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旅游 景点 查看内容

金牛道丨川港台三国遗址考察团川北行纪实

2024-5-21 08:25|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744| 评论: 0|原作者: Lon H. lawrence

摘要: 2024年5月15日至19日,川港台三国遗址考察团走访川北,考察了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区、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平武县、剑阁县、梓潼县共8个行政区域的三国遗存,并在绵阳富乐山、梓潼七曲山分别与绵阳市《三国演 ...

2024年5月15日至19日,川港台三国遗址考察团走访川北,考察了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区、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平武县、剑阁县、梓潼县共8个行政区域的三国遗存,并在绵阳富乐山、梓潼七曲山分别与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共同举办座谈会,交流三国文化,听取当地专家学者介绍辖区境内现有三国文化资源。本考察团有16名成员,其中11位港胞、4位台胞、1位陆籍,俱为社会人士,他们对三国文化有很高的热忱,对三国历史亦有一定的了解。此行程目的虽主要是寻访梳理川北诸区县市三国遗迹,但也参观了广汉三星堆、绵竹年画村、绵阳市博物馆等地,充分领略巴蜀文化之厚重、古蜀文明之璀璨,收获很大。现整理如下:


广汉行程。考察团走访了雒城遗址、张任墓、马岱墓碑共3个地方。
雒城遗址乃约东晋时移城于洛水(鸭子河)南雒县遗存,汉末三国时的雒县在今城北即鸭子河北岸五里巷,刘焉始筑城。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雒县,庞统中流矢而死,后攻下雒城。雒城破,成都北方无险可守,刘璋投降,刘备开始入主益州。之后一千多年期间,雒县屡经战乱,多次被毁,直到明初才重筑土垣。历明清两朝共7次修复、重建,始有规模。雒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完全消失,今雒城西城墙段为清咸丰年间知州刘英选重修,修缮翻新。城门上“雒城”二字从考古发掘汉砖上拓印所刻,城楼横匾“雄临天府”四字最初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由知州刘琮所题。雒城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任墓,最晚于清乾隆初即已存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知州德勋立墓碑,碑文镌刻隶书“汉将军张公任之墓”,根据出土字砖上所记年号,推断在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曾在张任墓处修造过陵园。张任,刘璋部下,蜀郡人,官至益州从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雒城,时张任与刘璋子循守城,张任勒兵出于雁桥,战败被擒。刘备听说张任忠勇欲降之,张任大骂终不事二主,宁死不降,忠义殉节。张任事迹遂流传于后世,其忠勇之气概、从容赴死之骨节至今被人民传颂。现墓冢直径14米、高3.5米,为圆丘形冢。张任墓现为广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岱墓碑,现置于向阳唐毛肚牛杂火锅店院内,正中隶刻“汉平北将军陈昌(“昌”应为“仓”)侯马公讳岱之墓”,右下小字楷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春;左下小字楷书:贵阳陈矩敬题。据店老板讲述,此碑系附近以前修108国道时发现,后被移放于此。据《汉州志·陵墓》载,马岱墓在张化庙路西半里。可见,古时便有马岱墓。马岱,马超从弟,蜀汉重要将领,马超临终之际将其托付与刘备。诸葛亮死后,马岱奉杨仪之命斩杀魏延。蜀汉建兴十三年(235年),马岱率军攻魏,被魏将牛金击退。




绵竹行程。考察团走访了诸葛双忠祠、绵竹故城遗址共2个地方。
诸葛双忠祠,清乾隆三年(1738年)绵竹知县安洪德因其墓尚存而重建祠宇。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均有培修,20085·12大地震后受损,2010年修复竣工。诸葛双忠祠占地约20亩,主要由山门、过厅、拜殿、墓冢、启圣殿构成,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葛瞻父子为保卫绵竹、抵御邓艾而英勇作战,视死如归,其慷慨赴死之壮举,为国尽忠之精神,受世人称赞。作为一处重要的场所,绵竹诸葛双忠祠是唯一纪念和凭吊诸葛父子的三国遗迹。一行人在诸葛父子合墓前上香祭祀,在祠内听前辈述说诸葛父子“血战绵竹”三国史迹,参观绵竹市博物馆。


