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落款为1月3日),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年代从战国至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 近些年,我由于撰写新书《重返:三国现场》,对三国文物尤为感兴趣,而碑刻、石刻也是汉魏晋时期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碑刻、石刻中包含大量出土文字,因此它们不仅有丰富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还具备特别的史料价值,可以达到补史证史的作用。 此次国家文物局系统梳理全国重要的碑刻、石刻,并且形成名录,包含收藏单位、年代等重要信息,为广大文物、碑刻爱好者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时,这一名录也可以作为一个“打卡手册”,爱好者们可以按图索骥,一一实地寻访。 我从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节选出60件三国碑刻、石刻(三国时期或与三国人物相关),列于下方,并且略做简述,供大家查询。名录全文链接在文末供查询。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文物局这一名录做得不太精细,我在整理的时候发现了不少错误,我会在下文中用红字标出,这也提醒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权威。 (注:☑为我已到访打卡过的碑石)
“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主导的刻经运动,刻于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主持者为议郎蔡邕。原石共46座,选定《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七部儒家经典正本,由隶书书写,立于洛阳开阳门外太学。但由于历代战乱,存世很少,且多残破。此次“名录”中收录了四家博物馆收藏的熹平石经残石十块,属于保存较为完好、文物价值较高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熹平石经残碑流落在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详见→《熹平石经》见证书法的革新时代 熹平石经残石 国家博物馆藏 成长摄 熹平石经残石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成长摄
袁敞是袁安之子,袁绍曾祖父袁京之弟,官至司空,因是汝南袁氏家族成员,故此碑也列入。此碑残损较为严重,与《袁安碑》书法风格相似。
曲阜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收藏有大量东汉石碑,其中《孔宙碑》与《孔褒碑》与三国人物孔融相关,故列入。孔宙为孔融之父,孔子19世孙,曾任泰山都尉。孔褒为孔融之兄,党锢之祸中因藏匿张俭被杀。 孔褒碑 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藏 成长摄
又称《张迁碑》,明代山东东平出土,现存于山东泰安市博物馆(岱庙),碑文是为东汉末年谷城长张迁纪功颂德,碑中记述了黄巾起义爆发后张迁保护县城完好的事迹。该碑刻于中平三年(186),可视为三国碑刻。《张迁碑》是东汉成熟隶书的代表作,也是许多学书法的人必临的帖子。 张迁碑 网图
袁安是袁绍高祖父,汝南袁氏兴旺的奠基之人,故而将此碑也列入。碑文记述袁安生平,篆书书写,保存较为完好。 袁安碑 河南博物院藏 成长摄
高颐墓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汉碑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东西两阙均存,阙上有隶书铭文,结合墓碑文字,可知高颐为刘焉、刘璋时期益州太守,在郡清明,深受百姓爱戴,建安十四年(209)八月卒于任。 高颐墓阙及石刻 夏口文举 摄
四川汉阙遗存很多,此次名录收录的原则是“碑刻”和“摩崖石刻”,因此只收录带有文字的汉阙。杨公阙在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西阙有字“汉故益州太守杨宗府君讳字德仲墓道”,可知阙主为汉代益州太守杨宗。国家文物局名录将碑名错写成“益州牧”,扣分。有学者推测此杨宗即蜀汉末年巴东太守罗宪参军杨宗,可能为一三国阙,故录于此。
该残石原位于四川省纂江县吹角坝,后移入四川博物院,碑上有“建安六年八月”字样,故习惯称为“綦江县吹角建安残碑”。建安六年(201)是刘璋统治益州时期。
该碑出土于云南昭通,年代推测为东汉桓帝年间,碑主为南中大姓孟氏族人,与三国关系紧密,故列入。该碑是云南地区现存唯一一块汉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昭通文渊广场,平常不对外开放,只能在云南省博物馆、昭通市博物馆看复制品。 孟孝琚碑(复制品) 云南省博物馆藏 成长摄
《曹全碑》刻于中平二年(185),即黄巾起义的第二年,碑文记叙了灵帝时期郃阳县令曹全的生平和功绩,其中涉及征讨疏勒、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等众多汉末史事,碑文中出现了李儒这样的疑似三国人物的人名,有丰富的文献价值。《曹全碑》的书法也十分精美,是汉隶中的精品,许多学书之人必临之帖。详见→《曹全碑》:基层公务员的“职场报告” 曹全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成长摄
刻石原在汉中褒谷口石门摩崖上,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被整体切割移藏汉中市博物馆,为“石门十三品”之一。“衮雪”二字据传为曹操建安二十四年(219)驻兵汉中时所书,是曹操传世唯一手书真迹,亦有学者据其字体认为系后人伪托。 衮雪摩崖 汉中市博物馆藏 成长摄 注:序号157 封魔奴墓志及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序号169 东魏石刻造像碑块(淮安市楚州博物馆藏)分别为北魏、东魏时期文物,然而在此次国家文物局公布名录中,两碑的年代却被错记为三国。难道工作人员误将北魏、东魏与曹魏混淆?离谱!
