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美如画 万卷楼吸引四方游客
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万卷楼附近,雨后的空气格外凉爽,几位游客正在此处稍作休息,为登上万卷楼储存体力。
“我很喜欢三国文化,这次送孩子到南充来上学,知道这里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写作的地方。孩子去学校报到后,我就顺便到这里来看一看。” 来自安徽的方先生和妻子在万卷楼下拍照留念。
登上257级台阶,记者走进了重檐楼阁的万卷楼, 仿佛打开了一座三国文化的宝库。
抬眼望去, 朱红漆的木门木窗和线条简洁的窗棂围栏, 重现了万卷楼的汉代遗风, 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卷楼”金色大字巨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万卷楼庭院中央,陈寿青铜塑像形态逼真,手抱竹筒,神韵飞扬。
在万卷楼的三个展馆中, 分别陈列着各种版本的《三国志》 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的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壁彩绘的16幅以《三国志》史实为内容的三国壁画,堪称一绝。摆放在第三展馆正中的东汉击鼓说唱俑, 神采飞扬、动作夸张,给沉寂的万卷楼增添了许多生气与活力。
西山风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天到万卷楼参观的游人有近千人, 不但有重庆、湖北、陕西、江苏等地的国内游客,还有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国外友人。
仿汉晋风格 历时三年重建万卷楼
公元233年,陈寿出生在安汉县(今四川南充)。据史料记载,陈寿四五岁时,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识字。 大约18岁时, 陈寿进入蜀国都城成都的太学学习, 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同是南充人的谯周。公元263年,蜀汉灭亡,陈寿留在了故乡南充,闲居家中,埋头读书。公元268年, 陈寿赴洛阳担任西晋著作郎, 从此人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陈寿编撰完成了史学巨著《三国志》。
经过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纯蛟考证,“万卷楼” 一名最早出自明代学者曹学佺,他在《蜀中广记》记载“陈寿隐居于此”“有万卷楼在山之麓。”“盖源于唐之陈寿祠,其地在治西八里果山之首。唐敕封寿为昭德文惠侯。”也就是说, 至少从唐代开始就已立祠纪念陈寿。
宋代,陈寿祠被称为昭护庙,元代时迁建至南充城西三里金泉山, 明代时楼址也在此处。因此,康熙年间《顺庆府志》记载:“万卷楼在金泉山下, 陈寿读书于此。”目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万卷楼是陈寿少年时读书和归隐后的地方。
然而从明初以来,万卷楼屡遭兵灾,名迹多毁。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拨款400万元恢复重建。顺庆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干部欧宪中当年直接参与了万卷楼的重建。欧宪中介绍,明代的万卷楼就在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原四川省蚕丝校老校区)旁,新址紧靠原址,面对嘉陵江,背靠玉屏山。重建的万卷楼依照汉晋风格仿制。1993年初,万卷楼主体工程竣工。如今,万卷楼景区内的万卷楼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设有三个展馆,分别介绍陈寿生平、《三国志》 的内容及影响和三国文化。
20多年过去,万卷楼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三国文化爱好者纷纷前来探访,成为三国文化寻踪探秘之地。
城市新名片 打造三国文化溯源地
今年1月, 万卷楼获评“感动南充2018”十大新闻地标。在对外旅游推介会上,南充大力推介三国文化资源,并与川内其他三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合作,打造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2009年4月11日上午,在川陕甘渝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启动仪式上,四川、陕西、甘肃和重庆的旅游部门按照“整合线路、携手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推出了6大主题15条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其中,4大主题都涉及南充和阆中这两座城市。2017年4月下旬, 兰州—南充首趟旅游专列抵达南充, 开启南充的三天三夜梦幻之旅,“游览西山万卷楼、追根溯源访三国” 便是其中的重要行程之一。
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赵亮表示, 南充提出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要做响“五张名片”。其中,做响“历史名城·三国文化”,将进一步提升、完善万卷楼景区功能,开展“扮陈寿写三国”“三国人物绘画作品展览”“推木牛流马”等极具三国文化特色、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化活动,打造世界三国文化溯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