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谈史 查看内容

由诸葛北伐想到的

2016-7-26 19:39|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032| 评论: 0|原作者: 孔明乐天

摘要: 翻开《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得到最多喝彩与关注的,无疑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同样,得到最多叹息与感慨的也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现在,当我们掌握了《三国志》的知识之后,无疑又对六出祁山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愈演 ...
翻开《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得到最多喝彩与关注的,无疑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同样,得到最多叹息与感慨的也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现在,当我们掌握了《三国志》的知识之后,无疑又对六出祁山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愈演愈烈,成为三国时期诸多问题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话说,刘备曾经率领蜀国近五万士兵发动了一场伐吴战争,此次战斗中,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于夷陵一战。从此之后,蜀国不仅仅丧失了荆州的有利地位,五万的精锐兵力,元气大伤,更加永远失去了与魏国和吴国争锋的资本。而北边的魏国时时想要除掉西南边的眼中钉,肉中刺;东边的吴国虽然表面联合,实则各怀鬼胎,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蜀国在这个时候真可谓是“危急存亡之秋也”,敌国拥有整个的长江以北的地区,士兵几十万之众,又有工于心计的魏文帝曹丕,足智多谋的司马懿,能征善战的曹真,更有老臣如张郃,新将如郝昭,王双等。相比而言,蜀国无论是懦弱无能的皇帝刘禅,还是周围的新旧大臣如谯周,李严之辈,还有奸臣如黄皓等,何况只有区区一个益州的几万士兵,看起来根本无法与魏国或者吴国相提并论。此时,诸葛亮作为蜀国的真正领导人,不可能不会不清楚蜀国当前的局势:国力,士兵,人才根本无法取胜,然而他却能够下定决心穷尽心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这虽然更多的体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报主志坚。但是很快有人提出,从侧面来说,这是否有不自量力,妄图以卵击石的嫌疑呢?如果诸葛亮休养生息,停止用兵,蜀国国力一定会更强,说不定凭借他的政治才能,有可能会与吴国相差无几,起码自保有余。
   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诸葛亮的频繁出兵,比如: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五次北伐等,可以说是本应该使蜀国原本枯竭的国力更加疲敝,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举个例子:西川蜀锦在国家的引导与支持下,远销到吴国与魏国,这种蜀锦贸易一趟就可以收获几倍的利润,而且在诸葛亮高超的政治才能领导下,西川百姓不仅没有流离失所,而且据民间传说甚至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安居乐业”的成绩,换句话说,诸葛亮的一个本事就是在频繁用兵之时保证国力绝对不会被拖垮。有人说了,我怎么没有在史书上找到呢?你告诉我是《三国志》的哪一页?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民间传说纵然夸大事实,也不可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不是还要有个“影”吗?另外,诸葛亮如果没有过人的才能,使老百姓得到实惠,而只是单纯的对外用兵,忠心报主,老百姓也不会视诸葛亮为神了。除此之外,蜀国还有精锐的改良兵器,盔甲,都是其余二国望尘末及的,蜀国的士兵在诸葛亮的亲自训练下,骁勇善战,并不比魏国骑兵逊色,甚至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有针对魏国骑兵设计过八阵图,专门对付魏国骑兵,可见,诸葛亮虽然兵力薄弱,将帅乏人,却不能说没有实力去一拼,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北伐并非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那么,诸葛亮可以北伐,虽说不是好大喜功,盲目出战,穷兵黩武,可是有把握打赢吗?他能够对抗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魏国铁骑吗?当然不能,那么他为什么要打?如果不打情况不是会好很多吗?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并不正确。孙武子提到,防守分为两种:消极防守与以攻为守,蜀国虽说占有险峻的地势,但是如果硬守是绝对守不住的,守关的士兵支持的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难道能够坚持一生一世吗?不可能,对魏国来说,有蜀国割据一方,如若不理不睬,有似养虎,后患无穷;蜀国来说,魏国实力强大,南蛮未必忠心,东吴见风使舵,国内潜力极小。即使休养生息也不可能会超过魏国或者是吴国,如果不能超过他们,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危险,一样的不安。终有一日,魏国会发动最后的战斗,在那个时候难道就有把握获胜吗?