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的对决与个人之间的单挑,不但较量武也相斗智谋。 在千军万马集体行动之前,个人的武艺显得微不足道,但若面临一对一的个人单挑,以及突发或同时作战的急迫时,胜定优胜劣败的关键,正是在战场中以武艺分高低。特别是少数人之间的对决,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小规模冲突,胜利者往往是具有比失败者更过人体力及技术。秦朝的首功战功制,便是以杀敌的首级数目而授爵,若半无斩首军功,虽然富贵亦不得荣显。飞将军李广当初亦以杀首的战功身居汉中郎,有次随行汉文帝时,李广亲手格猛兽,汉文帝还婉息和平时代不比战争,否则时间若在汉高祖刘邦之时,李广一定能因战功而得拜万户侯。 将帅往往比兵卒更武艺过人,特别在全体皆战,或少数对决时。因应肉博白刃时,本身若无抗拒的武艺,若无引进他人武艺的相援,下场往往被淘汰成失败者。二队以十人对十人的战争,照一般的情形,则是较量抓对撕杀,也就是两两互战;若是其中有一、二人不能作战(领导或负粮),等于是以八、九人应战,遇到一队十人皆能力战时,正以八比十,马上呈现兵力劣势;若是再各分兵一人保护领导或负粮等人,可战之兵,仅剩六至八人,仅以六击十,将近「每人」必须「以一击二」的作战比率。就只为了其中有人不能作战,两队纵使人数相同十比十,也会呈现因其中武力滥竽充数而形成兵力劣势。 优秀的领导,往往能发挥带领麾下,善用智谋调度虚实兵力,此时将帅的智谋比武艺更重要。 不过非武将出身的将帅,往往不知实战优劣,赵括轻言兵法,面对倾巢来攻的秦军,居然易守为攻,结果不但不能突破秦壁,反被射杀身亡。战国时的泓水之战,宋军下令不攻击伤兵、不捉有白发老兵、不占据险隘、不趁济河未陈而击,结果被楚军击败。常常长官桌桌酒足饭饱,每每士兵却已饥寒交迫,三国吴将诸葛恪,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居然不信所报全军伤病大半,反而怀疑有诈而欲斩陈言,结果士卒又伤又病,陆续倒死在路旁坑壑,魏将张特三千守兵还没追击,吴兵当初出兵虽有二十万,不得不因病伤惨重而退兵。 熟于武艺的将领,知悉士兵的战力,了解可饱暖程度及何时该休息等,曾经同甘共苦,更能善用组织士兵能力,更有资格带兵言兵。 郭汜曾向吕布单挑,结果吕布以矛刺伤郭汜;太史慈二骑突遇孙策十三骑,单挑挑战,结果被孙策刺马夺戟;典韦连杀夫妻二人,追者数百人,无人敢近;张飞以二十骑抵抗曹魏虎豹骑五千骑,居然敌人无人敢近;魏将曹仁亲将数十骑,突入周瑜数千吴阵,解放被包围的牛金三百人;魏将张辽在逍遥津曾以八百壮士追杀孙权十万大军,还差点捕获孙权。 袁绍大将颜良及文丑均在意外中丧生,刘备却能常常从被击溃中逃生,庞统、张合及公孙越中流矢而身亡,关羽、周瑜及曹操中流矢而受伤,除了运气的成分,武艺的高低也是存亡的关键。向来儒将均会云集武艺高强以护卫安全,这也是防范万一大本营被突袭时,可用来保护将帅,如果儒将的武艺无法自保的话。除非没有敌军突袭大本营之虞,此时尽可把武艺高手投入战场,否则儒将还是多一层保护比较确保安全。孙策以武艺在停战和谈中,在笑声中杀死谈判对手,若是孙策的武艺不高,只好再另行埋伏刀斧手或武艺高手以配合暗杀。 将帅虽不一定要求必要武艺,但能征善战的武艺,亦有助于战事。将领的武艺最低至少要有防身本事。上限则是熟悉武艺,才能知晓用兵,以现在来说,所谓不能作战的儒将,指的就是连开枪操作瞄准射击都不行的人,也就是没有武装能力,不论个人自卫,连带兵都有问题。换个角度好了,如果突袭敌营执行暗杀,最好对方将领不懂反抗,不习武艺,万一对方将领百步穿杨善于博斗,就很难下手,这就是将领知不知武艺的关键。 刘备及曹操等人早期皆为「将兵」,亲自在前线作战;晚期则为「将将」,用人率领,这也是由武将转为儒将的好例。但是刘备及曹操皆有被突袭的纪录,若非熟于武艺,恐怕南阳遇张绣反击及当阳遭虎豹骑来袭,早已不幸身亡。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10 09:39 , Processed in 0.1820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