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伐蜀路线新考 ――兼论阴平小道三国之旅的开发 [提要] 从历史文献上考证邓艾伐蜀路线。从实际地形地貌和民间传说考察邓艾伐蜀路线。邓艾伐蜀路线上雄壮奇险的自然风光。邓艾伐蜀路线的旅游价值及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阴平邪道 清溪 江油关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邓艾伐蜀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三国演义》第117回中作了精彩的描述。但其具体的伐蜀路线史学界尚有争议。笔者查阅了有关历史文献,又几次步行实地考察,对于邓艾伐蜀路线有了一些认识。在考察中为沿途雄奇壮丽的美景所陶醉,发现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品位相当高,极具开发价值。 一 最早记载邓艾伐蜀是陈寿《三国志.邓艾传》:“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该书《钟会传》记载:“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亭入江油、左担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本以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行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油,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蜀军保险拒守。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姜维传》中简言:“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稍后的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云:“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也。”其后史籍所载基本上是沿袭以上两书。如《资治通鉴》卷七十八记载:“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胡三省注中对“桥阁”作了解释:“今隆庆府阴平县(今江油市小溪坝镇阴平村)北六十里有马阁山,峻峭 ,极为艰险,军行至此,路不得通,乃悬车束马,造作栈阁,始通江油,因名马阁。”据以上史书记载的邓艾伐蜀路线应当是:从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出发,“由景谷道(今青川河谷)傍入”,“由邪径经汉德阳亭(今江油市雁门镇)”,“出剑阁西百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翻越马阁山,“径江油(今平武县南坝镇)、左担出涪(今绵阳市区),”“破诸葛瞻於绵竹(今德阳市黄许镇)。”这些记载十分简单粗疏,当时这条路上还是“无人之地”,没有小地名,也无法记载得具体,因而对其具体路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释不一。存在争议的有以下几点:(1)邓艾军从阴平出发后,又从何处翻越摩天岭入蜀?(2)邓艾军是否经过德阳亭?为弄清邓艾伐蜀路线不仅要看文献资料, 还得实地考察, 收集口碑史料, 观察地形地貌。 笔者对邓艾伐蜀路线进行了几次实地考察, 认为公元263年冬十月, 邓艾率军从阴平大本营出发, 沿白龙江支流南下, 翻越摩天岭山口(即青塘岭或叫摩天关), 此处实测海拔2330米, 山口南北坡度约45--55度, 并非十分陡峭,不是《三国演义》上写的“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笔者考察时间是2002年12月9日, 阴历十一月初六, 比邓艾翻越摩天岭的“冬十月”稍晚,山上并无积雪,访问当地村民说此地在阴历十月和冬月,没有大雪封山的情况,因此,邓艾在冬十月翻越此处,并不存在很大的地理上的障碍。现在摩天关口上重建了两块石碑,一块上刻“摩天岭”三字,另一块是复制的“孔明碑”。《三国演义》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傍有一石碣,上题:‘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指蜀汉炎兴元年即263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艾观讫大惊,慌忙对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这块“孔明碑”是《三国演义》作者为神化诸葛亮而进行的艺术虚构。