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品论 查看内容

此人先戏耍东吴,又羞辱曹魏,最后被司马懿“秒杀”

2017-1-11 15:54|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356| 评论: 0

摘要: 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割据,随着“逐鹿”大戏的落幕,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即雄踞北方的曹操(北魏),占据东南富庶之地的孙权(东吴)以及坐拥天府之国的刘备(西蜀),这段历史被称为“三国时期”。这三个国家相 ...
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割据,随着“逐鹿”大戏的落幕,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即雄踞北方的曹操(北魏),占据东南富庶之地的孙权(东吴)以及坐拥天府之国的刘备(西蜀),这段历史被称为“三国时期”。
这三个国家相互间或和或战,充分印证了国际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然而,有这么一支武装力量,长期游离于三国之外,虽说名义上附属于北魏,但也仅仅是名义上,这股武装力量就是位居关外,盘踞在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的公孙家族。
本文就来讲一讲这公孙家族的兴衰史。
这个事儿还的从公孙度说起,公孙度出生于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后随父亲移居玄菟郡,这老兄命真是好,当时的玄菟郡太守公孙琙的公子不幸去世,年十八,公孙琙伤心的不行,正好这公孙度和他的公子年纪相仿,长得还比较像,更巧的是名字还相同(公孙度年轻的时候名叫公孙豹),于是公孙琙越看越喜欢公孙度,是又给公孙度娶妻,又推荐他当官,公孙度一度官至冀州刺史,可惜后来因为谣言被罢官还乡。
不久,公孙度的好运气又来了,他的同乡徐荣在董卓面前推荐了公孙度,于是公孙度荣升为辽东太守,这可是封疆大吏,是辽东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但由于公孙度出身平庸(玄菟郡小吏),在辽东又没有什么背景,所以当地的豪绅们很不待见公孙度,尤其是一个名叫公孙昭的家伙(辽东怎么这么多公孙)居然招募公孙度的长子公孙康给自己部队当伍长,这不明摆着羞辱公孙度吗?
读者朋友们可能会问,这些豪绅们怎么这么大胆?
在汉朝,尤其是东汉后期,豪绅通常有自己的卫队,如果地方官和当地豪绅们搞不好关系,很有可能会被这些豪绅们联合起来搞下台,曹操不就是在兖州得罪了当地土豪,结果差点丢了根据地,所以说这些土豪不好惹。
但是公孙度有办法对付他们,办法十分简单粗暴,一个字“杀”!
公孙度一上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公孙昭抓了起来,随后在闹事街区将其鞭打致死,并且抢在这些豪绅们联合之前,将他们全部杀掉(不管有没有仇),一举消除一切后患,这招“釜底抽薪”够狠、够残忍!
解决了内忧,还有外患。
公孙度打仗同样是把好手,向东收拾高句丽,向西击败乌桓,向南直取辽南,并且跨海收复东莱诸县,此时的公孙度已然成为辽东的“扛把子”,就连日本(当时叫倭国)都派遣使者,乞求“和平共处、互不干涉”。
公孙度经常对部下们说:“大汉朝就要玩完了,我们也得趁机弄个诸侯当当。”就连曹操公孙度也没有太当回事儿(此时曹操刚开始挟天子),曹操以天子名义任命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直接将印绥丢到了武器库,傲慢的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可惜正值意气风发之时的公孙度,不幸病逝,享年55岁,他的长子公孙康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扛起了辽东大旗。
新的领导往往有新的气象,即便是父子传承也不例外,公孙康比老爹多了几分稳重,至少对待曹操,公孙康不敢造次。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袁绍虽然伤了点“元气”,但是凭着老袁家家底还不至于束手就擒。
然而袁绍临死的时候玩了一把废长立幼,袁氏三兄弟就此反目,袁军自相残杀,这让曹操有机可乘,以吹枯拉朽之势击败袁军,袁尚、袁熙两兄弟溃逃到辽东,想投靠公孙康免遭杀身之祸。
如何处理二位袁公子,成了公孙康棘手的问题。
留着他二人,怕曹操以此为借口收拾自己;要是不留,只怕是曹操还来攻打自己,那时二袁还是个帮手,公孙康为难啊。
于是公孙康找来了弟弟公孙恭商议此事,公孙恭提议:“派人打探一下曹公的动向不就清楚了吗?”
