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李严,在刘备的托孤安排下,一主一次挑起了蜀汉未来的重任,永安托孤不仅是一次后事的交代,而且是一次准政权交接,其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蜀汉命运乃至三国的政治格局。不少人认为由此李严全面掌握了兵权——至少,在刘备亲自安排和授意下,李严掌握了蜀汉军权,在实权上仅次于诸葛亮甚至与之平行,某种程度上有节制诸葛亮的意思。而实际上如何,至少从后来发展情况上看,并非如此: 1、尚书令掌有相当大的实权,但存在一个问题,他向谁负责、受谁节制——这个很简单是皇帝,而问题是刘禅尚未成年,起码是不成熟的接班人,他既没来得及树立自己的威信,也没来得及培养自己的羽翼,纯粹就是被隆重推出的“新产品”,那么李严不受节制、权倾朝野了么? 首先一个事实是,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开府了,这是另一套政务处理机构——与其说是刘禅批准诸葛亮开府的,不如说这是刘备的意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以刘备之明,不可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当着李严对诸葛亮说这番话——当然,李严当时是否在场也待考证,但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至少李严是知道这回事的,那么刘备的意思很明显,意在以诸葛亮为主主持政局。以刘备对诸葛亮的了解和对当时情况的掌握,这不大可能是一种让诸葛亮效忠的权术心理,也不是做给李严等人看的政治过场,而是再一次明确蜀汉的立国宗旨:统一中原,匡扶汉室——这一点诸葛亮与刘备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朝野皆知,诸葛亮将来可能施展的政治抱负,无论出发点如何,其终极目的与刘备是一致的。 国家不可能有两套最高政务处理机构,诸葛亮开府理政,那么李严的尚书令干什么去了?实际上李严也没回到成都,他以尚书令身份留镇永安,并没有过多实际接触到核心政务。最后一点,李严尚书令一职也没有持续多久。那么刘备安排李严当尚书令做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是为当时东边的防务着想,使李严拥有一定的行政调动能力,足以镇守一方。 2、接着说李严实权的第二部分:兵权,原文是“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先说蜀汉的“国策”,从刘备开始,自始至终没有变过,而且非常鲜明地要“统一中原、匡扶汉室”,主要目标是北方的曹操,从刘备得有荆州、到成为汉中王、直至称帝,从没有忘记过备战曹操。那么刘备怎么可能将重点转移到防吴上来,而且押上了全国兵力?东边的防务再急也没有北边防曹魏重要,这是其一;其二,将兵权全部交给一个留镇成都以外的大将,不仅轻率,而且匪夷所思。仅此两点,以刘备的性格和办事方式,是不会将全国军事统辖权交给李严的。从心理上说,李严是地道的益州人士,不仅与刘备原有的北方人事圈子不是一码事,与刘备长期共事的荆州集团人员也对不上号,就算刘备向益州集团示好,不至于、也没必要奉献全部的兵权。接着说职务本身,“中都护”——禁军职务,加官而已。 如果说李严只拥有了永安的军事统辖权,这个范围有点小,合适的说法,这个权应该包括有能力调动永安及其附近州县的军队,必要时可以调动除成都及其他重镇以外的任何军事资源。这样,李严就是赫赫一员地方大员了。 这样的安排,既照顾和抚恤了益州人士的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巩固了东边防务,同时不影响立国方针。刘备与诸葛亮的托孤名言,不管是否说给李严听的,但它的确起到维持蜀汉政权风雨不动摇并“根正苗红”的作用。 刘备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如果刘禅成才,这当然是最好的一种结果;如果刘禅平庸,那么维持和执行“基本国策”的重担就落在诸葛亮身上了。至于那句“君可自取”,没有其他佐证说明指的不是自立为皇帝,但同样也没有佐证说明那就是这个意思。而根据刘备对诸葛亮的了解和默契,这里至少印证了一点: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意图和梦想,纲领性思路上是一致的。于是这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我就这么点事能交代的都交代了,往后的事就拜托你了,你看着办吧。以刘备与 注意,国之宗旨,不等于国之政权,虽然两者关系紧密。立国之本何去何从,历来的规矩经常是皇帝拍板说了算,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其形成的过程、拥护的程度和贯彻落实的情况,则并非君主能力所能左右,至少在清朝以前,中国古代门阀制度和知识分子集团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保持对政治目标自上而下的一致,从处理彭羕、廖立和李严等事情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彭羕和廖立掌握的权力不足以左右大局,只能以恃才傲物示人,彭羕到马超那里去发泄不满私下毁谤也就算了,当酒后狂言可以了事,问题是居然“狂”到怂动兵变,这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政权,都是极不允许的,于是彭羕下狱;廖立好一点,只是毁谤,但时机又选错了,尤其是李严在职位和权力上超过他之后,居然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肆意毁谤同事,这无论在哪个君主或主要决策班子面前,也是不容许的,于是廖立贬官为民。至于李严,情况更复杂,处理起来也更麻烦,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李严动摇了蜀汉的原则。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10 09:50 , Processed in 0.1264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