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旅游 景点 查看内容

成都地名故事:三国文化遗迹之05其他相关遗迹

2021-12-7 22:18|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3342| 评论: 0|来自: 小小地名大乾坤

摘要: 蜀汉政权在历经半个世纪,给成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人为了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追思他们的高风亮节,前前后后修建了不少相关的墓、祠,留存下许许多多的三国遗迹,为成都这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丰富 ...

蜀汉政权在历经半个世纪,给成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人为了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追思他们的高风亮节,前前后后修建了不少相关的墓、祠,留存下许许多多的三国遗迹,为成都这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景观。

张飞衣冠墓

据民国《华阳县志》载:“(张)飞身死,是否迎葬成都,载记都不可考。独《大清一统志》有之,称张飞墓在华阳县万里桥南。而旧《通志》迳云‘先主收尸装首葬此’,不知何所本也。清康熙时,巡抚能泰既修关墓,亦新飞祠墓焉。杨甲仁为之记。”张飞衣冠冢就在浆洗街附近的桓侯巷里,因张飞封号为“桓侯”而得街名。衣冠冢前立有石碑,刻有“汉张夫子衣冠墓”。现石碑仍在,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离此不远有张爷庙,庙内供奉张飞塑像。相传张飞是屠夫出身,解放前,张爷庙即成了屠夫祠堂,屠夫们经常来此聚会,祭拜祖师爷张飞。同时也宰杀猪牛等。人们还在张爷庙旁修建放生池,以洗脱杀生罪孽。张爷庙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上世纪8O年代末被拆除。

据清光绪五年版《成都地图》可知,张飞衣冠冢与刘备的惠陵、关羽的衣冠墓正好成三角形状,象征着“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印证了他们的誓言:“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龙泉张飞营、关索寨

位于距龙泉驿镇东5公里余之简阳市武庙乡烂田村与团堡村交界处。这里是成都通往川东的古通道。

山泉铺侧龙泉山脊背上有座峰岭,民间传说张飞曾在此安营驻军,故称“张飞营”。民国十六年(1927年)刊《简阳县志·舆地·古迹》云:“古张侯营,在龙泉驿东山上,地势险恶。民国九年,驱滇之役,鏖战于此十许日,滇兵始退。”张飞营沿山脊长梁扎营,连绵3.5里左右,直到石门垭一带,可容纳数千兵马,在当时堪称为形胜之地。

又据清嘉庆《四JI通志·简州》载:“龙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长松山之左。其岭有关索寨。”清咸丰《简州志》卷三载:“龙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即灵泉山 上有蜀汉关索寨。”这座龙泉山峰岭顶部,方圆不N-十亩,且又高低崎岖,绝无平地。据前人记载,有蟠龙石,在山泉铺后二里许东大路侧,一大石平顶,镌字‘蟠龙石”’。所谓“关索寨”,估计就是一哨所或小军寨而已。

张飞桥

是一座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青石古桥,位于龙泉驿区兴龙镇宝狮村。传说张飞曾经在这一带驻兵、放马。他经常路过这里的小溪。每逢下雨涨水,溪水漫溢,行人无法通过,他即命部下在此修建石桥。数十年后,蜀国大将姜维也在这里驻军,出于对前辈的敬仰,他专门派人维修此桥。桥边曾经立有石碑,记述石桥的渊源。现在,这里一 片荒凉,石阶古道长满青苔,人迹罕至。在杂草蔓枝中,碑帽、碑座散落其中,弯如弦弓的青石桥更显岁月沧桑。

金华街

街北曾有桓侯庙、甘露寺,街西口外 500米有白马庙,明代参政郭斗建,清初毁,后重建。现庙、寺均已毁。

大邑子龙庙、赵云墓

位于大邑县城东郊银屏山麓。赵云死于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追谥顺平侯,葬大邑。子龙墓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周围是用砖石砌成的梅花女墙,古柏森森。子龙庙原名汉顺平侯庙,又叫将军庙,占地 10420平方米。祠宇建起后,几经兴废,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迭次培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庙内空地上兴建郊外公园,自县东门至祠宇修筑马路,路旁植垂柳,路端树牌坊,坊额题 “郊外公园”。园 内有护荷池,筑月台,平梅坪,增修小沧州,添造因山阁。祠前有戏台,祠后有子龙墓。“文革”中被毁,仅存殿堂、坟墓、因山阁、小沧州和荷亭。198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庙内道士说,民国二年(1913年)有军阀某部营长打开赵云墓道的石门人内查看,该庙也有人随其人内,见有铁套棺悬于岩壁上,地室内有兵器架、万年灯缸等。以后,再无人进去过。

这里还有一件趣闻。解放前,每年春二、三月,子龙庙要大摆筵席,唱戏一月。这笔巨大开支,全由刘家祠堂支付。刘家为何这样慷慨?他们认为赵云是刘备的大将,长阪坡保阿斗,对刘备有功,而今刘家后代,出了“军长”、“主席”,饮水思源,怎能不对子龙将军酬德报功呢?

