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谈史 查看内容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群儒

2023-5-30 08:25|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375| 评论: 0|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名场面”,例如诸葛亮骂王朗、舌战群儒等经典桥段,一些网友甚至喜爱到都能背出其中台词。让我们来看看舌战群儒的阵容: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孙权,今浙江杭州人;鲁肃,今 ...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名场面”,例如诸葛亮骂王朗、舌战群儒等经典桥段,一些网友甚至喜爱到都能背出其中台词。

让我们来看看舌战群儒的阵容: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孙权,今浙江杭州人;鲁肃,今安徽滁州定远县人;张昭,今江苏徐州市人……总的说来,这就是一个北方人同一群以江南、江东为主的南方人的“舌战”。

试想,如果语言不通,那是舌战不起来的,只有吹胡子瞪眼、拳脚相加了。那么他们是怎么都能听懂对方当时说的什么呢?

其实,他们有通用的官方工作语言——“洛语”。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英雄豪杰,通过各种渠道学会了洛语,在一起交流并不是什么难事。

“洛语”是怎么产生的

据古史记载,中华民族从夏朝开始有了统一的国家,相传夏朝建都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也因此逐渐开始形成以洛阳一带发音为主的通用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在东周统治的数百年间洛阳话作为中国最早的通用语对后期民族语言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都是用洛语来教学。《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秦始皇统一六国,稳定的中央集权开始为相对统一的语言形成创造条件。秦十五载而亡,后来两汉统治长达四百余年,较为统一的汉文化及语言得以逐渐形成。

两汉分别定都长安和洛阳,承袭了夏商周时代的雅言(两汉时期也称“通语”),将“洛语”作为标准语。洛语的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直至清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都是在洛阳一带。

诸葛亮为什么会说洛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早年随其叔父至荆州,叔父死后便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并自谦地将自己称为南阳一耕农。

可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的诸葛亮是如何学会说洛语的呢?

论出身,诸葛亮的家庭是琅琊的官吏之家、名门望族。他的先祖诸葛丰曾于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其父诸葛珪曾于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不仅如此,诸葛亮的母亲章氏也是个知书达理、聪明贤惠的妇人。据传,章氏不但支持家中长子诸葛瑾远赴京师洛阳深造学习,还不忘启蒙教育,教导时年未及垂髫的诸葛亮识字。

良好的家风、温馨的家庭氛围,加之诸葛瑾学成归来,诸葛亮不仅受到了很好的启蒙,还得以向兄长请教、切磋交流。所以,诸葛亮后来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也就顺理成章。而家中世代为官、兄长又从洛阳游学归来,诸葛亮学习并说一口流利洛语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是以洛语为官方语言。凭借洛语,诸葛亮可以与群儒尽情辩论,成功与东吴联手抗曹。

细想下,诸葛亮的“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诚为天下笑耳”,智慧闪亮中是不是透着一股浓浓的洛阳话味道?或许论辩中众人还各自夹杂着些许吴侬软语和山东口音。这样说起来,论辩场面好像更添了热烈气氛。

洛语是如何发展延续的

在古代是没有“普通话”这个词的,但早就有类似的共同语言,只是各个朝代的叫法各不相同:夏、商时期叫“夏言”;西周、东周、秦、汉时期叫“雅言”(“雅”通“夏”);南北朝以后叫“正音”;明清才叫“官话”。

这四种古代“普通话”虽然叫法不同,相互也并不完全一致,但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三国之后,西晋末年五胡攻陷洛阳,聚集在中原地区的汉人纷纷向南逃,他们中大多数人最终落脚在今江苏、浙江等地,也将洛语带到了江南一带,当操着洛语的中原人与金陵一带的本地人相遇,洛语和吴语便发生了融合。

南北朝时期,尽管洛阳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但北魏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他毅然迁都洛阳,要求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汉语、穿汉服,不但进一步确认了洛阳读音为标准音,而且直接影响了隋、唐的正音。

隋朝统一中国,编《初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唐承隋制,当时唐有“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的说法,而东都就是洛阳。

宋朝统一天下,以今天的河南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并以开封音为正音,称为“宋音”或“中州音”。

明初的《洪武正韵》,同样标榜“以中原雅音为定”。直到清朝中期以后,官话的标准音才向北京话转移。

民国教育部在1932年制定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正式确定了以北平话为标准音的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以河北承德市滦平县语言作为标准普通话,确定了现代标准汉语的普通话体系,并由此大力推广到全国。

就这样,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古代“普通话”,逐渐退出主流历史舞台,完全让位于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其实,我们仔细考究今天的北京方言,仍能窥见“洛阳话”和“北京话”激烈交锋的影子。北京方言中,很多字都分“文读”“白读”两种,如“伯”“柏”,就有“bo”“bai”两种读音,其中“bai”这个发音,和洛阳方言完全一致。

中国的语言底蕴深厚,虽然在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说不同语言的群体,但好在每个朝代都会制定通用语言。所以我们看到三国时期,那些来自不同地区的英雄豪杰,只要学会了洛语,在一起交流并不困难。

现代河南地区的网友,若是“穿越”到了三国,有机会与众英雄名臣面谈,估计也能和他们搭上几句话呢!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20 11:09 , Processed in 0.1275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