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名家 查看内容

一个是世家子弟,一个是军阀之子,他们如何上演珠联璧合的君臣之缘?

2021-12-7 20:45|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673| 评论: 0|原作者: 周渝|来自: 国家人文历史

摘要: 说个短而虐的“鬼故事”:建安十五年(210年),曾主导赤壁之战、挽江东于危难的东吴水军统帅周瑜在36岁时英年早逝。他魂魄来到地府,苦寻挚友孙策亡魂而无果,于是来到奈何桥边询问孟婆:“伯符可曾于此转生?”孟 ...

说个短而虐的“鬼故事”:建安十五年(210年),曾主导赤壁之战、挽江东于危难的东吴水军统帅周瑜在36岁时英年早逝。他魂魄来到地府,苦寻挚友孙策亡魂而无果,于是来到奈何桥边询问孟婆:“伯符可曾于此转生?”孟婆答:“两年前,他已化作一阵东风。”


三国故事中,借东风多少有点“玄学”的意味;不过在正史里,赤壁之战时燃烧的长江真的刮起了东南风。当然这有合理的推测——周瑜掌握了天时,即军事气象学,结合天象、气候、地域等因素,得知东南风起的时间,再结合敌我情况,制定出合理作战方案,黄盖一纵火,就达到“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的理想效果。


人的成长,也是需要“东风”的。而周瑜和孙策的故事,也有过一段互为东风的理想开端。

 

游戏中的周瑜形象。来源/《三国志·战略版》



少年逢知己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孙权政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但实际上的第一代孙坚,至死都没控制江东一寸土地;真正奠定江东领土基业的人,是他的儿子孙策。


孙策生于灵帝熹平四年(175),比曹操年轻整整20岁,无论年龄还是资历,都只能算后辈。可就是这个20多岁的后辈偏偏在官渡决战前夕成为奸雄曹操的心腹之患,何也?


汉末群雄中,配得上“英雄出少年”这五个字的人极少,孙策是其中之一。孙坚在与黄祖的交战中战死时,其长子孙策年仅18岁,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孙策相貌英俊又骁勇善战,但寄于袁术帐下的他因非袁氏心腹,始终未受重用,甚至多次被开空头支票。


兴平二年(195),孙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中原群雄割据,军阀混战,不如抽身于外,率兵渡江,东土开疆。


孙策踏上东征之行时,不过“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但这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队伍,却能在日后的江东诸役中“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先破扬州刺史刘繇,后灭江东巨匪严白虎,在江东开创出属于孙氏的一片新天地。这固然与孙策有项籍之勇,战力爆表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与刘备一样,拥有一个强大的创业团队。

 

游戏中的孙坚、孙策父子。来源/《三国志·战略版》

 

可是当孙策渡江开辟新战场时,父亲孙坚留下的部署并非尽数跟随,相当一部分依旧留在袁术帐下效劳。所幸在这段艰苦卓绝的江东开国岁月中,孙策身边陆续聚集了一群不离不弃的追随者,他们有孙坚留下的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老将,也有后来归附孙策的吕范、周泰、蒋钦等青年俊杰,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亚于刘备早期涿郡集团(刘关张)的精英团队。同样,这个集团也有核心,正如刘备与关羽、张飞“恩若兄弟”,生死相随;孙策则有与他患难与共的总角之交——周瑜。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在东汉朝廷出仕,官居汉朝太尉之职。周瑜的父亲周异也曾任朝廷的洛阳令。周瑜过人之处在于他出身官宦世家,却选择学习兵法军事。东汉时期的世家子弟有进入官学的资格,学有所成者,往往师从名士游学。虽然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选拔官员的科目,但到了东汉末年,这种制度已被世家门阀所垄断,沦为互相吹捧、弄虚作假以谋官的进阶手段。


周瑜虽是世家子弟,但履历中既没有“孝廉”“茂才”等记录,也没有跟随某个名士学习的记载,按照当时对士族子弟的标准,周瑜反而会被士族们视为“不务正业的官二代”。然而少年周瑜绝非不学无术之辈,从其后战争中的军事才能来看,他应该很早就开始学习兵法,研究如何运筹帷幄能够决胜千里,如何排兵布阵足以出奇制胜。当时像周瑜这样不走寻常路,选择学习兵法世家子弟实乃凤毛麟角。周瑜是世家子弟中的非主流,这应该也是他与孙策能玩到一起、情同手足的主要原因


策瑜二人,一个是世家子弟,一个是军阀之子,本不是一个世界,但周瑜不仅与孙策无比投缘,甚至邀请孙策一家住进自己家大院里,两人彼此“升堂拜母”,亲密无间。周瑜弱冠之年,正逢孙策渡江立业,他义无反顾率丹阳之兵以援知己。

 


策瑜双璧合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会对周瑜首次登场印象颇深,雄姿英发的周瑜率兵迎接渡江的孙策。


两人久别重逢,诉以衷情,这倒不是演义杜撰,基本与《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相符。


正史中,孙策和周瑜的首次合作就是兴平二年(195),孙策率军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长江,恰好周瑜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堂叔父周尚。得知孙策将要渡江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对这位总角之交鼎力支持。孙策与发小重逢,大喜过望,说道:“吾得卿,谐也!”

