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 得到比失去还糟糕,或许这种收获本来就不祥。 曹操千经百战,结果在赤壁碰壁;孙坚与刘表交恶,不幸惨遭荆州兵卒埋伏而亡;孙权偷袭关羽夺取荆州,引来刘备的东征报仇;刘备为了荆州不惜东征,结果兵败铩羽──似乎三国的重心在荆州。若以战争的语言来表示,争夺荆州主权前后:发生刘备与孙权联军抵抗曹操的「赤壁之战」、关羽北伐荆州的「樊城之战」及陆逊击退刘备于「彝陵之战」。 赤壁之战有曹操的南下骄傲问题,北伐荆州有关羽的大意观点,刘备报仇则存着东征与北伐路线。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因素,就是荆州带来衰运。 荆州带来不详,入主之人,举凡曹操、刘备及孙权,皆因有荆州而不利。反观曹操未得荆州之前,破袁术又败袁绍;刘备未借荆州之前,正顺利的收降荆南四郡;孙权未翻脸动手前,与刘备联盟合攻曹操,情势皆是一片看好。拥有荆州而不幸,还不如不强求比较好。 得到而能控制,事事顺利;无力承受后果,此为负担。 汉朝曾有文学提到,秦并六国又贪胡越之地,结果筑长城布重兵以守胡,最后却亡其故秦所守焉,真是本末倒置,还不如不取胡越而守成中原。后来的隋朝、唐朝及明朝屡次为了高句丽(朝鲜)而大举出兵,结果得到的利益比付出的成本还少,而且还是直接或间接导致亡国之因。得到朝鲜比失去朝鲜更不利,若不发动战争的话,隋、唐及明将可省下无益之血,大量的粮秣、不必要消耗的人力及物力。 得民不能富其国,得地不能课其税,反而劳民伤财,此人此地必为不详。 荆州为四战之地,沾上就是刀光剑影。孔明后来不再坚持刘备的复仇也是明智的抉择,这不是荆州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益州的发展方向思维,汉初的韩信不取荆楚亦能破秦,汉末的孔明何须死守荆益钳型呢? 带衰的楣运,还是不要的好。 二、反论 反过来以荆州重要论者,动辄以孔明《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鲁肃《塌上策》(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蒯越《平荆策》:「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甘宁伐荆取蜀:「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认为荆州之争实为天下之争。 但是《孙子兵法》有云:「衢地合交」,但不宜攻伐。荆州既属衢地,当然争之必有他顾,曹操在《孟德新书》即云:「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明知众虎觊觎,却仍孤军深入,所以首当其冲者,必为轻佻冒进之徒。 是以曹操攻荆州而受刘备与孙权夹击、关羽北伐荆州时前有曹仁后有吕蒙、孙权偷袭荆州而受到刘备东征及向曹丕称臣,表示争夺荆州正应验「诸侯之地三属」的左右为难。 试想如果曹操不南征荆州,改由徐州南讨孙权,不但避开荆州衢地,而且无后顾之忧。事实上所谓曹操「四越巢湖」,就是从东方南征孙权。如果关羽不北伐荆州,孙权也没有机会偷袭;正如假使孙权不暗夺荆州,也不会引来刘备的东征。从后来孙权派陆逊长期驻军荆州,而使孙权屡次北伐有兵力不足之感,可见孙权若不分兵荆州,当可全力北伐至徐州,结果孙权在赤壁战后亲征十一次,只有北伐皖城一次成功,其余十次均告失败,要是陆逊的荆州驻兵能拉回来集中兵力,结果应该不一样。孔明深明荆州衢地,故从不向孙权争荆,是以南征北伐,而无东方之忧,这都是因为没有占领荆州的缘故。 从曹操不取荆而从濡须征讨孙权、以关羽不离开荆州而避免孙权偷袭、看孙权取荆而被迫分兵留守导致北伐不利、最后则得证于孔明南征北伐乃由不取荆州,荆州原来真的得之不祥,占领荆州的人惹祸,不占荆州的人有利。得到比失去还不利,这就是所谓的荆州带衰。 韩信从蜀北伐,最后夺得关中及天下,就是不愿先取荆楚,虽然先抄项羽的祖国先有利,但基于衢地宜交不宜攻,韩信最后用兵成功。兵法上已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圯地、围地及死地等,如果不先庙算,而随便发兵,万一争到像衢地、圯地、死地或重地等不利之地,下场当然不堪设想。 曹操若不参加赤壁之战、关羽若无进退狼狈、孙权假设无鸡肋之荆州,结果都会比原来好。历史上曹操、关羽及孙权都因争夺荆州而遭祸,反观韩信不取荆而北伐、孔明弃荆州而南征北伐,韩信与孔明皆因不争荆州而占优。 荆州带衰,得之不利,不得而优。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10 09:54 , Processed in 0.1612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