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所谈的既非小说演义,亦非正史资料,而是我根据一些资料评论自己设想的。 说起三国阵法,我认为最主要是以下三类。 锋矢阵 在很多游戏中,这种阵法是骑兵专用,有时也叫冲锋方阵。在历史上,步兵也有这类阵法,在秦国灭六国的战争中,很多手持约七米(折合今天的国际单位)的长矛的士兵组成的方阵朝对方阵地冲击,只许进不许退,前排倒下后排继续。前进过程中,就像一个移动碉堡。后来,骑兵逐渐担负起了组成锋矢阵的任务,使这种阵法有了速度上的优势,曹操麾下就有一只名为虎豹骑的骑兵队,行军速度极快,耐力也好。 三国群英传中设计的枪兵克骑兵,估计是受了钩镰枪大破连环马的影响。实际上,就算是小说中,钩镰枪队也是伏击骑兵队,而且连环马的控制行动实在太差。在真正的战斗中,在广阔的平地上,枪步兵,要瞄准飞驰的战马,必须击中要害,否则马不会倒,这谈何容易。而且战马是训练有素的,骑兵只要一个口号叫可以躲开,枪步兵很容易丧失击杀对手的良机。而如果把目标对准骑兵本人,那么要注意,骑兵手中也有兵器,可以反抗的,况且骑在马上的骑兵,由于冲击力的原因,兵器会刺出很大的力量,远比站在地上的人挥动兵器的力量大,而骑兵因为有护具,很难被打下马来。 骑兵比较拍进入狭窄的地域使事实,以为一旦如此,骑兵便没法冲击了,只显得难以控制自己的行动。山道中,街道中,骑兵作战能力远不如步兵。在守城时,守城方利用自己城中的巷道击败骑兵很有效,还可以用拒陆马,这种兵器比人的血肉之躯抗击好多了。 鱼鳞阵 说句实话,偶一直不知道鱼鳞阵是何物,后来看到它是一种盾牌秘密排列的防守阵势。果真如此,它与圆形阵的原理差不多了,也就是说队伍紧密排列阻挡对方的进攻。 我今天在这里提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称来介绍此类阵法——八阵图。虽然陈寿一笔带过,罗贯中的描写又被公认为太离谱,但还是有人根据一些资料大致描绘出诸葛亮八阵图的原貌。其实与圆形阵或鱼鳞阵的原理差不多,步兵们根据一定的却变幻莫测的规则和地方的进攻方向跑位,其中有人在中央指挥就是太极,跑位不同,自己士兵共同跑向的方向时吉门,士兵们跑在一起紧密排出防御阵,留给敌方的位置是凶门,再放住对方进攻时伺机反攻。这样一种阵法形状与圆形阵类似,只不过大家用神秘的跑位造成了游击战的打法,而不是站在原地死守,在避开敌方强攻时又紧密排列,有利于防御。当大量敌军进入凶门时,可以让所有远程武器齐发给敌军致命一击。 雁形阵 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不死战神》。在影片中汉尼拔用过一种阵法。面对多于自己军队且抢占有利地形的罗马军队,他在前面摆了一个圆形阵用步兵抵住对方冲击,在后面用骑兵摆了一个阵法,这就是雁形阵,当敌方兵力集中打击前面的军队,致使敌军阵型很窄时,汉尼拔命骑兵从后面有两侧杀出,形成包围之势,敌军在两侧受敌时被打个措手不及。 还有另外一种雁形阵的使用,雁形阵的两翼先杀出,若地方继续在中路集中,当然继续包围,若敌方分兵两路则迅速直掏敌方中心,这有些像三国群英传中的三出阵,但不知游戏设计着与我的思路是否一样。 讲雁形阵我决定将长蛇阵——雅称为金龙阵——化为这一类,敌方攻龙头则龙尾去救,反之则龙头去救,若攻中间,不用说,首尾齐进,对对方形成包围。 这类阵法就是靠灵活的跑位避开敌方的锋芒,在敌方不注意的或是防御较弱的地方进攻,或是形成兵法上说的掎角之势,分兵几部,遭遇军较弱的部分去救遭遇敌军较强的部分。上面我说八阵图采用了圆形阵的原理,其实其中的跑位就与这种灵活机动的阵法原理相似。 总之,冷兵器时代兵法上最基本的三种阵型说通俗点就是:冲击阵、防御阵和灵活机动阵。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8 15:15 , Processed in 0.1534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