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引 陈寿三国志,惟著纪传,未立表志,学者病之。后儒辑补者:仅洪亮吉之三国疆域志,侯康之三国艺文志,洪NIE(齿旁加奇)孙之三国职官表,其兵志仍付阙如。夫魏蜀之兵,上符两汉,可无具论;若乃东吴之兵,性质制度,最为特异,固不可以无纪。诸书涉及吴兵者:惟宋陈傅良历代兵制(卷三),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所述较详。顾陈氏於吴兵特点如兵多异族,为长江下游开化之基础;诸将多得私有其兵,为封建制之变形,属茫然,甚至叙列兵种,仅及解烦,敢死,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健儿,武射吏,及诸王兵,而遗羽林,无难,绕帐,帐下,武卫,五校,虎骑,马闲,外部,中军,营下,太子,子弟,诸将,地方诸兵,以及介於兵与农工之间之屯田,作士。马氏徒袭取陈说,略加疏证。陈实管窥,马殊因陋矣。 余窃不自揆,搜罗比次,成三国吴兵考。匪欲载笔立言,远追承祚;聊复补苴罅漏,近跻北江云。 本 论 内 容 纲 要 Ⅰ. 兵数 ⒈ 兵数之消长 A. 初仅募兵数百 B. 极盛时不下三十万 C. 降晋时仅见兵二十三万 ⒉ 异族兵之众多 A. 先后所得异族兵不下十六万人 B. 内山越不下十三万人 Ⅱ. 兵种 ⒈ 吴兵分五类: A. 中央兵 a. 主备都下宿卫 b. 解烦,敢死,……皆中央兵。 B. 地方兵 a. 罕与远征 b. 分二种: 甲. 郡兵 乙. 县兵 C. 诸将兵 a. 分隶诸将 b. 屯戍江浒,镇摄内地。 D. 诸王兵 a. 护卫诸王 b. 王给三千兵 E. 准兵 a. 介於兵与农工之间 b. 分二种: 甲. 屯田 乙. 作士 ⒉ 吴兵种类表 Ⅲ. 聚集 ⒈ 聚兵之方式 A. 胁诱 B. 俘获 C. 招募 D. 征集 ⒉ 世兵制 Ⅳ. 统督 ⒈ 平时统督 ⒉ 战时统督 Ⅴ. 授袭 ⒈ 诸将兵之授给 A. 多由主授 B. 人数由数百至数千不等 ⒉ 诸将兵之传袭 A. 以长子袭领为原则 B. 诸将既经授兵,至少能终身将之。 ⒊ 吴诸将兵传袭表 Ⅵ. 屯戍 ⒈ 沿江要镇 A. 镇名 B. 镇将及戍兵 ⒉ 内地要区之镇摄 Ⅶ. 奉邑 ⒈ 奉邑之性质 ⒉ 奉邑表 Ⅰ. 兵 数 孙策初起,仅募兵数百。 证一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舅吴景时为丹阳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证二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策遂诣丹阳,依舅得数百人。” 后得父坚部曲千馀人。 证一 孙策传:“(袁)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 证二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术以坚馀兵千余人还策。” 及攻刘繇,未渡江,众五六千, 证 孙策传:“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既渡江破走刘繇,众至数万, 证一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 证二 吴志周瑜传:“策……乃渡江,……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刘繇死,策复得繇余众万余人。 证 吴志太史慈传:“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 会袁术部曲为庐江太守刘勋所得, 证一 孙策传:“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 证二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曹操)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於皖城。” 策阴袭拔庐江,尽得术部曲三万余人。 证一 孙策传:“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 证二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皆徙所得人东诣吴。” 又大破勋於沂,收得勋兵二千余人,} 证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贲辅又於彭泽破勋,勋走……至沂筑垒自守,……策动复就攻,大破勋,勋……北归曹公……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 迄策之没,东吴之众当达十万矣。 孙权嗣立,先后得山越兵不下十三万人。计:贺齐所得,不下二万余人, 证一 吴志贺齐传:“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齐……连大破之,……料出兵万人。” 证二 贺齐传:“建安……十八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余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余皆降服,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 案 拣得之兵不下数千人。 证三 贺齐传:“建安……二十一年,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化民为贼,陵阳,始安,(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始安疑为安吴之误。’)泾县皆与突相应。