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2月28日、29日两天微信群投票,2024年“十大三国新闻”已经正式揭晓。此次投票评选吸引了90人参与,共收到票数518票,参与者除了三国爱好者,还有不少学者、作家、自媒体人、文博工作者等三国文化业内人士,在此向各位表示感谢。
按照得票顺序,共有11条新闻从44条提名新闻中脱颖而出,它们包括2024年举办过的三国文化活动、出版的三国题材书籍、举办的三国题材展览等。其中,备受大众瞩目的2024年三国考古新发现——南京发现张昭家族墓毫无悬念地赢得最高票数。
2024年11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披露最新考古发现。2022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南部新城油库公园地块的勘探中发现了576座墓葬,其中M170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组成。尽管早年遭到盗扰,但仍出土金印、金镯、铜弩机等遗物。M170墓中的两方金印成为解开墓主身份的关键,印文分别是“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据此,考古专家们判断M170的墓主是三国时期的东吴重臣张昭。
2024年,杜小龙《三国志裴松之注全文通译》第六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此次版本新增228幅地图(即《传主人生图》),由本书特邀专家文不醜(李文俊)所精心绘制,另增加521页内文,多属大量的新考证内容。页码从原来的2183页增至现在的2932页。2024年9月27日,江苏省苏州市南门路苏州一丝厂马路北面的一座长方亭,被挂上“孙策亭”的匾额和抱柱联,苏州从此有了孙吴政权重要奠基人孙策的纪念地。
据记载,孙策墓原在苏州盘门外三里,历史上被盗掘严重。1981年,苏州博物馆对墓葬进行清理,出土五连罐等文物。墓葬后因毁坏严重被回填,原墓区划入当时的苏州一丝厂厂区使用,后又建成住宅小区。孙策墓已无地表存征。在苏州大学王国平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呼吁之下,此次得以利用毗邻孙策墓遗址的一处无名长方亭作为“孙策亭”,为后人纪念孙策提供了一处绝佳地点。亭名楹联由王国平教授撰作,书法家钦瑞兴先生书写,苏州非遗工艺传承世家制成。
4(并列).纪录片《大三国——守望与发现(蜀汉)》上线2024年8月8日,中国文物报社联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哔哩哔哩(简称“B站”)等单位共同策划的大型纪录片《大三国——守望与发现》第一季《蜀汉》篇在B站上线播出。
本系列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实地探访多处三国文化遗存地,以三国时期的军事人物为样本,以史实为脉络,以传说为线索,打破历史时空隔阂,兼顾知识与趣味,用现代年轻人的视角、喜闻乐见的创新方式讲述他们的“三国”故事。《蜀汉》篇共6集,每集讲述一个蜀汉历史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和刘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再现人物故事,还原历史细节,向公众呈现一场鲜活生动的三国文化之旅。4(并列).宋杰“三国战争系列“第三部《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出版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宋杰教授三国战争系列第三部《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三国兵争的九个专题研究,深入探讨董卓与关东诸侯战争的起因、过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曹操对“天府之国”关中的逐步控制、征伐与经营,以及该地在曹魏建国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魏逍遥津之战的背景、规模及魏军的“斩将搴旗”战术,通过孙权遇险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刘备攻取益州的经过与谋略,此后他重返荆州作战两次失利的原因;汉末三国的重镇孱陵与公安,三国战争中的险要关塞阴平,有着怎样重要的战略作用;汉末三国交战各方所设置的“军师”,“天时”对三国战争有着怎样的影响。2024年2月6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原创特展“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本次展览汇集全国11家文博单位的170余件(套)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及多件当代艺术家关公题材精品,是国内规模最大、精品文物最多,参展单位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关公主题文博盛会。展览持续至5月5日。2024年,周文业《三国陵墓全集》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三国时期328人的555处陵墓,上起汉灵帝继位的公元168年开始,下至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去世的302年。书中对收录的555处陵墓分为7类:发掘、真墓、衣冠冢、墓冢、遗址、文献、传说,均载有陵墓的名称、地址、文保级别、墓主小传、相关文献考据和现存状况等,还对上述墓主和陵墓进行了统计学层面的研究。2024年2月2日,“首届‘武侯遗迹联盟护照’旅游打卡”活动正式启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首次联合全国十余处武侯遗迹,推出“武侯遗迹联盟护照”实体文创品。护照中囊括了成都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广西阳朔翠屏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勉县武侯墓、南阳武侯祠、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襄阳古隆中、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山东沂南诸葛故里纪念馆等十处武侯遗迹联盟景点。游客可在任意一处景点购买并打卡盖章,集章一定数量将获得奖励。2024年6月15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中韩三国文化交流会”在成都武侯祠武侯书院成功举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韩国驻成都总领事出席活动。
交流会上,方北辰、谭良啸、梅铮铮、金恩周、具滋元等12位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成都的三国历史与文化”、“诸葛亮的古人评价、精神传承”和“武侯祠碑刻”,以及“诸葛亮、《三国志》、《三国演义》在韩国的影响与推广”、“韩国的三国文化应用事例及孝文化的价值”等内容纷纷发言,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在场的三国文化爱好者进行了自由友好的问答交流,在中韩文化交流互鉴的思想碰撞中形成了不分国界的世界话语。
9(并列).南门太守《星汉灿烂三国史(1-3卷)》出版2024年,南门太守《星汉灿烂三国史(1-3卷)》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星汉灿烂三国史”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细说汉末三国历史的非虚构通俗读物,起自184年黄巾起义,止于280年孙吴政权结束。作者南门太守用30年时间穷尽各类史料,整理考辨史实,积得“三国大事记”、读史笔记数百万字,以现代视角和大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按时间线索细述重要史实和纷繁人事——面对变局,上到朝廷,下到地方,人们如何决策取舍?各自迎来了怎样的成败得失?乱流之中,从帝王到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视的中、小人物,他们又如何自处?不同的选择,将他们带上了怎样始料未及的生命轨迹?丛书共12卷,每卷约20万字,将以3卷一组的形式陆续推出。此次出版的3卷为:《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9(并列).马鞍山举办纪念朱然墓考古发掘40周年学术研讨会2024年10月24日至27日,纪念朱然墓考古发掘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六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举办,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承办,来自文物主管部门、考古文博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与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分组讨论、会议总结、学术考察等环节,旨在对朱然墓发掘40年来保护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交流三国考古研究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以及考古发掘成果的活化利用,探索朱然家族墓地未来研究和保护利用方向,进一步推动三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会议上还首次披露了一些六朝考古最新成果,如南京张昭家族墓、南京薛珝墓等。
注:
1.本次投票结果在“写三国的成长”公众号、三国艺苑网站同步发布。
2.本次投票仅为民间三国爱好者小范围内的一次活动,其结果不具有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