摩天岭上的“孔明碑”肯定是《三国演义》出书后所立。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修的《龙安府志》云:“摩天岭:在(平武)县东北一百九十里,魏遣邓艾寇蜀由此”。“孔明碑:在摩天岭,字迹磨灭不可识。”可见明清两代的人认定邓艾伐蜀是经过此地的。“孔明碑”毁于1935年战火之中,现在才复制。摩天岭南坡即清溪发源处,几处山涧汇成清溪,山高谷深,有几道峭壁瀑布比较险峻。邓艾在无人的原始森林中行军,在冬季枯水季节,完全可以沿河谷前进,行至峭壁瀑布,必须“以氈自裹,推转而下”,“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在摩天岭南坡有“裹毡岩”,就是因邓艾行军而得名。沿清溪河谷向南又有“写字岩”、“点将台”、“落衣沟”、“撑锅石”、“兵书石” 等多处与邓艾有关的地名。写字岩传说邓艾曾在岩上题字,1978年修公路时将岩壁炸毁,现在此处立了一块刻有“邓艾过此”的石碑。落衣沟传说邓艾过此被大风将外衣吹下沟中,现在此处尚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头的石碑上刻“落衣沟”三字。从落衣沟登靖军山(又名箐青山、阴平山)《龙安府志》载:“靖军山,蜀孔明曾置军于此,遗址尚存。”山上有营盘梁,梁上有上下两个大坪,为诸葛亮扎营处的上屯、中屯,沿南坡至望乡台(传说邓艾军在此北望故乡),再进至下屯,也是诸葛亮扎营处。此三屯是江油关的前哨阵地,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北控清溪河谷,南临清溪小平坝,即今青川县青溪镇所在地。《三国演义》描写:“却说邓艾暗渡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兵一千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艾嗟呀不已。”这个“大空寨”应当是指靖军山的上、中、下屯。靖军山南坡有地名“滚毡坡”。在清溪曾经有一座邓艾庙,“宋知州洪咨夔毁邓艾像,更祀武侯。”(《龙安府志.舆地》)清溪河谷共有20多处传说与邓艾行军有关的地名。对此不能一概认为是后人的附会,我们对于口碑史料应该予以重视,它反映了一些历史的真实,可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司马迁写《史记》也采用过民间传说。有学者认为邓艾入蜀不可能走清溪,因为这里是万山丛中的一块肥美的小平坝,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曾设置郡县,邓艾伐蜀是在无人之地行军,必然要避开清溪。其实,清溪设郡县是在邓艾伐蜀后200年的后魏。《华阳国志.汉中志》“平武县”条下刘琳先生注:“平武故城在今青川县西南、清江河西岸,即今之青溪镇。”此说不确。《隋书.地理志》载:“后魏置马盘郡,开皇三年(583)郡废为马盘县。”《旧唐书.地理志》载:“清川,后魏马盘县。天宝元年改为清川。”在邓艾伐蜀时,蜀汉仅在今平武县南坝镇设关尉,《华阳国志.汉中志》载:“平武县有关尉。…刘主时置义守,号关尉。”即《三国演义》称江油关,在清溪的靖军山设有哨所,当地并无居民,未置郡县。《元和郡县志》云:“龙州江油。禹贡梁州之域。秦汉及魏不置郡县。魏景元元年,诏邓艾征蜀,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先登至江油,即其地也。晋于此置平武县。”《太平寰宇记》载:“江油会,秦汉曹魏为无人之境。晋始置阴平郡及平武县。”西晋时设平武县,就在江油关。清溪一带为莽莽原始森林覆盖,无人居住,无条件设县。蜀汉在那里设的哨所(上、中、下三屯)可能是因生活不便,后主时也就撤消了,所以,邓艾军得以长驱直入江油关。邓艾军经过后,清溪一带仍无人居住,直到后魏才在清溪置马盘县,到盛唐时期这里人口仍然稀少,龙州下辖的江油、清川两县总共才4228人。由于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邓艾伐蜀走过的路实在艰险,无能力也无必要开辟。直到北宋时有人提议重开邓艾走过的路,但仍未实现,“宋蒲卣通判文州,议者欲开径路达陕西。卣言:‘洮岷积石,至文甚迩。自文州出江油,邓艾取蜀故道也。曩时隗嚣从此窥蜀,畏其险隘而止。夏人志此久矣,可为之通道乎?’议遂止。”(《江油县志.外纪》清光绪版)到南宋孝宗时(1163--1189)因抗金战争的需要,才开通自文州翻青塘岭至龙州(平武县南坝镇)这条路,距邓艾第一次走过这条路巳是900年了。但开通不久宋地方政府以“边境蒙隙,奏悉撤之。”(《方舆览胜》卷七十)宋末元初这条路成为蒙古兵入川要道。魏了翁说:“邓艾由此捣蜀,犹是缒崖缘木。今伐山通道巳久,又多造大斧,非至斫开,可容骑卒。”