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历史 史话 查看内容

魏晋南北朝城市供排水的管理

2018-7-3 17:04|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34508| 评论: 0

摘要: 对于城市而言,具有相当规模的供排水系统是必须的。早在传说时代,就有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记载,《史记》卷12《孝武帝纪》:“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 ...

对于城市而言,具有相当规模的供排水系统是必须的。早在传说时代,就有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记载,《史记》卷12《孝武帝纪》:“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汉时里外之沟,同样属于一种排水设施。位于黄河上游刘家峡一带的甘肃永靖县境内留存了大量的秦汉长城烽燧遗址,故县城以东的盐锅峡小茨堡,是一座方圆不足一华里的小城堡,可见厚20-22厘米的夯土层痕迹,并残留有汉代的瓦片、五铢钱、七节完整的陶水管道。管道口径均为10厘米。长60厘米,底径20厘米。

建业

孙皓凿城北渠,引玄武湖水入宫内,清流绕殿。宫城南北的御道两侧开沟引水,植以青槐。城南夹淮水立栅,既可御敌,又便于防洪。

《建康实录》卷2:“赤乌三年十二月,使左合侍御史郗俭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赤乌四年十一月,诏凿东渠名青溪,通城北堑潮沟”又注云:“潮沟亦帝所开,以引江潮……东发青溪,西行经都古承阴、广莫、大厦等三门外,西极都城墙,对今归善寺西南角,南出经阊阖、西明等二门,接运渎,在西州之东南流入秦淮。”《景定建康志》卷18:“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

 东晋孝武帝时于宫城以北建华林园。南朝刘宋元嘉中,将玄武湖水引入华林园天渊池,再通建康宫,经太极殿。从东西掖门下注入宫城南堑。

 南齐亦将玄武湖水引入宫内,并有太官行水沟。《南齐书》卷6《明帝纪》:“性猜忌多虑,故亟行诛戮。潜信道术,用计数,出行幸,先占利害,南出则唱云西行,东游则唱云北幸。简于出入,竟不南郊。上初有疾,无辍听览,秘而不传。及寝疾甚久,救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鱼以为治,外始知之。身衣绛衣,服饰皆赤,以为厌胜。巫觋云:‘后湖水头经过宫内,致帝有疾。’帝乃自至太官行水沟,左右启:‘太官若无此水则不立’帝决意塞之,欲南引淮流。会崩,事寝。”除了宫廷如此,各府衙之间也建有水道,所以才会有“阁道坏,坠水”的场面。

邺城

曹魏至十六国时期的邺城,俗称邺北城。邺城有十分完备的给水系统。据《水经注》,曹魏筑邺城,共七门。从建春门至金明门有一条宽约13米的大道,将邺城分作南北二部。北半部主要建筑宫城、衙署、铜雀园等,南半部则主要为一般官属和里坊。邺城西北部有铜雀园,其东临文昌殿,西临三台。园中建有殿堂、池诸、山石、亭榭。邺城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高差约为三米,曹操引漳河之水自铜雀园下伏流入城内,顺地势东出城外,注入湟水。是为曹操《登台赋》“引长明灌街里”中所提及的长明沟。长明沟的走势基本上与城内的东西大道并行,并有支流分布于里坊之中,予取予用。邺城外还建天井堰、石塞堰等水利工程,保障城市用水和农业灌溉之用。同时,城外的玄武苑、灵芝苑等大型园苑,既是园林,又在给水系统中发挥作用。

平城

平城分宫城、郭城。宫城内建有大批殿宇,如浑水穿行其中。郭城横跨如浑水两条支流,周长为32里。郭城之内“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里宅栉比,人神猥凑”。郭北有北苑,苑内有宫殿、园池、窟寺、方泽等,如浑水流经其中。郭东有东苑,有宫殿、宗庙、湖池、佛寺等,与传统的“左祖右社”不同。郭西的西苑引入武川水,“疏为三沟,分流宫城内外”郭南有“城南渠通于城内,作东西鱼池”(《北史》卷1《魏本纪第一》),宫殿、园池和祭天坛分布于流水间。

洛阳

洛阳的供水系统分为两种。一种为西引谷水东注、保障整个城市的供水。另一种为保障金墉城、禁苑、宫城的供水。1993年的考古勘查中,发现北魏洛阳城西有谷水旧道遗迹数千米。按千金渠的渠道,是引谷水东流经洛阳城北,分一支入城,《水经注·谷水》:“谷水由王城西北,东流经干祭门北,东至千金堨。又东晋惠帝造石梁于水上,谓之皋门桥。谷水又东,又结石梁,又东,经金墉城北。”是为“长分沟”遗迹。另一条水道向东,穿西廓进入城内,此水道应为谷水主道。这条入城后流经禁苑的水道称为“御沟”、入城后继续向偏东北的方向延伸,到达内城西城垣外,两条水道合并后注入阳渠,于堰师入洛水,增加了洛水的流量。探查得知,南面的一条水道,宽度为20-30米,距今地表土层2-2.5米始见淤土,淤土厚达3-4米。全长3500余米。北面的一条宽度为10-15米,淤土层距今地表4-4.5米。全长约为3800米。