《正始石经》是继《熹平石经》之后又一次官方刻经运动,刻于曹魏正始二年(241),由于采用篆文、古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称为《三体石经》。《三体石经》与《熹平石经》命运相似,也在历代战乱中散佚各处,此次名录收入了五家博物馆所藏的《三体石经》残石,是相对比较大块完整的。 正始石经残石 国家博物馆藏 成长摄 正始石经残石 洛阳博物馆藏 成长摄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门外,为曹魏大司马曹真功德碑,碑文中有“蜀贼诸葛亮称兵上邽”(碑石出土后,“蜀”“贼”“诸葛亮”等字为当地人凿去)叙述,史料价值很高。但此碑一直在故宫库房里,没怎么拿出来展过,希望故宫海淀新馆盖好后能够公开展出。
1926年两石同出土于河南省洛阳杨坟村,鲍寄、鲍捐二人于史无载。
不详
毌丘俭纪功碑,辽宁省博物馆藏,成长摄
又称“禅国山碑”,东吴天玺元年(276),吴主孙皓令司徒董朝、太常周处等在离墨山举行禅礼,封此地为“国山”,刻石于山阴,即此碑。该碑造型如米囤,书体为古篆,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北国山上,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原碑不对外开放,在附近善卷洞景区内有复制品。
又名《葛府君碑》,最初由清代学者孙星衍于江苏句容西门外发现,碑文无存,仅有题额“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 三行十二字。现存于南京博物院库房,未展出。
《受禅表碑》,成长摄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成长摄
王基断碑,洛阳博物馆藏,武丹摄
全称《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三国吴凤凰元年(272)立,记叙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生平功绩。文字为隶书,已有楷意。原碑现存于湖南省耒阳市蔡侯祠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可参观。 谷朗碑,射虎 摄
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碑》。1931年5月,该碑在汉魏洛阳故城辟雍遗址中心夯土殿基之南出土,现藏于洛阳市洛龙区佃庄镇东大郊村。《辟雍碑》刻于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尚在晋吴对峙时期。碑文详细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与太子司马衷多次到辟雍视察太学及参加礼制活动的经过,罗振玉评价该碑为“晋碑之冠”。《辟雍碑》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洛阳故城子项。 辟雍碑,成长摄
邓太尉祠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成长摄
该碑位于山东省东阿县曹植墓内,刻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碑高2.57米,碑文共931字,书体为楷书,兼用隶篆。此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可参观。 隋曹植墓神道碑,成长摄
宋刻《宣示表》原石,首都博物馆藏,成长摄 赤壁摩崖在湖北省赤壁市赤壁古战场景区内临江悬崖上,摩崖共10处,1号石刻应为“赤壁”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赤壁”二字上方有一白色“鸾”字,为道教符号。据明方汝浩《东游记》载,凡得道之人均乘青鸾游于四海,书“鸾”字于此,为镇妖之用。赤壁摩崖石刻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壁摩崖石刻,成长摄 注: 1.本文标注摄影者的图片未经许可请勿盗用。 2.本文部分文字来自成长《重返:三国现场》一书(即将出版),该书全文已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国作登字-2022-A-10204704),受国家相关法律保护,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请勿转载。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4-12-12 13:36 , Processed in 0.1691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