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故事,其中一合酥、阔门事件、梦中杀人再到鸡肋事件,无一不是说明杨修一步步犯忌,不作死就不会死。说杨修是被自己“恃才放旷”耍弄聪明害死,当然有道理。其实杨修之死另有深层次的原因。 一、其父与曹操结怨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忠于汉朝的杨彪随献帝定都许县。当时百官举行大宴,兖州刺史曹操见杨彪(杨彪是尚书令,相当于丞相)神情不悦,惧怕之下以去厕所为由离开宴会。不久,杨彪便被罢免。当时袁术在淮南称僭号,曹操因此诬陷杨彪与袁术是亲戚,想要将其下狱。 由于孔融为杨彪极力辩护,曹操无奈之下只得释放。 两人因政见不合而结怨, 以致祸及儿孙。 杨修被杀后,有一天,曹操碰到杨彪,故意问道:“您为什么如此消瘦?”杨彪回答说:“我惭愧没有金日磾那样的远见,(金日磾的儿子,为汉武帝所喜欢,称为弄儿;后来渐渐长大了,有一天,金日磾遇见弄儿在殿里同宫女戏耍,他怕将来连累自己,便把弄儿杀死了。)而我还有老牛舐犊的爱子之心呀。”曹操被杨彪引经据典地奚落一番,很是难堪。 二、杨修卷入夺嫡之争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犹豫不决。因为在自己儿子间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尔虞我诈两个派系。其中拥护曹植的杨修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对曹植争夺世子地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画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占据先机,有多次机会能当上太子。(“(曹)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在夺嫡问题上杨修从中兴风作浪,搞事情。“整”得曹操很不爽,这不爽的结果,带来的是曹操毫无疑问地加重对杨修的怨恨与猜忌。时机一旦成熟,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痛下杀手。 三、参与司马门事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带有诗人浪漫情怀的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得知后暴怒,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一锤定音确定曹丕为世子。 另一种说法是,据《续汉书》记载:“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彰。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杨修参与司马门事件,犯了曹操的大忌,是导致他被杀的原因之一。 四、铲除异己 上文提及,杨彪与曹操政见不合,杨修思想必然会受到其父影响,况且杨修结交的都是些与曹操作对的政敌,曹操当然怀疑他在汉魏立场上不支持自己。 这在曹操后来写给杨彪的信中可以得到佐证:“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意思是说杨修倚仗着父亲家族显赫的权势,常常与曹操不一条心。要想加以纠正,却看他颇怀怨恨,劝之不思悔改还变本加厉。这就清楚地表明,曹操杀害杨修又找到一条罪状。 “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曹操铲除异己诛杀杨修其实只需要一个借口就足够了。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14 06:01 , Processed in 0.1551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