公孙康一拍大腿:“哎呀,还是老弟有办法,速派人打探。”
打探的结果是曹操按兵未动,并没有发兵辽东的意思,于是乎二位袁公子的人头就成了公孙康跟曹操联络感情的最佳礼物,曹操收到礼物果然高兴,遂拜其为左将军,封襄平侯。
别看公孙康不敢跟曹操来硬的,但是收拾东北地区那么少数民族们,还是很有心得,他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征服高句丽、乌桓等地区,真正做到踏平辽东及朝鲜半岛,为公孙家族的发展又做了不少贡献。
可惜公孙康英年早逝,他去世的时候两个儿子公孙晃和公孙渊年纪都很小,所以弟弟公孙恭被大臣们推举为接班人。几年以后这位老兄不幸得了一场重病,这场重病直接导致公孙恭失去了男性功能,这个打击对公孙恭太大了,他开始把自己关起来不理会政事。
公孙康次子公孙渊趁此篡夺了叔叔的权位,成为新辽东当家人,远在魏国当官兼做人质的哥哥公孙晃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写了份奏折呈交魏明帝曹叡,表明他弟弟当权必定造反!
曹叡当然不会当你们兄弟争权的“枪杆子”,所以根本不予理会,并且不顾及老臣刘晔的反对,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
然而很不幸,公孙晃这次说对了,公孙渊果然不甘心称臣于曹魏,他想要自立门户!
公孙渊上位不久就开始实施他的独立大业,他自知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抗衡曹魏,他急需要找个盟友,常年被曹魏压制的东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公孙渊派遣使者假意向东吴称臣,想要联合东吴给曹魏来个南北夹击。临行前公孙渊还嘱咐使者:“这次去南方顺便打探一下东吴的军事实力。”
看来公孙渊对东吴并不十分放心。
孙权对待这件事儿的态度可谓十分积极,立刻封公孙渊为燕王,又遣张弥、许晏携大量财宝出使辽东,商议联合大计。
其实以老臣张昭为首的很多重臣是很反对跟公孙渊“勾搭”的,认为这个事儿根本不靠谱,但是孙权执意要干,甚至不惜和老臣张昭翻脸。
张昭一气之下来个闭门不出,孙权更狠,直接派人把张昭家门给砌死,既然不想出门就彻底别出了,这对君臣就此耗上了。
果然,公孙渊没和孙权结盟,更可气的是把孙权派去的二位使者全给杀了,并将所有财宝扣为己有。
孙权知道后气直跳脚,甚至放狠话要发兵辽东,踏平公孙渊,还好群臣劝谏而恨恨作罢。这不张老爷子那边家门还堵着呢,孙权赶紧派人把墙拆了,亲自登门道歉,承认错误,这张老爷子也是够倔的,根本不给孙权面子,就是不出门。
没办法谁让自己不听老人言,孙权是硬着头皮又是检讨道歉了好几次,最后连张昭儿子们都看不过去了,把老爷子从家里抬出来,这事儿才罢了。
要不怎么说孙权是一代明主,能为了大局,把自己姿态降到最低,古代君王能做到孙权这般的真是寥寥无几。

.
公孙渊傻瓜式的外交行为并没有收手,反而越玩越大,这次他居然得罪了魏国。
公孙渊胆敢联合东吴,明显是有造反的苗头,但是曹叡实在是不想跟公孙渊这样的“疯子”一般见识,再加上辽东那苦寒之地,动用兵戈并非上策,本着安抚和“和为贵”的原则,封公孙渊为乐浪公,拜大司马(有名无实),真是给足了公孙渊面子。
为了让封受之事做的真一些,曹叡还特意派了使团前往辽东,谁成想公孙渊不知哪来的小道消息,使者团队中有武林高手,要来加害自己,于是派兵将使者驿馆围了个严实,吓得二位特使屁滚尿流。
这次还好,公孙渊将他二位羞辱一番便放了,这俩人是连滚带爬的逃回了魏国,然后是一股脑的、添油加醋的将悲惨遭遇汇报给了曹叡。
曹叡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一拍桌子--发兵辽东!
曹叡委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出征辽东,公孙渊直接发兵迎击,双方战斗很激烈,公孙渊毕竟本土作战,占得先机,毌丘俭兵败而归,明帝曹叡并未责罚他,反而予以安抚与嘉奖。
但是公孙渊的事情还得抓紧解决,于是曹叡很不情愿的“亮出”杀招--司马懿!
说曹叡不情愿,没有一点“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主要是司马懿功劳太大了,有点功高盖主了。曹叡本想把司马懿“雪藏”起来,压制一下他的势头,只可惜当下只有司马懿有这个能力去结束这场“辽东闹剧”。
曹叡于朝堂之上召见了司马懿,当今曹魏政坛最优秀的两位政治家之间的对话堪称经典,《资治通鉴》对这段对话有详细记载:
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
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
帝曰:“然则三者何出?”