另据《蜀中名胜记》载:“《本志》云,‘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庙存。”’

赵云洗马池

在竹林巷和平街小学内,传说是蜀汉大将赵云的故宅,其操场就是他的洗马池。据民国《华阳县志》载:“在治城中子龙塘街,宅旁有池。相传侯洗马处也。因洗马池,蜀人称池为塘,故又名子龙塘。其后遂以名街。自建骆文忠公祠后,街又改呼骆公祠矣。”骆(秉璋)公祠街就是原来的子龙塘街,解放后更名和平街。

清嘉庆时,祠内曾建有雅致的亭榭,园林胜景享誉一时,成为名人骚客留连的好去处。在《船山集》中有《洗马池上诗》。咸丰时,四川提督周达武以数千金购买此宅。据民国《华阳县志》载,当时,周达武“仍以一龛奉顺平于池上”,文士名人欢聚这里,赏荷泛舟。后顾复初等也曾踏访过这里,并留有词《贺新郎·甲寅仲冬饮周执奄丈园赵顺平池上》一阕,又在《乐余静廉斋文集·芙蓉池馆记》一文中写道:“汉赵顺平侯洗马池,其地适当锦城之中,故周执奄通政建有别业 ”清代末年,这里被改成“迎宾馆”,后又成为县女子小学。解放后,街更名为和平街,学校改名和平街小学,洗马池也填成了操场。

双流蒋琬宅

传说蜀汉蒋琬曾居住宜城山下。据《寰宇记》载:“宜城山在县东南十里。李膺《益州记》云,宜城在牛饮水南,今按紫草山,冈阜相属,高百余步,连人陵州贵平县界是矣。《周地图》云,清水在县北十里,改名牛饮水。李膺《记》云,水名客舍,昔程郑家于此,每群牛饮,江为之竭,故名。按,蜀汉尚书蒋琬、宋布衣李甲宅俱在宜城,山下茂林清泉,致可喜也。”《四川通志》也有记载:“蒋琬宅在(双流)县东七里,又犀浦县有蒋琬桥。”现遗迹不可考,仅存其说。

新都马超墓

位于新都区城南三里处桂林乡马超村。马超死于蜀汉鼎盛时期,其墓规模宏大,由于年代久远,原貌已不存在。明代四川按察使杨瞻、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县邵年齐等,为了使马超墓不致湮没,于墓前立碑,道旁立华表。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县陈锯在马超墓四周立界石,严禁在界内樵采、耕种等。道光十七年(1873年),知县张奉书又重新丈量墓地,共3.174亩,墓周栽植柏树,砌筑围墙,招佃看守,春秋祭扫。并在道旁重立“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标志碑,以壮观瞻。

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川提督马维祺到川北巡察军务,绕道新都城南拜谒马超墓。马维祺在墓前重立碑石,新修献殿3间,撰刻马超墓志碑,书写“英风常振”匾额,使马超墓再具规模。马超墓坐北向南,墓后有环状土丘,古柏森森。

马超墓前曾有庙,庙设“祭享殿”,悬挂有马维祺书“英姿飒爽”匾额,壁间刻有马超传略。马超墓地后改为乡村小学,墓早年被盗,墓室宽约3米,深约 l0米 ,内有石门、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文革”中取走墓中石料,仅存墓后环状土丘及石刻两通。1987年,将两块石碑迁到升庵桂湖,现立于桂湖碑林。1985年,新都县(今为新都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内重要文物遗址。

黄忠祠、墓

在原营门口公社黄忠大队“鸡矢树”村,这里曾有一座大坟包,相传是蜀汉大将黄忠墓。坟前有座宽檐大柱的祠庙,大殿有联日:“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庙高。”

清道光五年(1825年),湖北天门县令刘沅在成都西郊买田产。其佃户在耕地时,发现一块石碑、人骨和剑、玉等器物。石碑上书“黄刚侯讳汉升之墓”。据刘沅判断,尽管史载黄忠葬在定军山下,但依封建礼制,勋戚功臣、封疆大吏出守边陲,一旦病逝,准其回朝安葬,或在原郡建立衣冠祠墓,所以不能排除黄忠先葬定军山,后迁葬鸡矢树的可能。于是,由他出面,找官府乡绅捐银募款,在这里修建了黄忠墓、祠,祠内供奉黄忠长须鎏金塑像。刘沅子刘桂文撰联刻石为记。同治八年(1869年),地方官员又筹资购地作公田,每岁收人作为春秋祭奠费用。

解放后,黄忠祠被改作小学。文革中,黄忠墓被毁。黄忠祠因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黄忠祠墓的旧址,现今已经变成居民住宅小区。附近建有一处黄忠文化广场,旁边的街道命名为黄忠街。街道因黄忠祠、黄忠墓而得名。

营门口

传说这里曾是老将黄忠驻军的衙门所在地。

向宠墓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推荐道:“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向宠在当时是蜀汉的得力人才,很得诸葛亮的器重。传说他死后也葬在成都,其墓在今城北花园内。清末尚见墓碑,现已不存。

费神墓、费诗墓

民国《华阳县志》载:“《氏族谱》云,蜀中之有诸费旧矣,日神、日诗,墓皆在成都东南。”遗迹不存,其详细地址均不可考。

新繁县的得名

新繁原名繁县,《华阳国志·蜀志》云:“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据《三国志》记载,延熙十年 (247 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因为这里新增了人口,人丁兴旺,后人称之为新繁。

魏延养兵城

在郫县城关北 l0公里的古城乡。相传魏延曾在此操练士兵,遗迹已毁。

邓艾庙

在西胜街一带,《蜀中广记》云:“圣寿寺后有邓艾庙,为有识者撤去。明县令雷叔闻于此结诗社,名日竹林。”邓艾庙建、毁年代均不可考。

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是西汉前期蜀郡最早的一所公办学堂。创办人文翁,系西汉庐江舒(今安徽舒县)人,汉景帝时担任蜀郡郡守,治蜀政绩斐然,尤以兴建学堂、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最为突出。

刘焉为益州牧,将郡学石室升级为“州学”。刘备称帝后,又将州学石室升为“太学”,为蜀汉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后来,魏将钟会灭蜀后,用隶书在石室内的周公礼殿木柱上题字,赞美文翁、高酰兴学育人的功绩。后人在周公礼殿圣贤图上刻画历代名流,其中有诸葛亮、庞统、董和、费诗、谯周、钟繇等人的像。1985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文翁石室故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12-22 19:09 , Processed in 0.1679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