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19回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率领大军,前往徐州征伐吕布,“路近萧关”;经过陈登使用离间计,陈宫弃关而去,并与前来接应的吕布军自相掩杀,曹军趁势进攻,轻松夺得“萧关”,取得此役的第一个胜利。 查有关资料,萧关乃是古代关隘,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与徐州相距万里之遥。曹操由许都出征徐州,应该往东走,怎么会背道而驰,老远地跑到大西北去?这岂非咄咄怪事? 原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性错误”。据《后汉书·郡国志》及实际地理,曹操此时夺取的,不是“萧关”,而是“萧县”。东汉时萧县属豫州沛国,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位于当时的彭城(今江苏徐州)之西,相距不过数十公里。曹操由许都东征徐州(注意:这里的“徐州”系州名,下辖五个郡、国,六十二个县),取彭城,围下邳(吕布当时驻下邳),萧县正是必经之处。《三国演义》将“萧县”误为“萧关”,真是一字之差,谬以万里! 那么,这个“技术性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因为“萧关”一词在唐代的边塞诗中屡屡出现,如王维的名作《使至塞上》,尾联便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千百年来,随着唐诗的广泛传播,“萧关”早已成为一个常用名词,稍有文化的人都耳熟能详。而“萧县”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名,一般人并不熟悉。于是,在《三国演义》传抄、刊刻的过程中,由于抄手或刻工一时粗心,便将“萧县”误写或误刻成了“萧关”。此后的人们未加辨析,以讹传讹,竟一直错了几百年! 通观《三国演义》一书,地理错误数以百计。我曾将这些错误分为八种类型,像“萧县”误为“萧关”这样的错误,属于“地名误植”类(本该用甲地名,却误用了乙地名)。类似的错误还有:第10回写曹操与鲍信“击贼于寿阳”,“寿阳”当作“寿张”(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同回写吕虔是“武城人”,“武城”当作“任城”(据《三国志·魏书·吕虔传》);第14回写“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南郡”当作“淮南”(据《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术当时占据淮南,而南郡则属荆州,系刘表地盘);等等。在我的几种《三国》整理本和《三国演义》评点本中,已对这些错误进行了系统的校正。读者若有兴趣,不妨参看。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9 11:19 , Processed in 0.1280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