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说不尽的“三国”进化史

2017-12-25 14:59|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324| 评论: 0

摘要: 近期的媒体频频被三国题材古装大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刷屏。从司马懿的鹰视狼顾,到追认曹叡是一代英主,再到三分归晋,这部古装历史大戏再度点燃了人们的三国热情。从易中天到“三国杀”,从《赤壁》到新版 ...

近期的媒体频频被三国题材古装大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刷屏。从司马懿的鹰视狼顾,到追认曹叡是一代英主,再到三分归晋,这部古装历史大戏再度点燃了人们的三国热情。从易中天到“三国杀”,从《赤壁》到新版《三国》,每隔几年,三国题材都会周期性地回归娱乐的视野,被人们从新的视角或者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温一遍。

其实,三国热由来已久。这个分裂而向心、杂乱而有序、偏安而进取、权谋与征伐交织、取代与崛起并存的时代太过迷人,它的矿藏蕴含了经典的中国式智慧、人格、际遇,甚至隐含了中国式的家国情怀和中国历史进程的核心密码。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在后世不断地升级、扩容和改造,已不再是单纯的原始面貌,它涂抹了历史的粉底,使用了文学的遮瑕,勾画了话本的眼线,涂抹了戏剧的唇釉。人们塑造它,投影它,妆扮它,三国不是沉闷老旧的美人图,而是常见常新的fashion girl(时尚女郎)。

三国故事流变和《三国演义》的诞生

三国的原点在历史。从公元220年曹丕践位到公元280年孙皓投降,历史学的三国时代只有狭窄的60年。而被我们广为谈论的文史三国,起点上延至黄巾起义,时间边界更加宽泛。当后世谈论三国的时候,所指的往往是更加蕴含文学张力和完整历史架构的文史三国。

首先登场的是官修史书。西晋陈寿综合了魏、吴官史,并搜补了蜀汉史事,编成了《三国志》。南朝刘义庆编著《世说新语》,范晔编撰《后汉书》时都保留了大量文史三国的人物轶事和传记。这些文献成为后世三国故事的滥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唐代杜甫与杜牧两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中,就可以找到三国史事的痕迹。李商隐在《骄儿诗》中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直接拿张飞的肤色黑和邓艾的口吃来说事,他的视点似要更加诙谐。

到了宋代,苏轼被贬黄州时,认定了眼前的大江绝壁就是当年的赤壁,不仅欣然写下了两篇通透洒脱的《赤壁赋》,还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终于弄清楚了真正的赤壁在哪,但是黄州却因东坡的错误赢得了“人文赤壁”的美名。当假古董遭遇名人效益,也可以催生出崭新的人文景观。当然还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拳拳的精忠报国之心跃然纸上;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也道尽了诗人心中愤然的块垒,国运的转折都让他们对诸葛亮的《出师表》情有独钟。

除了文人,宋代发达的市民文化和娱乐产业,也使三国文化在民间火热兴旺。《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善说三国话本的艺人霍四究。《东坡志林》记载的民间说三国,已经出现了尊刘备贬曹操的倾向。而姜夔《观灯口号(其七)》和《宋史·范纯礼传》都有民间演出三国戏的记载。金元时期,三国戏愈加发达,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三十多个品种,其中尤以关汉卿的《单刀会》最为有名,“这也不是江水,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写得铁骨铮铮,豪情万丈。

在民间三国故事的基础上,今存最早的小说性质的三国文本是元代至治年间新安虞氏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但是,以上的一切也仅仅是序幕。在千百年的深厚积淀中,罗贯中编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终于横空出世。《三国演义》的风头甚至远远盖过了更加悠久和严肃的《三国志》正史,它终结了三国故事的种种流变,成为关于三国故事最权威的定版和古典美学的源头。

古典精神的三国改编

在《三国演义》开辟的道路上,明清以降的三国戏剧衍生发达,尤其是到了晚近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传世经典。

流行歌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里面除了窦尔敦,剩下的几位大花脸哪一个不是三国人物?梨园行有句话,叫“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说的就是三国戏剧目的丰富。自不必说《失空斩》这样的大戏中“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如何脍炙人口,只说1905年,谭鑫培拍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个三国的故事。逢年过节,唱一出刘备娶亲的《龙凤呈祥》,喜庆热闹、红红火火。精彩纷呈的《群借华》,1959年被改编成了《赤壁之战》作为国庆十年献礼,《借东风》的经典唱段也被马连良改成了“一阵风只留下千古绝唱,赤壁火为江水添色增光”。

除了戏曲,以评书为代表的各种曲艺,也曾经随着无线广播走进千家万户。袁阔成、单田芳都讲过《三国演义》。袁阔成的版本深刻地影响过一代又一代人。连丽茹录一个叫《听书唱戏话三国》的电视节目,硬是把评书和京剧糅合在了一起。早年间,这些三国戏码,曾是人们知识的重要来源。

戏曲、曲艺、邮票、小人书,遵循原著古典性的经典改编,终于在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达到了最高潮,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周瑜……一个个三国人物走出历史,活了起来。没错,那不是鲍国安、唐国强、陆树铭,他们就是曹操、诸葛亮和关羽。

在三国故事里写进价值多元

然而,时代的大门从没有向三国故事关闭过,文化的多元性影响了人们在今天审视和改造三国故事的方式。

有几件值得一提的大事件。首先是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进入中国,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流行文化中的三国形象,文化的反哺,打开了新鲜的眼界,冲撞了我们固有的认知定势。作为日漫的派生品,街机游戏《三国志》也被一代人树立为经典,人们从未见过三国故事如此崭新的拓展形式。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各类三国题材的策略类游戏一夜之间方兴未艾,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游戏门类。

第二件是“三国杀”桌游的流行。这个由中国大学生改造发明的游戏,披挂着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最重要的是,被“三国杀”承载的三国文化顺利地向更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推广,很多青少年因此认知、走进和痴迷于古老的三国故事。

第三件现象级的事件,是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对三国的品读颠覆了传统三国人物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脸谱化形象。易中天个人讲述的魅力和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引发了三国题材的出版热。《卑鄙的圣人》《三国配角演义》等以三国为蓝本的出版物数量难以统计。

这三件大事在近3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三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解放了人们对三国的传统认知。连环画变成了漫画;三国游戏从“华容道”变成了桌游,变成了光盘、压缩包和模拟器……人们对三国的解读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

在这些深厚的转折和积累中,《赤壁》《关云长》《见龙卸甲》《三国》《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影视剧不断推出,这些影视剧的美工、剧本、质感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近年来随着曹操墓的发掘,连带着影视剧版的《曹操》也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

今天的三国,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标签,一面展示着浓郁的中国风,一面勾连着当下流行的娱乐商业和文化产业。然而,从古至今,三国文化的进化都是与时代的精神深刻融合的。“尊刘贬曹”价值基调的形成,是与民间朴素的道德是非纠缠在一起的。到了毛宗岗批三国的时候,更是把当时正统知识分子的情感和价值写进了作品当中。所以,在多元、国际化和大IP的时代,今天的人就在三国里写进了价值多元、视野国际和创作的IP化。

三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可贵文化财富,它欢迎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宣扬、推广、扩散,在任何历史时代都保持热力和开放,这是一份坚定的文化自信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1-10 11:22 , Processed in 0.0946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