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
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这段对话不难看出,司马懿对公孙渊已然十分了解,可谓知己知彼,而曹叡也对司马懿的战略方针十分认同,要不怎么说,高手过招三拳两脚便胜负已知。
司马懿佣兵四万,从长安发兵辽东。这对公孙渊来说,无疑是最最坏的消息,可惜此时的公孙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公孙渊果然选择了中下策,他派遣卑衍、杨祚两位大将领兵一万据守辽隧,自己坚守都城襄平。二位将军很好地贯彻了主公的战略方针,在据守阵地前方,挖了一条大沟又砌了一堵墙,防御工事做得极好,不知道“马奇诺防线”是不是从这学的?
玩据守司马懿那可是行家,当年不就这么靠死诸葛亮的吗?
司马懿两眼一眯,破敌方案了然于胸。司马懿先是派人取来所有的旌旗插满营地,所有人都不知道司马懿在搞什么,当然他的敌人更是一头雾水,杨祚只好调集人马加强戒备。此时杨祚已经中计,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魏军已经北上绕过了那面“墙”,开到杨祚军队大营的北面,好一个暗度陈仓,步骤一完成。
此时司马懿并没有进攻杨祚大营,而是开始挖沟砌墙,俨然是“现学现卖”,不久墙和沟都“竣工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步骤二完成。
此时还是没有人知道司马懿到底要干什么。
步骤三,全军北上直取辽东都城襄平,杨祚和卑衍得到消息后,当时就傻了眼,怎么办?追还是不追?卑衍建议别追,等司马懿攻打襄平时,来个背后抄袭,配合襄平两面夹击。
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杨祚认为不妥,原因是那主公当“诱饵”,一旦襄平失守,害怕难辞其咎,于是命令全军追击司马懿。
此时司马懿修的墙和沟起作用了,想要追击就得翻过墙、越过沟,全军将士好不容易跨越了障碍物,整个军队还是一片松散状态,此时司马懿突然下令,后军变前军,以最快的速度冲击敌军,杨祚的军队因立足未稳,瞬间就被击溃,司马懿以最小的代价干掉了杨祚,这就是步骤四。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一场教科书般的胜利,给公孙渊好好的上了一课。
得知辽隧失守,杨祚军队全军覆没,公孙渊十分恼火,如果此时公孙渊放弃襄平前往玄菟郡,他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公孙渊犹豫了,他觉得襄平城池坚固,能够抵挡司马懿大军,同时这里是他的家底,真心舍不得丢弃,于是他选择了一条死路--坚守。
司马懿大军抵达襄平,将襄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此时已经进入辽东雨季,大雨下个不停,公孙渊很高兴,公孙渊以为大雨能迫使司马懿的军队懈怠而放弃围困,但是公孙渊错了,司马懿坚定不移地贯彻围困大计,为此他严肃处理(斩首)了动摇军心的人。
其实此时司马懿更加喜欢这场大雨,当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大雨雨停的时候,襄平城的粮食已经告罄,人们掘地三尺,甚至开始吃人肉。此时司马懿大手一挥--攻城!
魏军站在高地向城里疯狂放箭,致使守城的将士根本抬不起头,攻城的魏军踩着云梯向上攀爬,这种攻城方式伤亡极大,但能让敌人毫无喘息之机,更厉害的还有工程兵,主要就是挖墙脚,大雨已经将泥土泡的稀松,工兵们连续夯战,居然把坚固的襄平城墙挖得摇摇欲坠,这就是司马懿喜欢这场大雨的原因。
城墙没倒城里的人心先倒了,城里无粮以及城外不间断的猛攻,公孙渊的信心彻底崩溃。公孙渊企图通过投降来保住性命,他派了个使者前去投降,结果当场被司马懿斩了,此时公孙渊才明白,司马懿要的是他的命啊!只是这个“明白”来的太晚了。
既然明白了,那就赶紧跑吧,公孙渊趁夜弃城而逃,只是襄平早已被包围,他公孙渊插翅难飞,更何况他根本没有“翅”,结果公孙渊被射死于乱军之中。
公孙渊先是戏耍东吴,紧接着又藐视北魏,为自己的不自量力和愚不可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葬送了三代人辛苦创下的基业。
公孙渊死不足惜,但是襄平百姓了遭了殃,没了主公的襄平瞬间被攻下,司马懿命令将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都斩首,并把这些身首异处的尸体堆成了山,这座“山”在古时候有个名字--“京观”!
从此辽东正式划入了曹魏的版图。而司马懿离自己的成功又进了一步。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1-8 15:31 , Processed in 0.1333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