(《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三十一) 邓艾伐蜀是否经过德阳亭?笔者曾经认为经过德阳亭(今江油市雁门镇), 主要是根据文献资料得出的结论。现根据实地考察认为邓艾军不大可能经过德阳亭。邓艾军在翻越摩天岭沿青溪河谷进到青溪、靖军山时, 距江油关已经不远了, 仅有60公里, 不必再向东南绕到比江油关还远的德阳亭, 再向西翻越马阁山攻取江油关。如果真的到了德阳亭, 向南翻越1000米左右的山口就进入丘陵与河谷平坝地带, 可以直取涪城。在《三国志.邓艾传》说:“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钟会传》中也说:“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亭入江油、左担道诣绵竹,趣成都。”从“艾上言”和“欲”看出走德阳亭是原订计划,但在实际行军中有了变化。前面的引文中已说到,邓艾先是“与诸葛绪共行。绪本以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行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油,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诸葛绪不愿与邓艾同行,削弱了邓艾兵力。特别是田章从剑阁向西攻打江油,必然经德阳亭,而蜀兵在此巳设下三道伏兵,可见走德阳亭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于是邓艾从清溪南下经马转关,此处海拔1400米,是清溪河与涪江的分水岭。传说邓艾在此未继续向前到刚氐县(今平武县古城镇),而是转马向江油关,故有马转关之名。 邓艾占领江油关后如何南下?现有论文一致认为顺涪江河谷而下,直取涪县。笔者几次到这段涪江峡谷步行考察,从南坝(江油关)到峡谷口的江油市武都镇约60公里十分艰险,特别是从响岩到涪江峡谷口这一段,河面至山顶高差都在1000米以上,许多地段峭壁悬崖与河面成90度的角度,比清溪河谷更为艰险。1958年修建平江公路时绕过了这一段险路。那么邓艾大军怎么通过这段险呢?难道只能走这条路吗?笔者到江油市文胜乡安顺场考察,听当地的人说这里原本叫养马坝,又叫养马峡,邓艾入蜀占领江油关后,越过马阁山,进入此地,见水土肥美,草木茂盛,在此处放养马匹,故有此名。又传说邓艾伐蜀, 占领江油关后, 曾分兵一股, 经过此处, 前去偷袭梓潼, 断姜维退路。对于这些民间传说不可一笑置之。养马坝位于江油关南偏东,直线距离仅15公里,中间正好隔着平武、江油交界的马阁山。山口处约1200米。邓艾军完全可能从江油关向东南翻越马阁山,进入养马坝,再顺潼江而下,进入丘陵与涪江河谷平坝,可以直取涪县。这就避开了涪江峡谷最为艰险的道路。邓艾走这条路必然翻越马阁山,这与史料记载也相符合。如《太平寰宇记》云:“马阁山在阴平县北六十里,北接梁山,西接岷峨,昔魏将邓艾伐蜀,从景谷道出龙州江油县,至此悬崖绝壁,乃束马悬车作栈阁,方得通路,故名。”前引《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与此段意思相同。阴平县是东晋侨置的县,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县治在今江油市小溪坝镇阴平村,前不久曾在此处发掘出唐宋时县城遗址。在小溪坝之北有马阁坝、马阁山。马阁山属龙门山脉北段。龙门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在它的西北面,重山叠峰与岷山山脉相连;它的东南面就是四川盆地的底部,只有浅丘与平坝,再无险峻之处。邓艾只要翻过了马阁山,就可长驱直入。在邓艾占领江油关后,诸葛瞻临危受命,率军进驻涪县,“瞻盘桓未进,(黄)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命敌入平地,赡犹豫未纳。”(《三国志.黄权传》)诸葛瞻之所以犹豫,可能是不知堵那一个山口好,按一般部署,应当是堵住武都镇北的涪江峡谷口,而邓艾出奇兵,翻越马阁山,使诸葛瞻防不胜防。 综上所述,邓艾伐蜀路线应当是:阴平郡(文县)---摩天岭(青塘岭)---清溪河谷---靖军山---马转关---江油关---马阁山---养马坝---潼江河谷---涪江河谷--涪县---绵竹(德阳市黄许镇)---成都。 二 邓艾伐蜀路线后人又称之为阴平小道,明清至民国时作为沟通甘、川的驿道,常有运送货物的马帮来往。二十世纪30年代川陕公路通车,50年代宝成铁路通车,阴平小道在交通方面的功能已经减退,大部分路段人烟稀少。