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谈史 查看内容

浦口之战

2015-10-11 20:03|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491| 评论: 0|原作者: 辽东管宁

摘要: 关于赤壁之战,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在《汉末英雄记》里就有一段与《三国志》记叙大相异径的“浦口之战”: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 ...
关于赤壁之战,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在《汉末英雄记》里就有一段与《三国志》记叙大相异径的“浦口之战”: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太平御览》七百七十一注引《英雄记》)

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簰,至乃放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乃〕夜(走)〔去〕。(《艺文类聚》八十注引《英雄记》。又《御览》八百六十八引簰)作「椑」,「从汉」作「沿汉」,「住」作「至」,「百数艘」无「数」字,「移」作「(施)〔拖〕」,「持炬火」下有「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至乃放火」十八字,「走去」下无「去复还烧者」五字,「火大起」无「大」字,「夜去」上有「乃」字。又八百七十引「周瑜败曹操于赤壁,密使轻船走舸百(户)〔余〕艘,艘有五十人拖棹,人持炬火」)

《太平御览》和《艺文类聚》,字句颇为不同,《御览》简、《类聚》详,但是可以看出是由于传抄原因,才造成不同的。不过如果按《英雄记》描述,那么赤壁之战就和正史大为不同,主要为两点:

1,曹操军渡江竟然无正式船只,只能用一种竹子扎制的竹筏——“竹椑”、“簰”。

2,曹操军和周瑜军在仅经一战,曹操就连夜开溜了。

《汉末英雄记》据传为王粲所写,论时代王粲比陈寿早多了,属于时人写时事,然《三国志》所书非实的话,为何自陈寿成书起至裴松之作注,却无一对《三国志》此战非难??《英雄记》记载又疑点颇多:

首先,史载曹操建安十三年九月,“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而曹操自九月得荆州,十一月顺江陵而下,在如此长时间连船都不准备,只能临时凑合点竹筏,那也是于理不合的。

其次,即使按照《英雄记》记载,周瑜亦不过烧了几千竹筏,曹操方是时处于“未即渡”的情况,周瑜军是来回几次才把竹筏烧光,可见当时竹筏属于停泊状态,故此曹操军兵员损失不会惨重。以曹操扫平北方,虎入襄阳的气势,怎么会为损失区区一堆竹子就连夜开溜。

如此《三国志》和《英雄记》谁是谁非就一目了然了,但在下认为不能否定《英雄记》的记载。个人认为两者可以在搜异求同的情况下并存:

首先《英雄记》里的曹操未必代表的是曹操本人,如《三国志,明帝纪》记载街亭之战是:“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而实际情况可以看《三国志,张郃传》:“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诸葛亮并未去街亭和张郃交战,而《明帝纪》却书张郃击亮於街亭,这亮其实是“亮军”的缩写。故此《英雄记》里的曹操也应该是“曹操军”的缩写。

其次,要搞清楚这支曹操军属于什么性质的部队。在下认为从这支军队没有战船渡江的情况可以看出这是一支陆军。曹操自江陵而下,而曹军以北方士卒为主,如果把他们都装船东下,固然可以缓解征途疲劳,提高行军速度,可是要真把与群善鞍马,短舟楫的北方士卒装船东下,恐怕在和孙刘联军遭遇前就上吐下泻、晕船昏舟了。当时由于云梦大泽日渐枯涸,从长江北岸江陵到华容的步道也有了,曹操后来就是走此路撤退回江陵的。《周瑜传》云:“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故此《英雄记》里所云“曹操”当为“兼有步兵,水陆俱下”的“步兵”。

最后,按理既然“水陆俱下”,那么为什么步兵到了赤壁,水军却连影子也没,害得步兵只好扎竹筏渡江??这个问题还是要靠《英雄记》解决:

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一注引《英雄记》。又《初学记》卷2引无「之」字,「至」作「行」,「泽」下有「中」字,「迷道」作「迷失道路」)。

曹公赤壁之役,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艺文类聚 》注引《英雄记》)

上面两段《英雄记》看起来相同,可有一字之差使得意思大为不同,《北堂书钞》云“曹公赤壁之败”时间在曹操被周瑜火攻后,《艺文类聚》云“曹公赤壁之役”则时间可前可后。虽然《艺文类聚》成书于唐代,《北堂书钞》成书于宋代,可两书历经传抄,现在留下最古版本却相差时代无多,故此不能以《类聚》成书早于《书钞》就认为《书钞》不实,还是要具体分析。按《书钞》所云,曹操在赤壁大败后,一路撤退到云梦大泽,因为大雾迷路,这就有疑点了。试想入云梦大泽走的是水路,曹操的舰艇多为周瑜所烧,能否有足够舰队让残部撤退就成问题,而且当时周瑜、刘备是衔尾穷追的,曹操要此刻在云梦“遇大雾,迷失道”,岂不被周瑜、刘备正好痛打,那能安然返回江陵,最重要的此说又和《山阳公载记》:“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不合。鉴于以上疑点,故此对此段《英雄记》当舍《书钞》而求《类聚》。

那么步兵到了赤壁,水军却没到的原因也知道,就是因为曹操的水军在行经云梦大泽的时候因为大雾,迷失道路,故此耽搁了行程,使得没有如期和步兵会合。致使陆军到了赤壁没法渡江,也出现了浦口之战。

当时曹魏陆军来来到赤壁,必然发现南岸已被周瑜军队占据,他们意识到如果任由周瑜占据南岸要点,对随即而来的水军必然是不利的,于是想出用竹筏渡江,如果成功让这能装满数千竹筏的军队抢滩登陆,那周瑜军在陆地上和其作战就麻烦了。但是他们也顾忌江东水军,
未曾把竹筏直接停泊在大江,而是停在浦口。按《水经注》是时有两浦口,一在今南京,一在今鄂州,均与史实不合。宋代嘉鱼诗人方逢时在《赤壁烟霞》云:

嗟峨赤壁石,遥对乌林舟。断烟横浦口,返照挂峰头。

《英雄记》所云浦口应该是《赤壁烟霞》之浦口,其具体位置当在长江北岸、赤壁对岸附近。浦口应是汉水当时众多分支水流入江口之一。把竹筏停泊在这种支流口岸,无疑可以防止东吴水军借水上优势袭击。可是最后还是被周瑜找到了应付方法:

“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簰,至乃放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

每艘走舸有五十人移棹,那速度必然飞快,周瑜利用走舸的水上高度移动,快速靠近——马上放火——烧了就走——去复还烧。这样使得曹军在采取措施前,其几千竹筏就被烧的干干净净了。

综上所叙,浦口之战只是赤壁大战前的一次接触战。由于《英雄记》原书的失传,后人只能靠从《三国志》、《水经注》、《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北堂书钞》里窥得一鳞半爪,所以才容易造成浦口之战=赤壁之战的“误解”。想必在《英雄记》原书里有赤壁之战全过程的详细记载,那只能期待考古工作者能从那座魏晋古墓里挖出全本《英雄记》了。

最后关于这支曹操军统帅是谁,在下认为有可能是张辽,庾信的《哀江南赋》云:

“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凌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州。路已分于江汉,星犹看于斗牛。”

《哀江南赋》里所述人事有胜有败,而曹魏方面将领在赤壁那是不会有什么胜绩可言的。庾信云“张辽临于赤壁”该不是说的就是“从赤壁渡江,无船”的曹军??(由于史料不全,只得妄做揣测)。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1-10 23:06 , Processed in 0.1599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