难道守在家中,向上天祷告敌国不要来侵略我们才是上上策吗?这当然可笑至极。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仅可以北伐,而且必须北伐,正是“我不灭敌,敌必亡我”的局面,如果妄想苟且求安只会造成更加狼狈的结局。接下来的问题,诸葛亮北伐,胜率是多少?我认为,不足一半,不仅我知道,诸葛亮也知道,从刘备夷陵之战时就知道,我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也知道这个道理,更别说是古代大贤诸葛亮先生了。那么,他又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这个,恐怕是为了主公,为了汉室,为了国家,更是为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我可以形象地举出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日军侵华,攻克我国多少城镇村庄,我国的国人出于道德的要求,强烈的爱国情感,才会奋起反抗。这种行为无可厚非,是一种伟大的英雄行为,即使是敌强我弱,若战必死的情况下,八路军也好,武工队也好,都是被人们成为英雄。同理,诸葛丞相的祖国是大汉,眼看着魏国吞并大汉江山,出于爱国与道德的准则,于情于理,即使毫无把握都必须打这一仗,而且魏国也一定会发动这一场决战的,毕竟双方都想吞并对方。综上所述,北伐是可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即使不能战胜。
   再说些具体的,比如诸葛亮的军事实践与战绩:论战争水平,曹操在三国时期可谓首屈一指,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曹操就没再得到什么便宜。而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一变而为无往不胜。诸葛亮帮助刘备实现了由一个新野牧摇身一变成为蜀国的昭烈皇帝,实现了《隆中对》的政治蓝图,更从荆州直取成都、几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他与之作战的对手都十分强大,曹魏集团自不必说,就说益州刘璋,占尽地利,而诸葛亮仍能助刘备战而胜之,其过人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或曰:“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其实不可尽信。陈寿也只不过是一个书生,难道他一个没打过仗的书生能够最权威地评价一位颇具争议的英雄吗?另外,作为西晋臣子,而且父亲被诸葛亮所辱的史官,不经意就会加入一些个人的情感,请勿因此蒙蔽双眼。而且,司马懿的一句“天下奇才也!”不是比我更有说服力吗?
  当然,诸葛亮的几次出征确实没有得到最终的胜利,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滑铁卢就否定拿破仑,因为赤壁之战否定曹操,因为被死诸葛吓退而笑话司马胆小如鼠,不是吗?而诸葛亮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智慧,统帅千军万马东征西讨,更多的时候都处于以弱敌强之势,却依然能攻城略地斩将夺隘进退自如,真乃是奇人也!
  更何况,北伐第一次夺得三郡,虽然得而复失但迁徙人口入汉中扩充了国力;第二次北伐进退有度,因故退兵时斩敌大将王双,令魏军望而却步不敢进逼;第三次北伐夺武都、阴平二郡扩展了蜀汉的版图;第四次曹魏强势攻蜀,诸葛亮以弱抗强,举重若轻潇洒御敌,轻松击退司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之战果。在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时还顺手射杀了名将张郃;第六次北伐兵临渭水,直指长安,以十万军兵对抗二十万众,以弱敌强,主动出击,接连取胜,打得国力最为强大的曹魏及其统帅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所谓的缓兵之计有人说是为了拖垮诸葛亮,如果可以向解决孟达那样,司马懿为什么还要拖垮诸葛亮呢?这其实就是坐在家里,起到诸葛亮早死,但是如果说这就是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而诸葛亮不如他的话,未免太过可笑。  
  至于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话,被罗贯中先生力捧,才成为智慧的代表,为人们所敬仰之说,更是没有任何根据,说我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假,难道给与诸葛丞相高度赞赏的唐朝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还有文天祥等人也受明代产物的影响吗?这岂不是荒谬之极?
   其实,体会当时的局势并不难,体会诸葛丞相的心情也不难,只要用你的心试着去贴近那位悲剧英雄的丞相,就可以感觉到他的心情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当然,诸葛亮的想法并不好理解,但是无疑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人,为了祖国,可以好尽心血,累死在五丈原;为了祖国,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祖国,他用心地打好每一场仗,还记得杀敌三千的记录吗?还记得伏兵杀死张郃的事实吗?还记得七擒孟获吗?当然,还有... ...无论透过哪一件事,我都看到一个完美的先生,一个真正的丞相,一个真正值得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英雄!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1-9 11:37 , Processed in 0.2413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