 阳渠为谷水环绕洛阳城流段的称谓。从洛阳城外的东南角引洛水北上,到距离上东门(东郭城墙北门,北魏时称建春门)以东七里的地方(七里涧)西与环城的河流相通。上东门外的阳渠水道,自门址外面的护城河分作二股水道,一条南流环城而行,另一条则向东流去。东流水道位于七东门外大道以北,与大道并行,相距15米左右。水道较宽,最宽之处达100米,一般有90米,在今地表下4-4.5米见淤土。淤土厚达2米。距离建春门约800米,水道向南转折,其东西宽为30米。水道经过架有桥梁的建春门外大路,复转折向东偏南,穿过外郭城继续东流,注入洛水。此段水道宽约35-60米,距今地表10米仍有淤土层。

 长分沟又称张方沟。西晋时因“谷水浚急,注于城下,多坏民家,立石桥以限之,长则分流于洛,故名长分桥”,沟亦名长分沟。又因西晋时遣将张方,营军于此桥,又名张方桥,沟亦名如之。现已探明,此沟即为北魏修筑外郭城西垣所利用的护城河,全长约为2800米,北段宽度为15-20米,南段为25-30米。沟底淤土距离今地表6米以上。长分沟经西阳门外大道,向南偏东,经西明门大道南流,注入洛水。沟之南段至今地表仍保存了一条深1-1.5米的水沟,夏季雨水较大时仍然起着泄洪排涝之效用,据当地农民介绍,20世纪50年代之前全段水沟都可看到,邙山雨水经此沟排入洛水。《水经注》卷16《谷水》:“《洛阳故宫名》日:南宫有台,临照台。《东京赋》曰:其南则有謻门曲榭,邪阻城。注云: 謻门,冰室门也;阻,依也; 洫,城下池也;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

 这些水道,走向与城垣、护城壕平行,但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城市的供排水给予如此周到的考虑,在古代城市史上是一项重要的贡献。据记载,园囿中有天渊池、翟泉,宫城内有灵芝台、洗烦池等,与城内纵横交错的水流网络共同构成了洛阳的供排水系统。

其他城市

一般情况下,城市多建于水旁或取水比较方便的地方,这样一来,城市的供水(包括排水)就可以顺利解决。这里试举数例。《水经注疏》卷4《河水》杨守敬疏:“《一统志》,河北故城,今芮城县东北里许。……河水东流,自河北城南,东经芮城,又东经湖县故城北。又云,湖水经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湖水在今乡县之西,今芮城县在阌乡县东北,河水先经河北芮城,后经湖县,是芮城在今芮城县之西,河北县尤在其西。”“河水又东,水乐涧水注之。水北出于薄山,南流经河北县故城西,故魏国也……在河之北,故日河北县也。”《南齐书》卷18《祥瑞志》:“建元元年,郢州监利县天井湖水色忽澄清,出绵,百姓采以为纩。”“建元四年,青龙见从阳郡清水县平泉湖中。”城内无水时,如果城临江河,可以通过地下井的方法将江流引入;如果远离江河湖泊,则掘井直取地下水。

由上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供排水方法基本为如下几种:

渠道引水

这种办法古已有之。利用河流的落差和走势,将河水导入城中循环,既可保证水质常新,供水有恒,又可一劳永逸地节省人力物力。《水经注》卷6《晋水》:“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园溉。”城附近一般有引水渠。这是遏水造渠。大多河流并不可遏,因此只能凿渠引水,这种办法毫无例外地通行于一般城市、都城。《三国志》卷26《牵招传》:“(雁门)郡所治广武,井水碱苦,民皆担辇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准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晋书》卷124《慕容熙》:“凿天河渠,引水入宫。”《晋书》卷121《李寿》:“又以郊甸未实,都邑空虚,工匠器械,事未充盈,乃徙旁郡户三丁已上以实成都,兴尚方御府,发州郡工巧以充之,广修宫室,引水入城,务尽奢侈。”《宋书》卷34《五行志》:“元康五年四月庚寅夜,暴风,城东渠波浪。”北朝的情况也是如此,《北齐书》卷18《高隆之传》:“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治水碾硙,并有利于时。”

渠道排水

城内有排水渠。《初学记》卷2《墙壁第十一·孟奥北征记》:“邺城避雷室西南石沟,北有华林墙……”是排水沟建在避雷室与墙体之间,这样的沟渠应该是与城内相联通的。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互相联通的排水沟渠,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回,然后排出城外。《魏书》卷4《恭宗景穆帝纪》:“及(世祖)车驾至姑臧,乃诏恭宗曰:‘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泽中……”’所谓“自余沟渠”,应当就是联结城外的排水沟渠。通常情况下大道旁边即设排水沟,如《魏书》卷83(下)《外戚(下)》:“……肇所乘骏马停于神虎门外,无故惊倒,转卧渠中,鞍具瓦解。”马之所以“转卧渠中”,说明此排水沟是露天的。总之,纵横于城内的沟渠排水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模式。

凿池蓄水

《魏书》卷2《太祖纪》:“起鹿苑,南因台阴,北距长城。东包白登,属之西山,广轮数十里,凿渠引武川水注之苑中,疏为三沟,分流宫城内外。又穿鸿雁池。”“穿城南渠通于城内,作东西鱼池。”另外,城隍也是具有蓄水功能的。《晋书》卷95《艺术·佛图澄传》:“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其水源暴竭,勒问澄何以致水。……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12-21 22:01 , Processed in 0.2326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