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渊源 一提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们就自然地想起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其实,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其中语云:“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刘安(约公元前179—公元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之孙。 《淮南子》是由刘安与其门客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全书的哲学、政治思想,最近乎老、庄,同时也融进了孔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 比刘安晚出生300多年的诸葛亮,躬耕苦读,兼收并蓄,摄取了包括《淮南子》在内的历代各个学派的营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诸葛亮汲取了《淮南子·主术训》中的精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充实、拓展、完善,直至他临终前,作为《诫子书》写给了他的儿子诸葛瞻,以警醒诸葛氏后人。 通读《诫子书》,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是对《淮南子·主术训》中精华的借鉴、传承与弘扬,而不是简单地摘录与复制。这本身就启示我们,当我们今天解读、运用“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时候,既要尊重它的历史原意,也要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它新的内涵。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贯穿诸葛亮一生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诸葛亮一生中借鉴前人的思想很多,但他为何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情有独钟呢? 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其字面的大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就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不会有益于社会,只是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既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经历的自我总结,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 在诸葛亮短暂的一生中,出山之后,日理万机,所以著述不多。《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24篇,104112 字,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引用语,却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作为遗训,划上了他人生的圆满句号。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博大精深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作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原创《淮南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所体现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它的精髓至少能从哲理性、真理性和进取性诸方面凸现出来。 哲理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孔子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老子也明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它同欲取之必先予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宁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实则“占先”。有人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似乎只是“文化界”和“读书人”的事,其实不然。哲理的境界是最高境界,它所阐述的道理是带有普遍性的。 真理性。有人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离我们太遥远了,缺乏时代感。其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悟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中所蕴含的真理性。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曾有许多名言,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历经千年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谓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毛泽东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由此,我们考察古今中外,凡成功者,莫不遵循了这一真理法则;凡失败者,莫不违背了这一真理法则。尽管真理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分,但经过千余年检验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证明了它是真理。所以,它也是没有时限的。 进取性。“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倘若只是一味孤高自许,却没有植根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消极的逃避现实。倘若只是一味封闭自守,懒于交流,更是愚人的做法。“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济世;“宁静致远”,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淡泊”与“宁静”并非空洞的华丽辞藻,并非书生的自命不凡,它需要真正高尚而淳朴、丰富而博爱的心灵。“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理想目标的,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古人说过的话,是无法更改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我们今天也不能更改它,如同当年诸葛亮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注入了新的内涵一样。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具有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力。 当年,诸葛亮在我们生活的这块热土上,汲取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养分,同时也把这份宝贵的遗产留给了我们。1800年前,它曾经是诸葛亮的精神,今天,它也应该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9 23:47 , Processed in 0.1691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