正因为如此,这里的自然生态保持尚好,风光雄伟秀丽清幽,成为具有很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所谓“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 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陈桂华《旅游资源学》)基本上包括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历史古迹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评价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要看它的历史地位、影响范围和与文学关系的密切度。历史地位愈高,历史意义愈大,影响范围愈广,与文学作品关系愈密切,其旅游价值就愈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愈大。邓艾伐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三国演义》有大量篇幅描写这一事件。戏剧《江油关》在各剧种演出,影响很大,这条环线上发生的事情,必然能吸引海内外喜好或熟悉三国故事的游客。阴平小道还表现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高度融合统一。不仅它的人文旅游资源价值颇高,其自然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也很高,对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阴平小道最具吸引力的是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涪江峡谷。此外养马坝(又名养马峡)也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川甘两省交界的摩天岭以南就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艾伐蜀走过的清溪河谷就在保护区内。北面与甘肃省的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相邻。这个保护区建于1978年,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目的,总面积 40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这里地处横断山脉北端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第四纪冰川活动期间没有形成大面积的冰盖,所以很多古老物种得以保存下来。据调查,区内有高等植物3100多种,珍贵树种有珙桐、水青树、鹅掌楸、金钱槭、杜仲等十几种。脊椎动物有31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极为珍贵的野生动物就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绿尾虹雉、蓝马鸡、红腹锦鸡、大鲵等25种。被世界和中国专家誉为“大熊猫的乐园、动植物的基因库。”笔者在这里考察时就与猴群相遇, 几十支猕猴在猴王带领下,从峭壁顶上“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下到山涧喝水。当猴王发现我们时,大大方方的跳过山涧,向我们求食。可惜我们毫无准备,向它摊开空手,它也并未为难我们 。我们还看到一支毛冠鹿从容地觅食。特别使我们兴奋的是,看到了水池坪的“羚牛公寓”,这是孤零零一栋两层楼房,藏在一个十分隐蔽的山窝里。据说原来这是伐木场的职工宿舍。建立保护区后,工人搬走,宿舍废弃。人退兽进,羚牛成了这栋宿舍的主人。羚牛的习性是 七、八、九月间它要下来舔盐,就住在“羚牛公寓”内,10月以后才回到山上。我们到这里已是12月,虽未看到羚牛群,但在楼房及其四周到处是羚牛的蹄印和粪便,特别是宿舍前的水塘内,蹄印很密,它们是在这里喝带有盐分的水。保护区内有多处雄奇秀丽的山水景观: 如黑潭飞瀑, 高达20余米, 虽是冬天仍然是气势磅礴。距保护区管理处不远的“双人石”两块奇石如两人对谈,其下有瀑布碧潭。在大草坪可观云海日出,景色十分壮丽。这些观赏价值很高的自然景观,加上前述的邓艾伐蜀的遗迹及其传说,构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邓艾伐蜀走过的涪江峡谷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品位很高。古江油关即今平武县南坝镇,地处九环黄金旅游线上,是从东线到九寨黄龙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势十分险要,群山环抱,峰峦层叠,涪江自北而来,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子,留下了一片平地,然后奔流向南。古江油关就在这片小平坝的北端,明月渡口。