绵竹故城遗址,汉末三国时期的绵竹县城在今德阳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绵水东为鹿头山,两地共同扼守成都北方,自古为军事要地。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命名为“土将台”遗址,为绵竹城遗址北城墙残垣,后改称“绵竹故城”遗址。南城墙位于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一线上。绵竹城遗址范围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50米,东西宽超700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末三国时发生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均与“绵竹城”有关:①灵帝中平五年(188),益州黄巾马相等聚众绵竹,杀县令李升,聚疲役之民数千,后遣将攻雒县,击蜀郡、犍为,破坏三郡。②益州黄巾被消灭后,刘焉入蜀,移州治绵竹,安抚百姓;兴平元年,焉徙治成都。(中平五年(188)——兴平元年(194),绵竹为益州州治)③建安十八年(213年),刘璋遣刘璝、张任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李严率众投降刘备。刘备以绵竹为据点攻克诸县,从而进围雒城。④263年冬十月,邓艾斩诸葛瞻等于绵竹。诸葛瞻、诸葛尚、黄崇、张遵、李球战死后埋于绵竹城南,称为五马归槽。邓艾又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彰显战功。考察团一行均找到“土将台”、“五马归槽”等地,并用无人机航拍绵竹故城遗址中心区域。


罗江区行程考察团参观走访了白马关景区、金雁大桥、张任墓共3处地方。在白马关景区,一行人参观了庞统墓祠、庞统血坟、落凤坡、诸葛点将台、八卦谷。
庞统祠,亦名龙凤祠,同时纪念诸葛亮与庞统,二进四合院布局,南祠北墓紧靠古驿道西侧,依次排列着祠门、陈列馆、忠烈堂、二师殿、东西碑室、凤楼和墓冢。庞统墓祠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三国遗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专门祭祀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祠堂和墓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攻雒城时中流矢而亡,时年三十六岁,刘备痛惜,在鹿头山亲选墓址葬之,四时祭祀。蜀汉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庞统为靖侯。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川巡抚能泰重建龙凤二师祠,并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立“汉靖侯庞士元之墓”碑于墓前。乾隆、嘉庆年间均有修复。庞统,字士元,襄阳人,随刘备入川后,献计策蜀,助刘备夺得益州,可惜英年早逝。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到此凭吊,杜甫、陆游等,都曾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庞统血坟,在庞统祠北的落凤坡上,墓冢原为土冢,现用条石箍砌。墓前有墓碑一通,上书“汉靖侯庞公士元之墓”九个隶书大字,1989年立。《三国演义》记载,庞统于落凤坡中张任埋伏,卒于此地,后人为纪念庞统,在此建血坟一座。

落凤坡,在庞统祠北1500米的古驿道旁,是《三国演义》中描述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坡上古驿道旁立有两通石碑,一通是今人1989年立的尖头碑,碑中阴刻“落凤坡”三个大字;一通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罗江知县梁绶祖立的方头碑,碑中楷书阴刻“汉靖侯庞凤雏先生尽忠处”十一个大字,两侧有数百字的小楷碑文,记叙立碑缘由。

诸葛点将台,传说诸葛孔明曾于此驻军,位于鹿头山上,距离庞统祠约为300米。该台长30余米、高10米、宽10米,是天然石叠平台。《罗江县志·古迹志》载:“将台,在落凤坡侧,相传汉诸葛武侯点兵于此,旧有亭,今废。”民间也有张飞在此处点兵的传说。

金雁大桥,宋以前,史书只提“雁桥”之名,并且都与雒县(今广汉)有关,金雁桥名称约在宋以后才出现,《三国演义》始有“金雁桥”的说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罗江县令杨周冕于潺水交流处立桥,名金雁桥,实为纪念张任所为。光绪间重建,1959年被洪水冲毁。今金雁大桥位于旧桥上游约200米处,乃1966年拆清代修筑的罗江古城墙石所建成。

张任墓祠,位于云盖山坡处,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令杨周冕有感张任忠烈,重修立碑,题曰“汉从事忠烈张任之墓”,并题纪梦诗悼念。咸丰十一年(1861年),县令马慧轩、少尉寸云阶、邑人张著轩等捐资增建张任祠,并于祠中塑像。此张任墓为古代附会遗迹,今祠不存。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绵阳拥有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三国遗迹遍布绵阳。刘备据蜀、诸葛北伐、蒋琬辅国、邓艾灭蜀均与涪县有关。蜀汉政权兴亡都发生在涪县,刘备初入蜀,便与刘璋相会于涪城,不久一路南下攻取成都,221年于成都称帝。263年魏军灭蜀的两条道路正是金牛道和阴平道,而涪县恰好位于两条蜀道的交汇处,史称“蜀道咽喉"。涪县之于蜀汉,犹如唇齿相依,得涪则得西川,失涪则成都不保,真可谓“蜀汉兴亡系涪城”。