齐与陆逊讨破突,斩首数千,余党震服,丹阳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 陆逊所得,不下四万人, 证一 吴志陆逊传:“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所得精卒,当不下三万人) 证二 陆逊传:“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乞於鄱阳召募,事下问逊。逊以为……不可与召,恐致贼寇,而祗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 凌统所得约万余人, 证 吴志凌统传:“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 全琮所得,当达三万人, 证一 吴志全琮传:“后权以(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 证二 全琮传:“丹阳吴会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至,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余人。权召琮还牛渚,罢东安郡。” 诸葛恪所得约四万人。 证 吴志诸葛恪传:“恪以丹阳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馀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皆以为难。……恪盛陈其必捷,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恪到府……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 又得南蛮兵二万馀人。计:张承得长沙山寇万五千人, 证 吴志张昭传:“承(昭子)……出为长沙西部都尉,讨平山寇,得精兵万五千人。” 陆胤得交州夷八千余人。 证 吴志陆凯传:“胤字敬宗,凯弟也。……赤乌十一年,交趾、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搔动。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以财币。贼帅百余人,民五万余家,幽深不羁,莫不稽颡,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余人以充军用。” 都吴先后所得异族兵,不下十六万人。 唬亭之役,俘蜀兵不下万人。 证 吴志孙权传:“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 案 投兵降首者,当不下万人。 其诸将随时增募,不可胜计。 例一 吴志孙瑜传:“建安九年,领丹阳太守,为众所附,至万余人。” 例二 吴志鲁肃传:“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 迨诸葛恪伐魏,用兵至二十万,合留守者计之,东吴之众,当不下三十万矣。 证 诸葛恪传:“於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然自兹以降,诸兵寝耗。恪之伐魏,即丧其士卒太半。 证 吴志孙亮传:“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然后若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以三万人救诸葛诞於寿春,鲜得归者; 证一 吴志孙琳传:“魏大将军诸葛诞举寿春叛,保城请降。吴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帅兵三万人救之。魏镇南将军王基围诞,钦等突围入城,魏悉中外军二十余万增诞之围。” 证二 通鉴七十七魏高贵乡公纪下:“(全)怿等帅其众数千人开门出降。……(文)钦素与(诸葛)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司马昭身自临围,……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克之。……吴将于诠……冒陈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吴兵万众,器仗山积。……昭……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 孙壹,孙楷,孙秀之出奔,以其部曲或亲兵俱去; 证一 吴志孙奂传:“(孙)琳遣朱异潜袭壹,(奂子)……壹……率部曲千余口……奔魏。” 证二 吴志孙韶传:“楷(韶子)……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 证三 吴志孙匡传:“秀(匡孙)……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 步阐乱后,西兵益减; 证 陆逊传:“抗(逊子)……上疏曰:‘……臣往在西陵,得涉逊迹,前乞精兵三万,而至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 孙皓发兵以营宫室,宜多死叛。 证一 陆凯传:“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今之战士,供给众役,廪赐不赡。” 证二 吴志华覆传:“皓更营新宫,…… 上疏谏曰:‘……江南精兵,北土所难,欲以十卒,当东一人。……如此宫成,死叛五千,则北军之众更增五万。……’” 故值吴之亡,仅见兵二十三万云。 证 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二[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 Ⅱ. 兵 种 东吴之兵,可分五类:A. 中央兵,B. 地方兵,C. 诸将兵,D. 诸王兵,E.准兵是也。中央兵可分十八种: ⒈ 羽林兵, 证一 吴志顾雍传:“承(雍孙)……拜骑都尉,领羽林兵。” 证二 张昭传:“休(昭子)……后为侍中,拜羽林都督。” 