 

游戏中的孙策形象。来源/《三国志·战略版》

 

就这样,弱冠之年的周瑜跟着弱冠之年的孙策,踏上定鼎江东的征途。当时孙策之众已发展到数万人,他很自信地告诉周瑜,说自己兵力已足够平定三吴,请周瑜可以率部回丹阳,毕竟那算是周瑜叔叔周尚的人马。此时周瑜与孙策并非君臣关系,率部助战纯粹因为“刷脸”换来的情义之战。周瑜回到丹阳不久,孙策与袁术绝交,袁术则因周瑜与孙策的关系而担心丹阳有失,派遣堂弟袁胤接替周尚为丹阳太守,令周尚、周瑜叔侄返回寿春。


这时袁术也发现了周瑜的才能,想将他收为己用,但周瑜并不想把前程草率押在袁术身上。周瑜在仔细观察袁术中,发觉此人必不能成大事,若要共谋大业,辅佐知己孙策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于是他借故东归,投奔好兄弟去了。孙策听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并调拨士兵2000人,战骑50匹。此时周瑜才24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醉心于研究兵法的周瑜并非一介武夫,他也有士族子弟阳春白雪的一面。时人云:“曲有误,周郎顾。”有玉树临风之颜,具儒雅飘逸之风;通风林火山之义,怀吞食天地之志。


以今日之标准,可谓万千少女心中的绝代男神;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亦为之倾倒。唐时诗人李端作五言绝句《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霸王的大陆


建安四年(199),孙策基本平定江东,巩固好根据地,准备对外扩张。


当时与江东势力接壤的,北面为庐江郡,西面为江夏郡,前者是袁术的势力范围,后者为荆州黄祖镇守之地;黄祖与孙氏有不共戴天之仇;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被天下诸侯共讨之。


孙策经过权衡,决定先北伐,参加讨袁联盟。不过这年夏天,讨袁联军尚未出发,袁术就吐血而死,这一变化也直接引发了孙策夺取庐江之役。


袁术暴毙后,其部将杨弘、张勋等人欲率部投奔孙策,结果被庐江太守刘勋拦截而全体被俘。而袁术的堂弟袁胤等人也弃守寿春,抬着袁术的棺木到皖城投奔刘勋。


刘勋是袁术旧部,当时在江淮一带兵精粮足,实力不容小觑。孙策对刘勋的实力有所忌惮,但若不夺取庐江,则江东就没法吸收北来势力,于是决定智取。很快,刘勋接到孙策来信,说是要与之结盟一起攻取豫章郡的上缭,同时还给刘勋送去许多珠宝。当时在刘勋身边的刘晔就发现情况不太对劲,他认为上缭城本来就不易攻取,若贸然出兵,孙策必会乘虚袭其后,刘勋也会落到“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窘境。


然而刘勋信了孙策的所谓联盟,大摇大摆地带兵出城前往上缭。果不其然,刘勋刚一出城,孙策和周瑜就率部奇袭庐江,一举攻破了庐江郡的治所皖城。这一战之后,孙策和周瑜还分别迎娶了当地两名国色天香的美人大桥和小桥(后被传为大乔、小乔。关于大小乔的出身,清代有人考证说是太尉桥玄之女,影响甚广,但此说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庐江之战,孙策、周瑜二人既成功夺取地盘,又迎得美人归,但战斗远未结束。刘勋中计后,欲回师夺取庐江,结果半路中伏,精锐尽失,只好向孙策的仇敌黄祖发出求救信,黄祖则派其子黄射带兵支援,孙策得知后一鼓作气再创刘、黄联军,大获全胜,曾制霸江淮一带的刘勋被打得仅剩数百人,投了曹操。


庐江之役结束后,孙策挥师直捣荆州的门户江夏,黄祖迅速向刘表求援,率领本阵及刘表援军刘虎部和韩唏部与孙策军对峙于沙羡。这一场决战黄祖军以两万人对孙策军一万七千余人,双方皆精锐尽出,是孙策一生中参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对于孙策而言,不仅是其逐鹿中原的必经之战,还背负着世仇家恨。战端一开,江东上下群情激奋,战船“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孙策亲自策马扬鞭,入阵杀敌,手中还击打军鼓为江东军助阵,军士愈战愈勇,周瑜、吕范、程普、韩当、孙权、黄盖等江东家底尽出。这场惊天泣鬼的战斗一直持续第二天早晨,黄祖军再也无法抵挡孙策的凌厉攻势,最终战败溃逃,此役孙策虽未能手刃仇人,但也算给死去的父亲出了口恶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GMT+8, 2024-4-19 05:41 , Processed in 0.1014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