富乐山,位于绵阳市区东面,是一个以三国遗迹为主的山水结合、赏乐并举的风景名胜区。原名东山,旧有如意观,为汉仙人李意期修真处。据《方舆胜览》记载,汉建安十六年(211年),“昭烈入蜀,刘璋延至此山,望见蜀之全盛,饮酒乐甚,刘备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此山故名富乐山。

一行人在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执行会长唐光孝的带领下,参观了绵阳富乐山豫州园、汉皇园、富乐阁、富乐堂等。豫州园,取宋绵州剌史唐庚诗“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之意;汉皇园,取明吏部郎官高弟诗“君不见富乐山,汉皇曾驻山之间”之意;富乐堂,又称富乐寺,为纪念刘备而建,始建于宋,明、清复毁复修,右侧有桃源洞、冷源洞,相传刘备曾在洞中避暑;富乐阁,高达53米,为富乐山的标志性建筑,内展陈三国历史文化,并有巨大的刘备烫金塑像。公园内的三国人物雕像,如“鱼水君臣”、“桃园三结义”、“蜀汉四英”、“五虎上将”等,考察团成员均寻至拍照留影。

在富乐山景区管理中心,川港台学者川北三国遗址考察团与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绵阳市蒋琬文化研究会、南充市三国志书院进行了蜀道三国遗址考察交流活动,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名誉会长李德书向考察团介绍绵阳地区的三国历史文化,讲道汉末三国时期涪县对蜀汉政权的影响。南充市《三国志》研究学者洋卜为向参会的考察团成员赠送其主编的三国报《三国志书院》,并在会上表示要加强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之间的三国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彼此学习。

蒋琬墓。考察团一行在蒋琬墓前齐拜谒,并参观了蒋恭侯祠。据《华阳国志》载:“涪县去成都三百五十里,水通于巴。于蜀为东北之要,蜀时大将军镇之。大司马蒋琬葬此。”公元263年魏国攻蜀,钟会行至汉城,写信与蒋琬之子蒋斌问其父墓之所在,后至涪县亲自寻墓祭拜。今蒋琬墓位于西山之顶,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绵州牧李象昺重修,墓前立“汉大司马蒋恭侯墓”石碑一通,并建祠三楹及竖神道碑。蒋琬墓前门、后亭、围墙及墓侧恭侯祠为1986年所修,恭侯祠内有蒋琬生平史迹展览和高达3.5米的蒋琬铜像。蒋琬墓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琬(?一246),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十九年(214年)以荆州书佐随刘备入蜀,官至广都长、长史等职。诸葛亮去世后,琬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后封安阳亭侯。蒋琬对待“北伐”的政治态度,采取“保国治民”的方针,对魏国主要以防御为主,受到争议。

以上仅是绵阳市城区主要的一些三国遗迹,市境内还有如卧龙山、魏延祠、送险亭、演武铺、趟脚石等相当多的遗存。


平武县考察团参观走访了江油关和“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碑2处。

江油关,位于平武县江油关镇,这里涪江急流滚滚,两岸群峰连绵,为阴平古道天险。诸葛亮治蜀,在此设置了江由戍(即江油关),派重兵把守。后来亮死,刘禅无能,魏将邓艾率兵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直取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投降。今江油关为512地震后河北唐山市援建。

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碑原位于平武县南坝镇(现改名江油关镇)古龙村后坪组叮当泉,现存于江油关文化长廊。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龙安知府孙延立此碑以颂扬李夫人义烈。明代周礼有诗曰:“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三国志》记载,263年冬十月,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翻摩天岭而下,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投降。邓艾便长驱直入成都,刘禅出城投降,蜀汉亡。《三国演义》根据此历史事件虚构了马邈妻李氏,并对李氏不耻投降选择自尽报国的情节进行了精彩的描写。抗战时期,京剧《亡蜀鉴》出演,旨在宣扬爱国精神,拒向敌国投降,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到底。