关口左边是高入云天的悬岩峭壁,右边是奔腾咆哮的涪江,涪江对岸是巍峨崔嵬的左担道、凤翅山。江油关正是凭这山水之险,扼住阴平道的咽喉,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公元219年,刘备和诸葛亮选中了这险要之地,设置江油戍,派兵把守,以防御北边的曹魏从阴平道偷袭西蜀。守关将士扼住明月渡口,涪江两岸的险要处,若敌人来侵,涪江北岸的守军可依山傍水进行抵抗,以待南岸援军,若抵敌不住,亦可撤回南岸,凭借涪江天险,拒敌于关外。邓艾伐蜀时,如果这里的守将像姜维那样顽强抵抗,坚守关口,就会使邓艾军进退两难,不战自乱。而马邈一心想投降后可以升官发财,不战而降。《三国演义》117回,描述了马邈不听妻子劝告,献关投降,而李氏夫人自缢殉国的故事。剧作家根据这段故事写成《江油关》,在川剧和其它剧种演出,使江油关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当地人民对这位忠烈的李氏夫人十分敬重,建修了李氏夫人祠、李氏夫人墓,可惜这些都已毁坏。仅有明代立的“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碑尚存。后来江油县治迁到武都镇(今属江油市)李氏夫人祠和李氏夫人墓也迁到了武都,可见江油人民把忠烈的李氏夫人作为崇拜偶像。武都的李氏夫人祠己毁,现在李氏夫人墓又重建了。 在南坝镇有关邓艾的遗迹和传说有马刨泉,在涪江对岸,据说邓艾兵临江油关时,山上无饮水,他的坐骑用蹄子刨出了一眼泉水,解决了士兵的用水问题。传说邓艾抵达江油关时,夜晚在羊角上扎火把,让这一群羊在凤翅山上下奔走,使马邈觉得敌兵很多。现在还有江油关城墙的遗址可寻,这段城墙是南梁时在此割据称雄的李龙迁(唐代皇帝认的族祖)重兴修筑的。江油关背后牛心山上的李龙迁祠李龙迁墓也是南坝的一大人文景观。伟大诗人李白曾游古江油城,并在牛心山上读书,留下太白读书台――书台子遗迹,还留了一首诗:《题江油尉厅》诗中提到的“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至今还有“叮当泉”遗迹可寻。现在古江油关口已修起了南坝涪江公路大桥,“天堑变通途”。到九寨黄龙的游客,可以在此桥上观赏群山环抱,江涛奔涌,形势险要的古江油关。凭吊邓艾伐蜀的古战场,缅怀忠烈的李氏夫人。 从江油关沿涪江下行,两岸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如绿色的巨浪,一浪比一浪更高,一峰比一峰更奇,云雾在山间舒卷,如美女舞弄轻纱;瀑布在岩壁飞泻,似仙人抛洒珠玉。涪江两岸耸立一座座2000米左右的高峰,形成涪江峡谷风光的精华――涪江六峡:石门峡、平驿峡、观音峡、唢呐峡、二郎峡、藏王峡。特别是二郎峡最为雄奇险峻。百丈峭壁垂直于江面,一线青天镶嵌于峡顶。蜿蜒的涪江,翻滚着雪浪,苍劲的松柏,倒挂于绝壁。这里的景色正如李白《蜀道难》描写的:“连天去峰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崖转石万壑雷。”峡谷中的石灰岩峭壁由于长期被风雨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雕凿出千奇石怪的洞穴、崖壑,再加上条条青藤,丛丛翠竹,簇簇野花,组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这简直就是天然美术师给我们展出的彩塑、壁画的艺术长廊,或者说是一幅雄奇壮美的山水长卷。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美不胜收,目不暇接。这里虽无邓艾伐蜀的传说,但可以从这些天然“壁画”、“彩塑”中可以联想到这段历史,如观音崖下一幅天然壁画是一扇大开的城门,在城门洞弯腰站着一个人,这是蜀守将马邈献关投降的写照。再往南,高高的绝壁上有一条曲折的栈道,栈道上隐隐绰绰可见一队人马鱼贯而行,这好似一幅邓艾进军图。转过一个山嘴,再向对岸遥望,似一位披头散发的妇人,张开双臂,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江心作跳跃之势,这就是李氏夫人的殉国图……像这样的壁画彩塑不下百幅,可以任你驰骋想像的翅膀去理会、去命名。二郎峡中还有一处绝境――草鞋洞,其传说也与三国有关。草鞋洞位于二郎洞的左上方,洞口外壁光滑如镜,洞内下坠的钟乳石,恰似一串串草鞋,传说刘备曾在此卖草鞋,只要在涪江对岸向光滑的石壁高喊:“刘爷卖草鞋,卖不卖?”立即就会回答:“卖、卖、卖!”草鞋洞,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据说还无人钻到尽头,其中蕴藏的许多奇妙的景观,还未被人发现。涪江峡口正在建设被邓小平誉为第二都江堰――武都引水工程的第二期工程,完成以后,“高峡出平湖”,兼备秀美、幽静、雄奇、险峻诸特色,完全可与长江小三峡比美。 江油市文胜乡的养马峡(即养马坝)景区,距江油市区约60公里,位于龙门山褶皱带的深切割山谷中。