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皇太极用一本三国演义得了大明的江山,自此三国演义变为谋权,牟利者必读的一本“好书”,以至于后来有了“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之说,今天我无意在三国演义上的谋略上写东西,只想就里面一个小小的故事论述论述。 话说,书接上文,只道了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那周郎小儿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印出了卧龙吊丧的故事,一翻哭泣后,孔明得意洋洋的戏耍了吴国诸将后,到了江边,被一人拉住,那人说道:“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大惊,心道江东还有高人乎?定睛一看,原来是与自己齐名的凤雏――庞统,于是爱才心起,掐指一算,料定孙权不会喜欢统,遂留下一封书信给统,嘱咐其如果不得志就速来刘备处。庞统留下书信,却跟鲁肃来见吴主。 结果那吴主孙权,看美男周郎日久,遂爱屋及乌的喜欢来应聘的人事都是俊男,靓男,结果一眼望见那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心下不喜,更听庞统所学与周郎不符,遂定下了不用之策。不过仔细看庞统自称所学是:“不必拘执,随机应变。”(笔者心下敬服这两句。) 鲁肃见主公不喜,又素知庞统大才,遂问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 言,将欲何往?”统答道:“吾欲投曹操去也。”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统跟曹操献连环计时候,曹操是如何对统的:“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曹操也素知统为大才,故亲自出帐迎入,而后恭恭敬敬的问道:“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其谦虚之态度,足令无数士人折节侍之。由此想到曹操之用人正如庞统所学一般:“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正是为才唯用,不拘小节,所以曹操身边人才鼎盛。反观孙权用人,先看其貌,在试其才,如果符合自己的看法,则认为是大才,否则拒之,由此看吴国一直无大志北进,人才不盛为其一重大原因。 书归上文,话说统握着孔明手书却言及欲归曹操,让小说中老实憨厚的鲁肃无比惋惜之,但其也留书一封,说:“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肃书。径往荆州来见玄德。 要说刘备也是求贤若渴,三顾之恩请出了孔明,而这次对待庞统却大失了水准。那庞统见了刘备依旧如同见孙权一样,长揖不拜。可惜那刘备早忘却了当日三顾之举,随手忘却了谦虚的本性,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遂安排统去一芥小县做县太爷。由此又想起曹操用人的一个小故事,话说官渡大战的激烈的时候,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曹操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可见曹操爱才,敬才之举。刘备和曹操在用人上也差距太远,所以终生也就局促一偶,望观天下,为之叹。 后统在任上听之任之,引起张飞巡衙之事,后张飞将鲁肃荐书呈上。玄德拆视之,遂知道统乃大才,而后孔明回来又做引见,才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看到这里,心里暗笑刘备之愚,也暗叹古今之异同也。想那庞统如果不拿出那两封书信,依旧难以引起刘备重视,而拿出来那两封书信,则刘备大喜重用。换作今日,那两封书信可以说就是庞统的“文凭”或者“举荐信”,而“孙权,刘备”之流都是看那“文凭”来判断人才,可惜庞统的才干在于:“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说白了就是没有文凭,就靠本事,可惜孙,刘二人不识才,由此想起楚国和氏壁的故事,那荆山脚下的工匠就算说是美玉,可惜没有“美玉鉴定书”,最后也不能被认可为“美玉”!真是可悲。 由庞统的小故事看到了人才的使用,其实古今不乏人才,可惜乏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无,就道出了这个道理,其实从庞统在孙刘的遭遇,足以看出古今人对人才的认同,多是从所谓的“文凭”“举荐书”中筛选,而一些开国的皇帝,例如刘邦之流,身边的人才之盛,分工之精细,可谓是纵观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细想其用人不拘一格,陈平虽有盗嫂之嫌,仍然给予重金,韩信也是楚国叛将,而萧何一言举荐,则拜为上将。其他诸如樊哙,周勃,曹参都是出身下贱,但终有一点为其用之,助刘邦成其霸业。而再想中国朝代为什么每到中后期都是呈献衰落趋势,用人上被流程限死是其重大原因。例如唐朝的时候,选官还要看相貌,身高,那庞统之流只能在家里赋闲了,可叹呀! 最后还是用曹操一段话结束吧:“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11 06:29 , Processed in 0.1536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