剑阁县考察团主要参观了剑门关景区、翠云廊、汉阳镇金牛古道、邓艾邓忠陵园4个地方。

剑门关景区一行人从景区南门入、北门出,重走金牛古道,感受关楼之势,想象263年姜维凭关口天险拒钟会大军之场景,慨叹刘禅投降失国之迅速。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便是在剑门关实景取景。剑门关楼,始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垒石为关,其后经历1700余年时间多次毁坏和重建,清代关楼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拆毁,1992年重建仿古关楼,20085·12地震严重受损,拆除后按原清代关楼风格重新修建。平襄侯祠,曾名伯约庙、姜公祠,现祠复建于2009年,包括姜维殿、孔明绶书殿、姜维墓(衣冠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钟会故垒263年八月,魏国大将钟会率领13万大军越秦岭南下攻蜀汉,至剑门关遭大将姜维守关兵士抵御三月之久而不能克,今景区游客中心至高峰村一带为当年钟会兵士安营设垒之地。还有姜维点将台、姜维神像、石胄、刘备过关、望关楼等三国景观点大家都一一参观。

翠云廊翠云廊以普安镇剑州古城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北至昭化,是剑门蜀道重要组成部分。翠云廊作为古金牛道的见证,基本完好保存了地面的青石板铺面。剑门蜀道始于秦,历蜀汉,至明朝,如今廊道两侧古柏近8000多株。20237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景区内有一棵张飞柏,游客见蜀道上翠云廊古柏苍翠遒劲、高大粗鲁,颇似张飞性格,因而将此树称作“张飞柏”,并盛传这些古柏就是张飞种植的,在今汉德驿外屹立有“张飞植柏”雕塑。除了张飞柏,景区内还有张飞井、张飞像、先主柏、阿斗柏、庞统柏、黄忠柏、魏延柏、三国鼎立柏、隆中对柏等。

邓艾邓忠陵园,位于北庙乡孤玉山南。原墓前有石碑刻“魏大将军邓艾之墓”八字,立于民国,现已不知所踪。1967年墓穴被盗,墓穴并列两室,采用青石板建造,两穴室各有一棺位。201611月,由广东邓氏宗亲发起修复。263年冬十二月,刘禅降,邓艾居功自傲,擅自封刘禅为骠骑将军而未事先通报朝廷。艾父子被囚后押往洛阳,途径绵竹西被田续杀害,尸体运回洛阳,途径孤玉山,尸体发臭,葬于此地。西晋始泰九年(273年),晋帝司马炎为邓艾平反。五代前蜀天汉元年(917年),前蜀皇帝王建封邓艾为“彰顺王”,令各地立庙祭之。现邓艾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阳镇金牛古道,金牛古蜀道至今在广元地区保存完好主要有三段,昭化古城至剑门关段,汉阳镇至普安镇段,普安镇至柳沟镇段。考察团一行从汉阳中学对面下车,从旁边的小路走入古蜀道,沿途时见汉柏。


梓潼县。梓潼路当扼蜀,梓潼失,成都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璋战败投降,刘备入成都。为嘉奖霍峻在葭萌(今广元昭化)拒敌之功,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 年),分广汉郡设梓潼郡,霍峻为太守。刘备于梓潼置郡,一则是嘉奖霍峻的战功,再就是梓潼乃战略要地,因为梓潼既有剑门天险,又有白水关(今青川白水镇)要隘。梓潼,又是诸葛亮北伐的必经之地,故三国文化遗迹众多。有金牛道上的演武铺、趟脚石、送险亭、瓦口关、李严故居等,并且卧龙山也是三国遗迹的集中地,有饮马池、栓马树、孔明泉、诸葛乔墓等。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于 1985  6 月成立,是全国第一个研究《三国演义》的县级社团。近40年来,学会在国内外积极发表文章,并深入全县境内挖掘三国遗迹,弘扬三国文化。 

519日,是考察团川北行最后一日,由川港台学者梓潼三国文化考察团、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会、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举行的金牛道三国遗址考察交流活动在七曲山风景区举行。县《三国演义》学会第六任会长刘文就梓潼县历史、金牛道翠云廊历史发表学术讲话,尤其介绍了境内三国遗迹的分布,使考察团成员更进一步认识梓潼历史、了解梓潼三国文化。县《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向考察团赠送学刊,并期待今后更多的文化交流。在刘文老师的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七曲山大庙、趟脚石、送险亭、瓦口关、金牛古蜀道遗址,还前往魏延祠、卧龙山深度考察。梓潼之行,考察团满载而归,希望下次能再到访!



撰稿:Lon H.  lawrence

考察团成员:lawrence、欣yixin、雷信、davychan、糙光、Eric Ching、Eric Wong、carlos、Steve Chan、Mak Kin Yu、Jim P、goer、Kenlly、红茶、Edmond、三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7-27 14:49 , Processed in 0.1642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