘军(据步骘传) 步骘⑴ _______|_______ 协⑵ 阐⑶ ⒌蒋钦军(据蒋钦传) 蒋钦⑴ _______|_______ 壹⑵ 休⑶
⒍周泰军(据周泰传) 周泰⑴ _______|_______ 邵⑵ 承⑶ ⒎韩当军(据韩当传) 韩当⑴ | 综⑵ ⒏凌操军(据凌统传,骆统传) 凌操⑴ | 统⑵ (骆统暂领) __________ 烈⑶ 封⑷ ⒐吕范军(据吕范传) 吕范⑴ ________|________ 某(早卒) 据⑵ ⒑朱然,朱才军(据朱治传,朱然传) 朱治 ________|________ 然⑴ 才⑴ | 绩⑵(备注 然本姓施,为治养子。才卒,绩领其兵。) ⒒陈敖军(据陈武传) 陈武 ________|________ 修 表 | | 延⑵ 敖⑴
⒓陆逊军(据陆逊传) 陆逊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早夭) 抗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⑶ 景⑶ 玄⑶ 机⑶ 云⑶ ⒔全琮军(据全琮传,琮传注引吴书) 全琮⑴ ________|________ 绪(已别受兵) 怿⑵ ⒕芮良军(据潘浚传注引吴书) ________|________ 良⑴ 玄⑵ ⒖潘浚军(据潘浚传,浚传注引吴书) 潘浚⑴ | 翥⑵ ⒗朱桓军(据朱桓传) 朱桓⑴ | 异⑵ ⒘徐盛军(据徐盛传) 徐盛⑴ | 楷⑵ ⒙吕岱军(据吕岱传) 吕岱⑴ | 凯⑵ ⒚锺离牧军(据锺离牧传) | 锺离牧⑴ | 伟⑵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4-4 17:18 , Processed in 0.1024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