案 羽林兵,汉武帝太初元年初置,(汉书百官公卿表)吴盖因汉制置。 ⒉ 无难兵左右部, 证一 吴志陈武传:“时有盗官物者,疑无难士施明。” 证二 孙权传注引吴历:“无难督虞钦” 证三 吴志孙和传:“无难督陈正” 证四 晋书周处传:“孙皓末,为无难督。” 证五 孙琳传注引江表传:“孤当自出临桥,帅宿卫虎骑,左右无难一时围之。”(孙亮与全纪密谋之语) 证六 陈武传:“迁表(武子)为无难右部督。” 案 无难兵,吴置。名无难者,当~云其兵精锐,战无所难也。 ⒊ 解烦兵左右部, 证一 吴志胡综传:“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 证二 陈武传:“子修……为解烦督。” 案 兵名解烦者,当谓善战足以解除烦难也。 ⒋ 绕帐兵, 证一 吴志孙贲传:“邻(贲子)……在(豫章)郡垂二十年……召还武昌为绕帐督。” 证二 吴志步骘传:“阐(骘子)继业为西陵督,……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 案 绕帐兵,吴置。名绕帐者,疑初置於出征时,后遂长备宿卫也。 ⒌ 帐下兵左右部, 证一 陆逊传:“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证二 吴志张温传:“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 帐下兵,吴置。既有右部,推知必有左部,名帐下者,疑亦初置於出征时,后遂常设也。 ⒍ 武卫兵, 证一 孙CHEN(丝旁加林)传:“武卫士施朔,又告CHEN欲反有徵。” 证二 吴志孙峻传:“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 案 两汉置卫士,(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吴盖仿汉制置武卫士。 ⒎ 五校兵, 证一 陈武传:“及权统事,转督五校。” 证二 吴志潘璋传:“合肥之役,……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潘眉三国志考证:“百校当为五校”。) 案 西汉时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兵。(汉书百官公卿表)东汉时省并中垒,胡骑,虎贲三校尉,仅置五校尉,号为五营。(续汉书百官志)吴盖因汉制置五校兵。又吴志孙和传有“五营督陈象”,则五校后当更称五营。 ⒏ 虎骑兵, 证 孙CHEN传注引江表传:“宿卫虎骑” 案 虎骑兵,吴置。诸葛恪传有骑督刘承,承所当即虎骑兵,故承后与孙亮同谋讨孙CHEN,亮即欲以虎骑,无难等兵围CHEN焉。(孙CHEN传,孙CHEN传注引江表传) ⒐ 马闲兵左右部, 证 吴志吕范传:“据(范子)……入补马闲右部督。” 案 西汉有龙马,闲驹,……五监,长丞,属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东汉省。(续汉书百官志)吴马闲左右部,当由龙马,闲驹得名,而实为骑兵。盖以无难左右部,解烦左右部,帐下左右部之例绳之,知马闲左右部为兵而非畜;(洪NIE孙三国职官表亦以马闲右部督为领营兵之官。)从马闲之名观之,又可知为骑兵也。} ⒑ 外部兵, 证一 孙权传注引吴历:“(马)茂本淮南锺离长,而为王凌所失,叛归吴,吴以为征西将军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领千兵。” 证二 孙琳传:“外部督朱损” 案 外部兵,吴置。洪饴孙三国职官表以外部督为出征时设,不常置,实误。考马茂朱损,一以谋逆被诛,一以受诬见杀,死时均以外部督在建业,并未出与征伐,(孙权传注引吴历,孙CHEN传,孙休朱夫人传。)可知外部督实常设之官,非出征临时所置;而以无难……等督之例绳之,又可知外部督所统即外部兵也。 ⒒ 中军兵, 证一 孙CHEN传注引江表传:“卿父(指全尚)作中军都督。” 证二 吴志孙休传:“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其以……武卫将军恩(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 证三 孙休传:“永安元年……十二月……己巳,诏以左将军张布讨奸臣,加布为中军督。” 案 中军兵,吴置。孙CHEN(丝旁加林)之求出屯武昌,孙休允其尽率所督中营兵万余人赴镇,(孙CHEN传)其时CHEN为丞相,直接未有所统,中营兵当系CHEN弟孙恩所统中军兵之或称,CHEN未成行,俄被诛戮,恩亦坐死,张布遂继为中军督。洪NIE孙三国职官表以中军督为出征时设,非常置,误。} ⒓ 营下兵, 证 吴志朱然传:“绩(然子)……迁偏将军营下督,领盗贼事。” 案 营下兵,吴置。洪NIE孙三国职官表以营下督为出征时所设,非常置,实误。考绩为营下督,孙权子鲁王霸尝至廨就之坐,若营下督非常设之官,而为出征临时所置,安得有廨,又安能兼领都下盗贼事哉。(朱然传) ⒔ 太子兵左右部, 证 吕范传:“(孙)权寝疾,以据(范子)为太子右部督。” 案 东汉有太子中盾一人,主周卫徼循,太子卫率一人,主门卫士。(续汉书百官志)吴盖因汉制置太子兵。 ⒕ 水军, 证一 吴志陆逊传:“抗(逊子)令……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徐)胤。” 证二 晋书武帝纪:“太康元年……二月……壬戌,(王)浚又……杀……(吴)水军都督陆景。” 证三 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二月……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 证四 锺离牧传注引会稽典录:“晋军平吴,徇(锺离徇)领水军督,临阵战死也。” 案 汉於郡国置楼船,即水军,(文献通考兵考八)吴滨江立国,兵多习於水战,所谓水军,当系专事水战者也。 ⒖ 敢死兵, 证 韩当传:“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阳贼,破之。” 案 敢死兵,吴置。 ⒗ 车下虎士, 证 吴志甘宁传:“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YU 6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案 车下虎士,吴置。 ⒘ 武射吏, 证一 步骘传:“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 证二 吴志骆统传:“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 案 武射吏,吴置。 ⒙ 子弟兵是也。 证一 孙亮传:“亮……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日於苑中习焉。” 证二 孙CHEN传:“陛下(指孙亮)顷月以来,多所造立,……取兵子弟年十八已下三千余人,习之苑中。” 案 孙亮寻废,子弟兵当同罢。 地方兵可分二种: ⒈ 郡兵, 例 吴志黄盖传:“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⒉ 县兵是也。 例 贺齐传:“郡(会稽郡)发属县五千兵,各使本县长将之,皆受齐节度。” 案 步骘传:“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所谓义士,当系临时志愿兵,非地方常置。孙皓传注引~干宝晋纪:“丹阳太守沈莹……领丹阳锐卒刀楣五千,号曰青巾兵。”所谓青巾兵,实以服饰略异故名,非特置。 诸将兵人统一部,部冠统将之名以资区识:或称某人部曲, 例 孙韶传:“权……见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统河(韶伯父)部曲。” 或称某人手下, 例 朱桓传:“异(桓子)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文)钦七屯,斩首数百。” 或称某人众, 例 陆逊传:“抗(逊子)……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 或称某人军, 例 吴志吕蒙传:“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 或称某人兵, 例 吴志潘浚传注引吴书:“(芮)玄兄良……卒,玄领良兵。” 或称某人业, 例 朱然传:“然卒,绩(然子)袭业。” 其部兵中特为统将亲厚者,复有亲兵,健儿之目云。} 例一 孙匡传:“秀(匡孙)遂惊,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 例二 甘宁传:“宁……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例三 凌统传:“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 诸王兵,孙皓时始置,王三千人,计二十二王,总数达六万六千人。 证一 孙皓传:“改封淮阳为鲁,东平为齐,又封陈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 证二 孙皓传:“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王给三千兵。” 准兵有屯田及作士二种。 证 孙权传:“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 吴兵之复(应为衣旁)杂,盖有如上述者。 中央兵主备都下宿卫,亦常出与征讨,或屯戍要地; 案 如无难,(诸葛谨传)解烦,(韩当传)绕帐,(张温传)帐下,(张温传)五校,(潘江传)敢死,(韩当传)诸兵及车下虎士,(甘宁传)武射吏,(步骘传)水军,(陆逊传)均尝出与征讨或屯戍要地。 地方兵以守土为专职,罕与远征; 案 诸葛恪大发州郡二十万众以伐魏(恪传),实为创举。其步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骘传),所统非常置,兹不具论。} 诸将兵平时则屯戍江浒,镇摄内地,有事则与征讨;(参看后统督,授袭,屯戍诸节)。 诸王兵卫护诸王,亦以箝制诸将; 案 孙皓初置诸王兵,适在步阐乱后一年,明系对诸将不信任之故,不然,诸王幼冲,何需多兵哉。(参看孙皓传,陆逊传) 准兵介乎兵与农工之间,所以备粮储给百役; 案 吴战士不给他役,又虽附带从事耕种,所获或不足食。屯田者,介乎兵农之间,所以备粮储,濮阳兴曾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实足明其性质。作士者,介乎兵工之间,所以给百役也。(参看陆凯传,孙休传。) 又诸兵除诸将兵外,统将概不得私有之,(诸将兵之私有,详后授袭节)斯吴诸兵之大较也。作吴兵种类表。} 吴 兵 种 类 表 _________郡 兵 _____地方兵______|_________县 兵 | _________羽 林 兵 | |_________无 难 兵 | |_________解 烦 兵 | |_________绕 帐 兵 |_____诸将兵 |_________帐 下 兵 | |_________武 卫 兵 | |_________五 校 兵 | |_________虎 骑 兵 | |_________马 闲 兵 吴兵_____|_____中央兵_________|_________外 部 兵 | |_________中 军 兵 | |_________营 下 兵 | |_________太 子 兵 | |_________水 军 |_____诸侯兵 |_________敢 死 兵 | |_________车下虎士 | |_________武 射 吏 | |_________子 弟 兵 |_____准 兵________________屯 田 |_________作 士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4-3 23:24 , Processed in 0.1394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