主峡长约15公里,与平武响岩连界,景区分布于两侧。谷内山势险峻,峰峦叠翠、峭壁对峭、飞泉奔泻、碧水潺潺。一座座山雄伟挺拔;一道道谷奇险隽秀;一条条溪逶迤婉转;一处处潭碧绿如玉,一个个洞幽深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3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打扮得如诗如画。景区包括白阳洞溶洞群、养马古镇、蒲家沟、饮马峡、龙隐谷、转马峡、演阵山、、藏王寨天坑群、马尾峡等等。这里有原始森林可以猎奇,有无数溶洞可以寻幽,有山溪碧潭可以垂钓。养马小镇,古朴宁静,气候宜人,很适于休闲度假,游人到此晃若世外。清朝人刘宣曾游此地, 写了<小桃源记>:"余既周察其中,羡其岗峦之雄奇幽险,谓是江油之乐乡。直与武陵源仿佛也。"邓艾伐蜀曾经过此地,这虽是民间传说,学术界还未认定,但这个民间传说完全可以作为人文旅游资源予以开发,为“三国之旅”增加一个新的景区。 三 邓艾伐蜀的阴平小道,在17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体现出军事价值和商贸交通价值。现在就应发掘其旅游价值。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的产业。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九寨沟等景区在旅游旺季总是人满为患。而邓艾伐蜀的阴平小道,虽然有丰富的品位很高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却是冷冷清清,“锁在深闺人未识”。在西部大开发中,阴平小道的旅游资源应当得到开发。在开发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阴平小道应当与早巳是国家级风景区的剑门蜀道连结起来,形成的“三国之旅”的新环线,进行整体性开发。这条环线是:成都—德阳--绵阳---江油市---武都镇---涪江六峡---江油关(南坝镇)---百草---马转关---青溪镇---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摩天岭---文县---白龙江河谷---白水关---广元--葭萌关(昭化)---剑门关---翠云廊---大庙---绵阳—德阳—成都。养马坝北端翻过马阁山与南坝连结, 南端有现成公路与武都镇连结, 形成一条小环线, 这条小环线可以把老君山和窦 山风景区连结起来。这条旅游环线可称为川西北“三国之旅”环线。这条环线在平武煽铁沟至白草之间与九环线相重合,正好依托于九环黄金旅游线,可以把九寨沟过多的旅游者吸引一部分过来。这个旅游线分属甘肃、四川两省。在四川境内又分属广元、绵阳、德阳、成都四市,在绵阳市境内又分属平武县和江油市。正因为这种条块分割,使这条路线上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整体的规划、开发和宣传,这也是这条旅游线冷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在这条旅游线上的有关省、市、县、区加强合作,共同协商,统一规划、开发,整体包装,统一宣传、促销,打造出川西北和甘川边境又一旅游精品。 (2)独特性原则:这是旅游资源开发最重要的原则。著名的风景区都是以其独有的气质与特色吸引天下旅游者。由阴平小道和剑门蜀道组成的三国旅游环线,有自已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当然是要突出“三国”这一主题,使旅游者通过游览这一线路上的三国人物留下的遗迹、三国古战场以及三国传说,就读了一部生动的三国历史。对于研究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的专家学者来说,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弄清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邓艾伐蜀究竟是走的那条路?如不进行实地考察,只凭书本,恐怕很难弄清。当然学术争论并不妨碍旅游开发,只要有邓艾伐蜀的民间传说,自然风光又好的地方,都可以搞旅游开发。不必等学术界有定论再开发。学术争议恐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正因为学术上争议,给人们留下悬念,更能吸引旅游者。 在川西北三国旅游环线上,除突出三国主题外,各景区也还有各自的独特性。如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结合科学考察的生态旅游。养马坝景区提倡度假休闲旅游。涪江六峡在武引水库建成后,提倡水上观光旅游。 (3)持续性原则:发展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或者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处理得好可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如果处理得不好, 会形成恶性循环, 破坏生态环境, 如在建修旅游基础设施时, 炸山取石, 破坏植被, 破坏自然美。在景区搞城市化建设, 搞假古董,或盲目追求时髦, 以洋代中, 以新代古, 将民族文化洋化、庸俗化, 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变味变质。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游客的增加, 若生活垃圾处理不好, 也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如果使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珍贵的旅游资源毁于一旦, 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保护, 也就是说保护是开发的前提,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如果旅游资源受到了破坏,以至不复存在, 还谈得到什么开发。只有保护好旅游资源, 才可以使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那些搞破坏性开发的景区或许能热闹一时,但不可能持续发展。不少景区开发不久即倒闭,是要引以为鉴的。 在开发阴平小道旅游资源时, 如何保护旅游资源?(1) 加强执法力度, 我国制定的<森林法>、<环保法>、<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违法必究.特别是有关自然保护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必须严格执行, 因为阴平小道有较长一段属于唐家河和白水河两个自然保护区, 必须在自然保护区有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开展旅游业, 决不能因旅游业的开展而使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2)在自然保护区内提倡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就是回归大自然的旅游, 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提倡徒步旅游,露宿、住帐篷,不要行即乘车,住即高级宾馆。让旅游者在亲近大自然中,认识自然、崇敬自然、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当年邓艾行军于无人之境的气氛。(3)把好规划关,严禁没有规划的盲目开发。在作开发规划时要把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考虑。设计的人工建筑, 要与人文和自然环境协调, 追求”天人合一” 的意境,尽可能不破坏原始风貌。涪江六峡正在建修水库大坝,建议同时规划好旅游线路。(4) 严禁建设性的破坏。现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已有简便公路通至摩天岭脚下,距关口约4公里有步行道路,不必再把公路修上摩天岭,如果修过多的公路,不仅破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也使旅游者体会不到摩天岭之险。在建修必要的道路、房屋等旅游基础设施时, 要把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建筑废渣和一切污染物都要作好处理。切忌在景区搞城市化建设, 劳民伤财, 大兴土木, 以人工建筑破坏自然景观,把清静幽美之境变为闹市。不仅破坏自然环境,也破坏了邓艾伐蜀道既险且幽的特色。只要把邓艾伐蜀路线上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好,就一定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的旅游者,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载《三国演义学刊》2004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5-1-10 19:23 , Processed in 0.1204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