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三个主要版本:毛纶父子评改本,嘉靖本,黄正甫本(三个版本的书名也各不相同)。虽然在下的功夫主要还局限在前半本书,不过南飞已经可以说,三国的版本差异比红楼复杂得多。迄今为止《三国》的抄本明代发现30余种,清代存有70余本,为中国文学作品版本之最。上面我所列举的三个版本便分属三个不同体系。 嘉靖本是公认最早的本子,也是错讹最多、篡改最恶劣的一个本子。而这个本子却也是唯一没有经过系统修改的本子,改动痕迹非常明显,破绽百出。我喜欢将这个比作脂本之庚辰:伪脂评很多,抄的也不细谨。黄正甫本也是明代本,称得上是第一个“洁本”,这个本子我粗略翻过,几乎所有争议战例都给处理掉了——通常是直接删掉回合数,回前回后卖关子的句子基本上全部肃清,关羽归神之类纯低级趣味的改编也还以原貌,嘉靖本以来那些乱七八糟、连篇累牍的诗、赋、赞、史官论大面积缩水(“史官论曰”几乎绝迹),但第一次冒出署名“周静轩”的歪诗若干……以上种种改动显然是某人系统整理的结果。
而毛本,也就是市面上通行的《三国演义》,是改动最大的,其程度绝不亚于程高本对《石头记》的篡改。正是由毛纶父子奠定了“尊刘贬曹”的基调(举个简单例子,将所有“曹公”、公都改成曹操,甚至连蔡瑁这种畏之如虎的人都直呼其名),是继周静轩之后对《三国》的又一次系统篡改。而这一次,毛纶父子上至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下至作战细节、单挑回合数,做了全方位的细致篡改(此公不愧是金大师的徒弟,舔字相当仔细)。于是《三国演义》遂成四大名著中艺术价值最低,也是最广为传播的一本书。
如果说红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后三十回,研究三国的终极目标则是还以原貌。仅这个工程量便非专门研究不可,还原之后才谈得上创作思想之类的研究。不过,诸如马腾之死、马超造反这些段子,恐怕是很难重见天日了。
这些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而研究三国的所谓学术界目前还是热衷于反复纠缠“作者是谁,作者籍贯,成书年代”这些三家村学究所爱。坦率讲,我是深为失望的。不过现在三国草根阶层已经在网上崛起,由于论战中引出的毛罗版本差异,促使发烧友手工录入嘉靖本。以此为契机,网上的三国版本也开始向数字化迈进了,虽然看过多个三国版本的人比红楼少得多,但拥有两种版本以上的三国迷恐怕已经逼近此类红迷数目。
研究《三国》首先需要深厚的历史素养,尤其是在政治军事两方面。不但要熟知三国历史,而且需要对元末明初的历史有深入理解;因为《三国》剧情取材于汉末,但细节却来源于元末。然后才谈得上文学功底。个人研读《三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将一系列的故事直指历史本源。换句话来说,老罗笔下的人物和情节,是历史真实高度凝练的艺术化果实,表面看来与历史差异很大,实际上则是将历史人物秉性、历史事件关键因素抽取出来大书特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国》的语言反而没有同期的《水浒》那份直白,为的就是辞微意远!留白多,内涵才深远得起来,这跟后来的蒲松龄用文言写《聊斋志异》一个道理。
我相信三国的考证可以与红楼相互印证,尤其对梳理高鹗后四十回的真伪,将大有裨益。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9 23:54 , Processed in 0.1503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